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670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包括安装板和对称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两个支脚,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内横置有两根平行的A轴,每个A轴上均套接有A连杆,两个A连杆与A轴的连接部分设有用来相互啮合转动的齿纹,铰接座一侧设有与任一A轴传动连接的舵机;每个A连杆均铰接有B连杆;安装板在设有铰接座相对面上设有对称设有两个双耳支座,每个双耳支座铰接有V型结构的C连杆,所述C连杆穿过设置在安装板上的长条通孔并与同侧设置的B连杆铰接;C连杆铰接在双耳支座一端还与支脚上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定,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较轻的自重,能够减轻整机的载重,也更加适合于小型无人机。

A linkage type lifting and landing gear with shock absorp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fting gear linkage structure has a damping effect, which comprises a mounting plate and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mounting plate is two feet, the moun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hinged seat, the hinge seat has two horizontal A axis parallel to the axis are sheathed with each A there are two A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rod A and A axis to the connect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tooth meshing rotation of the hinge seat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steering gear is connected with either the A drive shaft; each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of A B; the mounting plate in a hinged seat relativ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two symmetrical ears, each support is hing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of V C with B type structure, the connecting rod passes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od C is provided on the mounting plate on a through hole and set with the same side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support in C; ears i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feet upper e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and stable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lighter self weight, which can lighten the load of the whole machine 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small UAV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机和无人垂直起降机。其中所述的无人固定翼机和无人垂直起降机的降落方式有所区别。无人固定翼机是采用滑行降落方式,在下落过程中,往往是前端的双叉式起落架先与地面接触,从而提供稳定性。现有技术中的双叉式起落架在无人机高速飞行时会引起气流紊乱增加一定的风阻,所以在起落架上设有可折叠收纳的装置在无人机飞行时将起落架折叠以减小风速,待降落前撑开起落架即可。现有的可折叠起落架结构较为复杂,一般采用液压机构进行控制,使其自身自重较大,增加了无人机的载荷;而且在折叠时需要收纳到机体内从而占用机身内部的空间,压缩了无人机内部空间体积;而且制造成本较高,后期使用和维护成本也较高,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液压管破损漏油的问题发生,从而影响其折叠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占用机身内部空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便,且通过小型的电动舵机实现折叠收纳,还具有较好缓震效果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包括安装板和对称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两个支脚,支脚下端设有滚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内横置有两根平行的A轴,每个A轴上均套接有A连杆,两个A连杆与A轴的连接部分设有用来相互啮合转动的齿纹,铰接座一侧设有与任一A轴传动连接的舵机;每个A连杆均铰接有B连杆;安装板在设有铰接座相对面上设有对称设有两个双耳支座,每个双耳支座铰接有V型结构的C连杆,所述C连杆穿过设置在安装板上的长条通孔并与同侧设置的B连杆铰接;C连杆铰接在双耳支座一端还与支脚上端连接。本技术的原理:本技术为一种双叉式起落架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套系统。