塑料挤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3261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塑料挤出机,包括挤出机筒、挤出模具、内螺杆、外螺杆、驱动装置,本案中,通过在机筒内套设外螺杆,在外螺杆内套设内螺杆,并且外螺杆为动螺杆,内螺杆为定螺杆,使得位于机筒内、外螺杆外侧的塑料能够完全熔融以后才进入挤出料道,因此,塑料在机筒内的塑化效果更好,通过同轴设置内、外螺杆的结构,使得塑料在熔融后再被螺杆推出挤出料道,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案的塑料挤出机挤出效率更高。

Plastic extru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挤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挤出机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塑料挤出机,按形式分别有单螺杆、双螺杆、多螺杆和无螺杆;按结构分别有渐变型、突变型、分离型、屏障型、分流型、波状型、锥型等。塑料挤出机的挤出原理是:塑料在挤出加工过程中,依靠挤出机的螺杆的旋转运动,进而推动机筒内的塑料原料向机筒的出料口处移动,在塑料被塑化输出时,需要通过在机筒的出料口处连接过度器,再由过度器将塑化后的塑料分配给模具,最后完成塑料制品的成型。这是因为机筒内的螺杆是高速旋转的,无法直接连接模具。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螺杆的输送效率,除了变化螺杆的形式外,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螺杆的转速。但是,螺杆的转速提高了以后,又使得塑料在机筒中的停留时间过短而影响塑料的塑化质量。为不影响塑化质量,势必要加大螺杆的长径比。早期的挤出螺杆的长径比通常是20:1左右,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螺杆的长径比可达到33:1甚至更大。塑料挤出机采用这样较大长径比的挤出螺杆,虽然产量和质量有了大幅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某些产品的需要,因此在塑料需要高产量挤出时,不得不采用两台或多台塑料挤出机共挤的形式,其结果是能耗增加,加工成本提高,并且多台挤出机的占地面积增大。公开号为CN20150602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用于各种热塑性塑料挤出的同向异径双螺杆挤出机”,该挤出机包括机体、电动机、联轴器、减速箱、挤出腔、喂料装置、排气装置,减速箱的输出连接一分配箱,分配箱输出两根同向旋转的轴,两根轴各自连接两根位于挤出腔内的异径螺杆。该结构的挤出机有着较强的物料输送能力,两螺杆之间形成混练剪切段,由于两螺杆的高速转动,位于两螺杆内侧的塑料所承受的剪切热要大于位于两螺杆外侧的塑料所承受的剪切热,因此,两螺杆之间产生的剪切热容易破坏塑料内部的分子链,使得塑料发生分解,进而影响挤出塑料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化效果更好、挤出效率更高的塑料挤出机。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挤出机,包括带有出料口的挤出机筒、设置在所述的挤出机筒的前端部且与所述的出料口相连的挤出模具、同轴套设在所述的挤出机筒内部的外螺杆、设置在所述的挤出机筒的后端部且用于驱动所述的外螺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挤出机筒的内表面与所述的外螺杆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加热料道,所述的挤出机筒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加热料道相连通的喂料口,所述的外螺杆具有第一螺杆部和第一柄部,所述的第一柄部与所述的驱动装置相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螺杆部具有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前段,所述的第一螺杆部的前段内同轴套设有内螺杆,所述的挤出机筒的出料口处安装有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的内螺杆的分流装置,所述的第一螺杆部的前段内表面与所述的内螺杆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与所述的出料口相连通的挤出料道,所述的第一螺杆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的外螺杆的轴向延伸的螺旋凹槽,所述的螺旋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的加热料道和挤出料道的多个通孔,所述的第一螺杆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的内螺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的第一螺纹、螺旋凹槽的旋向相同且与所述的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螺纹包括第一主螺纹和第一副螺纹,所述的第一主、副螺纹彼此交替设置,相邻所述的第一主、副螺纹之间形成所述的螺旋凹槽,所述的螺旋凹槽的槽宽沿所述的外螺杆的轴向自后向前逐渐变大。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副螺纹的螺纹牙高小于所述的第一主螺纹的螺纹牙高。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螺旋凹槽形成筛状底槽。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主螺纹的长度是所述的外螺杆直径的19至20倍。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螺纹的长度是所述的内螺杆直径的14至15倍。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内螺杆具有第二柄部,所述的第二柄部上同轴固定套设有滑动推力套,所述的第一螺杆部的前段内沿外螺杆的轴向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的滑动推力套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的定位孔中,所述的定位孔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台阶面,所述的滑动推力套具有外径变大的推力部,所述的推力部抵紧在所述的台阶面上。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分流装置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的挤出模具内部前侧的芯模、设置在所述的挤出模具与所述的挤出机筒之间的分流盘、同轴固定在所述的分流盘后端部的分流锥,所述的分流盘具有沿周向设置且连通所述的出料口和挤出料道的多个分流孔,所述的分流锥与所述的内螺杆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分流锥的后端部为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的内螺杆的前端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内设置有与所述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的分流锥通过该内、外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的内螺杆。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外螺杆的第一柄部上套设有用于阻止所述的外螺杆沿轴向窜动的推力轴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案中,通过在机筒内套设外螺杆,在外螺杆内套设内螺杆,并且外螺杆为动螺杆,内螺杆为定螺杆,使得位于机筒内、外螺杆外侧的塑料能够完全熔融以后才进入挤出料道,因此,塑料在机筒内的塑化效果更好,通过同轴设置内、外螺杆的结构,使得塑料在熔融后再被螺杆推出挤出料道,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案的塑料挤出机挤出效率更高。