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用于汽车的液化气喷射装置,包括进气管以及中空管,在中空管内壁开有截面为优弧的凹槽,喷射孔正对凹槽的弧底,在凹槽内设置有多个电热管,电热管底部安装有导向块,在凹槽底部开有与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电热管包括管体、填充于管体内部的绝缘材料以及置于管体内部的电热丝,电热丝末端连接有接线柱,接线柱贯穿小孔与接线插板连接,在凹槽的开放端上覆盖有导热板。多个电加热管放置在弧形的凹槽内,通过接线插板对凹槽的侧端进行密封,可减小热量逸散,同时也方便对电热管的取放,即使用者可根据燃气供给量的大小实时确定电热管的个数,保证以最小的加热成本完成对燃气输出流量的稳定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的液化气喷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喷轨,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汽车的液化气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燃气喷轨在CNG-汽油双燃料车上为必要设备,但是在气温较低时,低温使低压管路内的气体收缩,在燃气共轨与过滤器之间形成负压,使燃气喷轨打开不易,影响燃气系统的正常使用;通过我们采用水热的方式对燃气喷轨进行加热,使其能够正常工作,但是需要安装水路,增加管路干涉,容易出现液体泄露,增加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液化气喷射装置,保证燃气的正常通过,同时避免燃气管路中出现液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汽车的液化气喷射装置,包括进气管以及与之连通的中空管,在中空管上端开有多个喷射孔,且在所述喷射孔上对应安装有电磁阀,在所述中空管内壁开有截面为优弧的凹槽,且所述喷射孔正对所述凹槽的弧底,在所述凹槽内安装有多个电热管,电热管底部安装有导向块,且在凹槽底部开有与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电热管包括管体、填充于管体内部的绝缘材料以及置于管体内部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末端连接有接线柱,凹槽远离进气管的一端开有与外界连通的小孔,接线柱贯穿小孔与接线插板连接,且在凹槽的开放端上覆盖有导热板,导热板将所述凹槽内部与中空管内部分隔开;还包括置于中空管内壁上的过热保护器,所述过热保护器一端与接线插板连接,过热保护器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本专利技术工作时,燃气由进气管直接喷射至中空管内,且通过喷射孔流入电磁阀内后,经过电磁阀的精确调节进而确保燃气保持在最佳的流量输出;并且在针对现有技术中低压管路中的气压较低而导致的喷轨与过滤器之间出现负压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在中空管正对喷射孔的内壁处开有凹槽,且凹槽的截面为优弧形状,即将中空管中的燃气流通区域进行包裹,利用电热管的发热量以及导热板的热传递,使得燃气在进入中空管之前中空管内的环境温度相对于外界的温度偏高,即中空管内的压强升高,待燃气进入中空管后燃气在一定程度上被加热升温,有效避免了喷轨与过滤器之间产生负压而影响燃气的流速,保证燃气的正常流通。并且,采用电加热方式与水热方式相比,在具有液体泄漏风险的同时,加热的效率大大提高,而多个电加热管放置在弧形的凹槽内,通过接线插板对凹槽的侧端进行密封,可减小热量逸散,同时也方便对电热管的取放,即使用者可根据燃气供给量的大小实时确定电热管的个数,保证以最小的加热成本完成对燃气输出流量的稳定操作;同时电热管的管体下部安装有导向块,导向块与导向槽配合,使得管体的安放更加稳定,即不需要增加新的固定结构便能够实现电热管的紧固,达到优化喷轨内部结构的目的,并且安装的过热保护器可在电热丝过热或是过流时及时断开电源,避免出现电热丝过载而受损,在温度保持稳定时重新连接电源,以保证对喷轨内部持续稳定的加热。多个所述电热管之间相互并联。在电热管的持续使用过程中,电热管的损耗相对较大,即多个电热管中会出现损毁或是短路等故障,而本专利技术将多个电热管设置成并联,即在单个电热管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余电热管的正常使用,以防止在低温环境下喷轨与过滤器之间形成负压而造成燃气的输出流量不足。多个所述电热管均匀分布在所述凹槽与导热板所形成的圆弧形通道内。作为优选,将多个电热管均匀分布,使得中空管内燃气的流通环境始终受到热量的均匀辐射,不存在局部温度过高或是过低的情况,彻底杜绝在低温环境下喷轨与过滤器之间出现负压状况,提高燃气的流通效率。在所述管体内部还安装有铝棒,所述电热丝缠绕在所述铝棒上。在当电热丝过载或是过流时,容易导致电热丝功率下降或是直接产生熔断,而管体内安装的铝棒被电热丝所缠绕,可在一定的时间内保证电热丝继续工作,避免喷轨与过滤器之间再次形成负压而燃气的输出流量不足。