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懿专利>正文

一种肉芝多菌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3126 阅读:27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肉芝多菌体,其特征在于:该肉芝多菌体是通过将配方为茯苓200~300g、冬虫夏草10~20g、马勃50~70g、青蒿450~550g、熟地50~70g、远志25~35g、白术50~70g、太子参10~20g、甘草50~70g、黄芪40~60g、附子5~15g、桂枝50~70g、仙灵脾40~60g、巴戟天25~35g、黄精50~70g、麦冬50~70g、玉竹50~70g、五味子25~35g、瓜蒌40~60g、陈皮50~70g、紫草10~20、蝉蜕40~60g、大枣50~70g、山药400~600g、金樱子1500~2500g、黑米1500~2500g、蜂蜜1500~2500g、神曲适量、麦芽400~600g的中草药经发酵获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多菌体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制备过程简单,生产周期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特别提供了一种通过中草药的发酵获得的肉芝多菌体。
技术介绍
“肉灵芝”是传说中秦始皇寻找的“长生不老药”,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被称为“肉芝”。古籍中将“肉芝”与其它灵芝相提并论,标明它无毒,功能使人“轻身不老,延年神仙”,定为“上品”。(1)《中华本草》(注此书是当代权威文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主编,书中称“《纲目》(注指《本草纲目》)把历代有关灵芝类的记载加以引证,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曰芝类甚多……其种属,不可不识。《抱朴子》(注晋代葛洪著)云“芝有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凡数百种也。”说明我国古代记载的芝,种类比较复杂”(引自《中华本草》精装本上册169页“灵芝”项目)。(2)《本草纲目》(李时珍著)书中在石部第九卷“石芝”的项下,和菜部第二十八卷“芝”的项下皆引《抱朴子》对“肉芝”形态描述为“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大者十余斤,小者三四斤。功能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引自《本草纲目》上册577页、下册1708-1709页)。(3)《食物本草》(姚可成汇辑)书中也引证《抱朴子》关于“肉芝”的论述(见《食物本草》卷之七411-412页、卷之二十一1334-1336页)。中国极少数地区也有发现“肉灵芝”的报道,人们趋之若骛,奉为“长生不老之神品”。根据国内资料报道美国于1973年发现了一种俗称“肉灵芝”(或肉芝)的天然物质,由于当时保管不善,只活了三周。在国内自1992年以来,先后在陕西省、河北省、东北三省等地也发现了类似的天然物质。经有关专家鉴定分析该物质是介于原生物和真菌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具有原生动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中国专利ZL96118007.2曾经报道了一种用茯苓、甘草、大枣、枸杞子、桑椹子、薏苡仁、龙眼肉、山楂、莲子、龟板、乌梢蛇、鱼肚、冬虫夏草、蜂蜜、红曲、果匍糖浆和水经长期发酵制备的类似“肉团”的真菌复合物,具有较丰富的食品营养成分,有助于平衡人体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某些癌症病患者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该种复合多菌体,制备过程复杂,需要发酵三年才能获得所需的复合多菌体,生产周期过长,并且治疗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肉芝多菌体,该多菌体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制备过程简单,生产周期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肉芝多菌体,其特征在于该肉芝多菌体是通过将配方为茯苓200~300g、冬虫夏草10~20g、马勃50~70g、青蒿450~550g、熟地50~70g、远志25~35g、白术50~70g、太子参10~20g、甘草50~70g、黄芪40~60g、附子5~15g、桂枝50~70g、仙灵脾40~60g、巴戟天25~35g、黄精50~70g、麦冬50~70g、玉竹50~70g、五味子25~35g、瓜萎40~60g、陈皮50~70g、紫草10~20、蝉蜕40~60g、大枣50~70g、山药400~600g、金樱子1500~2500g、黑米1500~2500g、蜂蜜1500~2500g、神曲适量、麦芽400~600g的中草药经发酵获得。