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挤出机的主视剖视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A;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挤出螺杆的主视剖视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B;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螺杆的主视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C;附图7为附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D;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内螺杆的安装示意图;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流盘的主视示意图;附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流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其中:100、塑料挤出机;1、挤出机筒;11、喂料口;12、加热料道;13、出料口;14、加热器;141、加热风机;2、挤出模具;21、心模;22、挤出通道;3、外螺杆;31、第一螺杆部;311、前段;312、后段;313、定位孔;3131、台阶面;32、第一柄部;321、第一柄部螺纹;33、挤出料道;34、第一螺纹;341、第一主螺纹;342、第一副螺纹;35、螺旋凹槽;351、通孔;36、推力轴承;37、背压螺纹;4、内螺杆;41、第二螺杆部;42、第二柄部;421、第二柄部螺纹;43、第二螺纹;5、驱动装置;6、分流装置;61、分流盘;62、分流锥;63、分流筋;64、分流孔;65、中心孔;7、滑动推力套;71、推力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其中,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前”、“后”分别为附图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轴向”为附图1中所示的沿外螺杆/内螺杆/挤出机筒左右延伸的方向,“周向”为附图1中所示的绕外螺杆/内螺杆/挤出机筒外侧圆周的方向,“径向”为附图1中所示的沿外螺杆/内螺杆/挤出机筒的截面圆的半径延伸的方向。如附图1所示的塑料挤出机100,它包括一长筒状的挤出机筒1,挤出机筒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并且形成加热料道12,挤出机筒1的前端部为连通该加热料道12的出料口13,挤出机筒1的后侧部上方安装有喂料座,喂料座上开设有连通该加热料道12的喂料口11,因此,通过喂料口11可以向机筒1内部供给塑料原料,从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塑料挤出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挤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出料口(13)的挤出机筒(1)、设置在所述的挤出机筒(1)的前端部且与所述的出料口(13)相连的挤出模具(2)、同轴套设在所述的挤出机筒(1)内部的外螺杆(3)、设置在所述的挤出机筒(1)的后端部且用于驱动所述的外螺杆(3)转动的驱动装置(5),所述的挤出机筒(1)的内表面与所述的外螺杆(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加热料道(12),所述的挤出机筒(1)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加热料道(12)相连通的喂料口(11),所述的外螺杆(3)具有第一螺杆部(31)和第一柄部(32),所述的第一柄部(32)与所述的驱动装置(5)相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螺杆部(31)具有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前段(311),所述的第一螺杆部(31)的前段(311)内同轴套设有内螺杆(4),所述的挤出机筒(1)的出料口(13)处安装有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的内螺杆(4)的分流装置(6),所述的第一螺杆部(31)的前段(311)内表面与所述的内螺杆(4)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与所述的出料口(13)相连通的挤出料道(33),所述的第一螺杆部(31)上设置有沿所述的外螺杆(3)的轴向延伸的螺旋凹槽(35),所述的螺旋凹槽(35)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的加热料道(12)和挤出料道(33)的多个通孔(351),所述的第一螺杆部(3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33),所述的内螺杆(4)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43),所述的第一螺纹(34)、螺旋凹槽(35)的旋向相同且与所述的第二螺纹(43)的旋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挤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出料口(13)的挤出机筒(1)、设置在所述的挤出机筒(1)的前端部且与所述的出料口(13)相连的挤出模具(2)、同轴套设在所述的挤出机筒(1)内部的外螺杆(3)、设置在所述的挤出机筒(1)的后端部且用于驱动所述的外螺杆(3)转动的驱动装置(5),所述的挤出机筒(1)的内表面与所述的外螺杆(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加热料道(12),所述的挤出机筒(1)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加热料道(12)相连通的喂料口(11),所述的外螺杆(3)具有第一螺杆部(31)和第一柄部(32),所述的第一柄部(32)与所述的驱动装置(5)相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螺杆部(31)具有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前段(311),所述的第一螺杆部(31)的前段(311)内同轴套设有内螺杆(4),所述的挤出机筒(1)的出料口(13)处安装有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的内螺杆(4)的分流装置(6),所述的第一螺杆部(31)的前段(311)内表面与所述的内螺杆(4)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与所述的出料口(13)相连通的挤出料道(33),所述的第一螺杆部(31)上设置有沿所述的外螺杆(3)的轴向延伸的螺旋凹槽(35),所述的螺旋凹槽(35)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的加热料道(12)和挤出料道(33)的多个通孔(351),所述的第一螺杆部(3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33),所述的内螺杆(4)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43),所述的第一螺纹(34)、螺旋凹槽(35)的旋向相同且与所述的第二螺纹(43)的旋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纹(34)包括第一主螺纹(341)和第一副螺纹(342),所述的第一主、副螺纹彼此交替设置,相邻所述的第一主、副螺纹之间形成所述的螺旋凹槽(35),所述的螺旋凹槽(35)的槽宽沿所述的外螺杆(3)的轴向自后向前逐渐变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副螺纹(3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