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电加热方式与水热方式相比,在具有液体泄漏风险的同时,加热的效率大大提高,而多个电加热管放置在弧形的凹槽内,通过接线插板对凹槽的侧端进行密封,可减小热量逸散,同时也方便对电热管的取放,即使用者可根据燃气供给量的大小实时确定电热管的个数,保证以最小的加热成本完成对燃气输出流量的稳定操作;2、本专利技术采用电加热方式与水热方式相比,在具有液体泄漏风险的同时,加热的效率大大提高,而多个电加热管放置在弧形的凹槽内,通过接线插板对凹槽的侧端进行密封,可减小热量逸散,同时也方便对电热管的取放,即使用者可根据燃气供给量的大小实时确定电热管的个数,保证以最小的加热成本完成对燃气输出流量的稳定操作;3、本专利技术将多个电热管均匀分布,使得中空管内燃气的流通环境始终受到热量的均匀辐射,不存在局部温度过高或是过低的情况,彻底杜绝在低温环境下喷轨与过滤器之间出现负压状况,提高燃气的流通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截面图;图3为电热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进气管、2-中空管、3-喷射孔、4-凹槽、5-导热板、6-电磁阀、7-电热管、8-接线插板、9-过热保护器、10-管体、11-绝缘材料、12-电热丝、13-导向块、14-铝棒、15-接线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进气管1以及与之连通的中空管2,在中空管2上端开有多个喷射孔3,且在所述喷射孔3上对应安装有电磁阀6,在所述中空管2内壁开有截面为优弧的凹槽4,且所述喷射孔3正对所述凹槽4的弧底,在所述凹槽4内安装有多个电热管7,电热管7底部安装有导向块13,且在凹槽4底部开有与导向块13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电热管7包括管体10、填充于管体10内部的绝缘材料11以及置于管体10内部的电热丝12,所述电热丝12末端连接有接线柱15,凹槽4远离进气管1的一端开有与外界连通的小孔,接线柱15贯穿小孔与接线插板8连接,且在凹槽4的开放端上覆盖有导热板5,导热板5将所述凹槽4内部与中空管2内部分隔开;还包括置于中空管2内壁上的过热保护器9,所述过热保护器9一端与接线插板8连接,过热保护器9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工作时,燃气由进气管1直接喷射至中空管2内,且通过喷射孔3流入电磁阀6内后,经过电磁阀6的精确调节进而确保燃气保持在最佳的流量输出;并且在针对现有技术中低压管路中的气压较低而导致的喷轨与过滤器之间出现负压的情况,本实施例在中空管2正对喷射孔3的内壁处开有凹槽4,且凹槽4的截面为优弧形状,即将中空管2中的燃气流通区域进行包裹,利用电热管7的发热量以及导热板5的热传递,使得燃气在进入中空管2之前中空管2内的环境温度相对于外界的温度偏高,即中空管2内的压强升高,待燃气进入中空管2后燃气在一定程度上被加热升温,有效避免了喷轨与过滤器之间产生负压而影响燃气的流速,保证燃气的正常流通。并且,采用电加热方式与水热方式相比,在具有液体泄漏风险的同时,加热的效率大大提高,而多个电加热管放置在弧形的凹槽4内,通过接线插板8对凹槽4的侧端进行密封,可减小热量逸散,同时也方便对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的液化气喷射装置,包括进气管(1)以及与之连通的中空管(2),在中空管(2)上端开有多个喷射孔(3),且在所述喷射孔(3)上对应安装有电磁阀(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空管(2)内壁开有截面为优弧的凹槽(4),且所述喷射孔(3)正对所述凹槽(4)的弧底,在所述凹槽(4)内安装有多个电热管(7),电热管(7)底部安装有导向块(13),且在凹槽(4)底部开有与导向块(13)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电热管(7)包括管体(10)、填充于管体(10)内部的绝缘材料(11)以及置于管体(10)内部的电热丝(12),所述电热丝(12)末端连接有接线柱(15),凹槽(4)远离进气管(1)的一端开有与外界连通的小孔,接线柱(15)贯穿小孔与接线插板(8)连接,且在凹槽(4)的开放端上覆盖有导热板(5),导热板(5)将所述凹槽(4)内部与中空管(2)内部分隔开;还包括置于中空管(2)内壁上的过热保护器(9),所述过热保护器(9)一端与接线插板(8)连接,过热保护器(9)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的液化气喷射装置,包括进气管(1)以及与之连通的中空管(2),在中空管(2)上端开有多个喷射孔(3),且在所述喷射孔(3)上对应安装有电磁阀(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空管(2)内壁开有截面为优弧的凹槽(4),且所述喷射孔(3)正对所述凹槽(4)的弧底,在所述凹槽(4)内安装有多个电热管(7),电热管(7)底部安装有导向块(13),且在凹槽(4)底部开有与导向块(13)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电热管(7)包括管体(10)、填充于管体(10)内部的绝缘材料(11)以及置于管体(10)内部的电热丝(12),所述电热丝(12)末端连接有接线柱(15),凹槽(4)远离进气管(1)的一端开有与外界连通的小孔,接线柱(15)贯穿小孔与接线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彭建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