设置在安装板相对两侧面的铰接座和双耳支座是用来固定支脚并通过设置在铰接座和双耳支座之间的三个连杆结构实现折叠收纳的效果,以铰接座上的两个A轴之间的中线为对称线,两侧的三个连杆均为对称设置,其结构形状尺寸均相同,在本说明书内只需对一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即可。所述的A连杆一端设有齿纹,另一端与B连杆铰接,A连杆能够绕A轴转动,其转动角度为90°,从与安装板上表面平行转动到与安装板上表面垂直。当A连杆与安装板夹角为0时,A连杆下侧正好与铰接座接触,此时铰接座能够给A连杆提供支撑力,防止其继续向下转动。所述C连杆一端与双耳支座铰接,另一端穿过长条通孔并向外侧弯折,C连杆与B连杆的连接端的水平高度高于A连杆与B连杆的连接端,使得直线结构的B连杆在A连杆保持水平放置时呈现向内倾斜的状态。而C连杆下端连接的支脚为长杆型结构,其向外斜向设置,使得两个支脚在支撑状态下呈V字形设置。当无人机与地面接触时,两个支脚受压,支脚与地面接触端有向外运动的趋势,而支脚上端与C连杆的连接端则有向内移动的趋势,从而带动C连杆转动。两个C连杆的上端均向内推动B连杆,因为B连杆向A连杆接触端倾斜的状态,使得其受到C连杆的推力沿B连杆杆径方向传递,从而使B连杆与A连杆铰接点受到斜向下的力。此时A连杆与B连杆连接端有向下的运动趋势,但通过铰接座与A连杆接触提供支撑力,使得A连杆稳定不动,从而使两个支脚固定不动,保持稳定。当无人机离开地面时,便可控制舵机转动任一A轴向铰接座的中心线位置转动。此时两个A连杆通过齿纹啮合传动,使得两个A连杆同步转动,并带动B连杆向内拉动C连杆,C连杆上端便铰接座放线移动,从而带动两个支脚转动并达到收纳的效果。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B连杆包括相互套接且能够伸缩的伸缩杆和套管,所述伸缩杆上套接有A弹簧,所述A弹簧另一端抵在设置在套管外壁上的垫圈上。现在将B连杆进行改进,通过可伸缩且具有一定弹性的B连杆结构,使得B连杆一端受力向内挤压时,B连杆能够收缩,从而起到缓震的效果。而当无人机离开地面支脚向上转动时,整个B连杆则保持拉伸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支脚包括相互套接且能够相对移动的轮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和轮杆连接处设有用来缓冲的B弹簧。通过B弹簧来增加第二段缓震效果,从而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即使在降落时支脚受到较大冲击力也不会对整个结构产生损坏。进一步地,所述轮杆下侧设有单摇臂结构,通过单摇臂结构连接有滚轮;所述固定杆设有插入轮杆内的方形插销。固定杆上为方形插销,而轮杆一端则设有与方形插销配合的方形沉槽,通过方形插销和方形沉槽的配合起到轴向的限位效果,避免轮杆与固定杆之间绕轴线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一侧边向外延伸形成一组对称设置且用来固定安装板的挂孔。所述的挂孔能够方便将安装板固定在无人机上,从而提供更好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包括固定在轮杆上的中空轮毂和套接在中空轮毂外曲面上的橡胶实心胎。进一步地,所述支脚和安装板外表面均设有高温防腐涂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稳定,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较轻的自重,能够减轻整机的载重,也更加适合于小型无人机。(2)本技术通过两段式缓震结构,不仅能够提供支脚轴线方向的缓冲行程,还能够提供水平方向上的缓震效果。(3)本技术通过三连杆的结构,只用通过一个小型的电动舵机即可实现起落架折叠的收纳的效果,从而在无人机飞行时减小空气阻力。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安装板,2—支脚,201—轮杆,202—固定杆,203—B弹簧,204—滚轮,3—铰接座,4—A轴,5—A连杆,6—B连杆,601—伸缩杆,602—套管,603—A弹簧,604—垫圈,7—双耳支座,8—C连杆,9—舵机,10—挂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安装板1和对称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两个支脚2,每个支脚2下端均设有一个滚轮204。所述安装板1上设有铰接座3,所述铰接座3内横置有两根平行的A轴4,每个A轴4上均套接有A连杆5,两个A连杆5与A轴4的连接部分设有用来相互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包括安装板(1)和对称设置在安装板(1)上的两个支脚(2),支脚(2)下端设有滚轮(20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设有铰接座(3),所述铰接座(3)内横置有两根平行的A轴(4),每个A轴(4)上均套接有A连杆(5),两个A连杆(5)与A轴(4)的连接部分设有用来相互啮合转动的齿纹,铰接座(3)一侧设有与任一A轴(4)传动连接的舵机(9);每个A连杆(5)均铰接有B连杆(6);安装板(1)在设有铰接座(3)相对面上设有对称设有两个双耳支座(7),每个双耳支座(7)铰接有V型结构的C连杆(8),所述C连杆(8)穿过设置在安装板(1)上的长条通孔并与同侧设置的B连杆(6)铰接;C连杆(8)铰接在双耳支座(7)一端还与支脚(2)上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包括安装板(1)和对称设置在安装板(1)上的两个支脚(2),支脚(2)下端设有滚轮(20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设有铰接座(3),所述铰接座(3)内横置有两根平行的A轴(4),每个A轴(4)上均套接有A连杆(5),两个A连杆(5)与A轴(4)的连接部分设有用来相互啮合转动的齿纹,铰接座(3)一侧设有与任一A轴(4)传动连接的舵机(9);每个A连杆(5)均铰接有B连杆(6);安装板(1)在设有铰接座(3)相对面上设有对称设有两个双耳支座(7),每个双耳支座(7)铰接有V型结构的C连杆(8),所述C连杆(8)穿过设置在安装板(1)上的长条通孔并与同侧设置的B连杆(6)铰接;C连杆(8)铰接在双耳支座(7)一端还与支脚(2)上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B连杆(6)包括相互套接且能够伸缩的伸缩杆(601)和套管(602),所述伸缩杆(601)上套接有A弹簧(603),所述A弹簧(603)另一端抵在设置在套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珍凤付英杰谢明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