本专利技术肉芝多菌体中,当采用配方为茯苓240g、冬虫夏草15g、马勃60g、青蒿500、熟地60g、远志30g、白术60g、太子参15g、甘草60g、黄芪50g、附子10g、桂枝60g、仙灵脾50g、巴戟天30g、黄精60g、麦冬60g、玉竹60g、五味子30g、瓜蒌50g、陈皮60g、紫草15g、蝉蜕50g、大枣60g、山药500g、金樱子1000g、黑米1000g、蜂蜜1000g、神曲适量、麦芽500g时,效果最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肉芝多菌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选优质的茯芩、冬虫夏草、马勃、青蒿、熟地、远志、白术、太子参、甘草、黄芪、附子、桂枝、仙灵、巴戟天、黄精、麦冬、玉竹、五味子、瓜萎、陈皮、紫草、蝉蜕、大枣、山药、金樱子、黑米、麦芽,经过洗、泡制后备用;B酒浸三天后取出备用;C蒸煮,以沸点开始计时,10~30分钟取出,冷却备用;D发酵,将蒸煮好的药物放入容器内加入蜂蜜、神曲,密封,然后每5~10天打开一次提供空气并加入蜂蜜,三个月后就能长出肉芝多菌体。本专利技术肉芝多菌体的制备方法中,当发酵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时,能使菌体快速生长。本专利技术肉芝多菌体形态有珊瑚状、肉状、脂肪状、牛肝状等;表面光滑透彻恰似坚冰;分层明显;肉质细腻,富有弹性;在脱离营养液后,置于高温和强光直射的条件下多日不腐败变质;在零下十八度低温冷冻存放后不失活;抗霉菌污染力强。经分析本专利技术肉芝多菌体主要由胶醋酸杆菌、酵母菌、乳酸杆菌、简梗胞菌四种微生物组成。内含有大量蛋白质、核酸和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无急性或慢性毒性。本专利技术肉芝多菌体具有调整人体循环,平衡人体机能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能提高体内SOD、降低LPO,对抗衰有良好作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药用疗效。本专利技术肉芝多菌体与中国专利ZL96118007.2相比,在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起效更快,作用更为明显,并且本专利技术肉芝多菌体在制备时,可以对药物直接发酵获得,减省了多个提取步骤,特别是发酵时间短,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的成本。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选优质的茯芩、冬虫夏草、马勃、青蒿、熟地、远志、白术、太子参、甘草、黄芪、附子、桂枝、仙灵、巴戟天、黄精、麦冬、玉竹、五味子、瓜蒌、陈皮、紫草、蝉蜕、大枣、山药、金樱子、黑米、麦芽,投量分别为茯苓240g、冬虫夏草15g、马勃60g、青蒿500、熟地60g、远志30g、白术60g、太子参15g、甘草60g、黄芪50g、附子10g、桂枝60g、仙灵脾50g、巴戟天30g、黄精60g、麦冬60g、玉竹60g、五味子30g、瓜蒌50g、陈皮60g、紫草15g、蝉蜕50g、大枣60g、山药500g、金樱子1000g、黑米1000g、麦芽500g,将上述原料水洗泡制,用白酒浸泡三天后取出,以沸点开始计,蒸煮20分钟取出冷却,放入容器中加入蜂蜜、神曲适量密封,然后每周打开一次提供空气并加入蜂蜜,三个月后即长出肉芝多菌体。权利要求1.一种肉芝多菌体,其特征在于该肉芝多菌体是通过将配方为茯苓200~300g、冬虫夏草10~20g、马勃50~70g、青蒿450~550g、熟地50~70g、远志25~35g、白术50~70g、太子参10~20g、甘草50~70g、黄芪40~60g、附子5~15g、桂枝50~70g、仙灵脾40~60g、巴戟天25~35g、黄精50~70g、麦冬50~70g、玉竹50~70g、五味子25~35g、瓜蒌40~60g、陈皮50~70g、紫草10~20、蝉蜕40~60g、大枣50~70g、山药400~600g、金樱子1500~2500g、黑米1500~2500g、蜂蜜1500~2500g、神曲适量、麦芽400~600g的中草药经发酵获得。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肉芝多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为茯苓240g、冬虫夏草15g、马勃60g、青蒿500、熟地60g、远志30g、白术60g、太子参15g、甘草60g、黄芪50g、附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肉芝多菌体,其特征在于:该肉芝多菌体是通过将配方为茯苓200~300g、冬虫夏草10~20g、马勃50~70g、青蒿450~550g、熟地50~70g、远志25~35g、白术50~70g、太子参10~20g、甘草50~70g、黄芪40~60g、附子5~15g、桂枝50~70g、仙灵脾40~60g、巴戟天25~35g、黄精50~70g、麦冬50~70g、玉竹50~70g、五味子25~35g、瓜蒌40~60g、陈皮50~70g、紫草10~20、蝉蜕40~60g、大枣50~70g、山药400~600g、金樱子1500~2500g、黑米1500~2500g、蜂蜜1500~2500g、神曲适量、麦芽400~600g的中草药经发酵获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懿
申请(专利权)人:周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4年12月23日 04:44
    太岁又称岁阴是古代汉族人民在天文和占星中虚拟的一颗与岁星木星相对并相反运行的星尔后演变成一种神祇信仰并且汉族民间传说太岁运行到哪相应的方位下会出现一块肉状物是太岁星的化身在此处动土会惊动太岁所以汉族俗语有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一说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