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2068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及工艺。其中系统包括:地面管线以及井下同心分层注水酸化一体化管柱;地面管线包括注酸泵,注酸泵的施工排量为5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水井解堵降压分注
,特别涉及一种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酸化施工是油田水井解堵的主要措施之一。传统的油田水井酸化施工通常采用先下入分层酸化管柱进行分层酸化施工,再下入分层注水管柱进行分层注水施工,这样需要两次下入管柱,增加了施工时间以及施工成本。为此,申请号为201420693401.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层酸化及井下分注一体化管柱。该管柱下井油管管柱和分层配水管柱组成,其中,分层配水管柱通过配水器、封隔器、配水器、球座、筛管和丝堵上下依次连接而成。在下井油管管柱与分层配水管柱的配水器之间安装有往复式开关。在使用时,首先使往复式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封隔器坐封后将井筒封隔成上下两段,从油管投入可捞式堵塞器,以封闭管柱中心通道,从油管打入酸液,推开往复式开关,使管柱中心通道与上层注水层之间连通,酸液进入上层注水层进行酸化。酸化施工完成后,将可捞式堵塞器捞出,再投入与管柱的球座相配合的钢球,密封管柱中心通道,调配配水器后进行实施分层注水。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酸化排量大压力高容易导致吸入性较差地层酸液无法挤入,且对于地层夹层较薄的情况来说,现有的分层酸化和井下分注一体化工艺由于容易产生窜层导致施工失效,引起后续挤封窜等多余的水井上修措施;有些储层为中强水敏储层,以水敏、速敏伤害为主,地层易受伤害,酸化处理半径过小,酸化效率低;建立注酸通道与注水通道分别使用不同工具,没有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同时,现有的分层酸化和井下分注一体化工艺还存在配注量误差过大、堵塞器投捞成功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薄夹层酸窜及酸液无法挤入的问题,提高酸化施工有效性,并且配注量精确度高、作业时间短、施工成本低的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及工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包括:地面管线以及与所述地面管线配套的井下同心分层注水酸化一体化管柱;所述地面管线包括:与油田水井井口连接的注酸泵,所述注酸泵的施工排量为5m3/h以下,所述注酸泵的施工泵压为20MPa以下;与所述注酸泵连接的用于存储酸液的酸液罐;与所述注酸泵连接的用于存储清水的清水罐,所述清水罐与所述酸液罐并联;所述井下同心分层注水酸化一体化管柱包括:自所述油田水井井口向下依次连接的多段配水管柱,每段所述配水管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密封封隔器以及同心配水器;位于最上层的所述配水管柱的密封封隔器上方连接有水力锚,位于最下层的所述配水管柱的同心配水器的下方依次连接有单流阀、筛管以及筛管丝堵,相邻两段所述配水管柱之间还连接有安全接头。进一步地,所述注酸泵与所述油田水井井口之间通过注入管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地面管线还包括泄压管线,所述泄压管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注酸泵和所述清水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地面管线还包括换向开关,所述换向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酸液罐和所述清水罐与所述注酸泵的连通与断开。进一步地,每段所述配水管柱的密封封隔器与同心配水器之间以及相邻两段配水管柱之间均通过油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力锚通过安全接头和油管与所述油田水井井口连接,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系统的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所述井下同心分层注水酸化一体化管柱下入油田水井井下;步骤2,向所述油田水井内打压使所述井下同心分层注水酸化一体化管柱的各个密封封隔器坐封;步骤3,下入同心测调仪打开所述井下同心分层注水酸化一体化管柱中最上层的同心配水器;步骤4,利用所述注酸泵以5m3/h以下的排量向所述油田水井井下注入酸液,并控制酸化压力在20MPa以下;步骤5,所述酸液注入完成后,再利用所述注酸泵注入顶替液;步骤6,所述顶替夜注入完成后,下入所述同心测调仪关闭最上层的同心配水器,并打开下一层的同心配水器;步骤7,重复上述步骤4~6完成酸化施工;步骤8,所述酸化施工完成后,再下入所述同心测调仪,自上而下依次打开所述井下同心分层注水酸化一体化管柱中各个同心配水器,并调节各个配水器的配注量,进行分层注水施工。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将所述井下同心分层注水酸化一体化管柱下入油田水井井下之后,还包括:校核深度调配管柱位置,并进行反洗井。进一步地,当所述酸化施工过程中,所述酸化压力超过20MPa时,通过设置在所述注酸泵和所述清水罐之间的泄压管线使所述酸化压力下降至20MPa以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中,利用小排量的注酸泵代替现有的大排量泵车,使酸液以较小的排量注入地层,避免采用大排量泵车注入酸液引起的薄夹层酸窜及酸液无法快速挤入的问题,提高酸化施工的有效性以及酸化效率。并且,注酸泵的施工压力控制在20MPa以下,低压作业降低作业风险。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中采用同心配水器,与普通的配水器相比,配注量精确,且不需要投捞封堵器,分层注水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综上,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实现了不动管柱连续作业,在实现了小排量酸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同心分注,有效缩短作业时间并减少施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酸液罐;2-清水罐;3-换向开关;4-注酸泵;5-泄压管线;6-注入管线;7-第一安全接头;8-水力锚;9-第一级密封封隔器;10-第一同心配水器;11-第二安全接头;12-第二级密封封隔器;13-第二同心配水器;14-第三安全接头;15-第三级密封封隔器;16-第三同心配水器;17-单流阀;18-筛管;19-油田水井井口;20-筛管丝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目前,现有的分层酸化和井下分注一体化工艺中采用泵车注入酸液,泵车排量大,造成施工启动压力高。对于分层酸化来说,在排量大泵压高的情况下,如果地层夹层薄,在强酸的作用下地层之间很容易产生窜层,需要进行挤封窜等水井上修措施。并且酸液排量大还容易导致地层酸液无法快速挤入的问题。并且有些储层为中强水敏储层,以水敏、速敏伤害为主,酸液排量大还会导致酸化处理半径过小、酸化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目前采用的普通配水器的配注量误差较大,还需要投捞堵塞器。基于以上所述,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参见图1,该系统包括:地面管线以及与地面管线配套的井下同心分层注水酸化一体化管柱。其中,地面管线包括:与油田水井井口19连接的注酸泵4,注酸泵4的施工排量为5m3/h以下,注酸泵4的施工泵压为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及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管线以及与所述地面管线配套的井下同心分层注水酸化一体化管柱;所述地面管线包括:与油田水井井口(19)连接的注酸泵(4),所述注酸泵(4)的施工排量为5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心分注及小排量酸化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管线以及与所述地面管线配套的井下同心分层注水酸化一体化管柱;所述地面管线包括:与油田水井井口(19)连接的注酸泵(4),所述注酸泵(4)的施工排量为5m3/h以下,所述注酸泵(4)的施工泵压为20MPa以下;与所述注酸泵(4)连接的用于存储酸液的酸液罐(1);与所述注酸泵(4)连接的用于存储清水的清水罐(2),所述清水罐(2)与所述酸液罐(1)并联;所述井下同心分层注水酸化一体化管柱包括:自所述油田水井井口(19)向下依次连接的多段配水管柱,每段所述配水管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密封封隔器以及同心配水器;位于最上层的所述配水管柱的密封封隔器上方连接有水力锚(8),位于最下层的所述配水管柱的同心配水器的下方依次连接有单流阀(17)、筛管(18)以及筛管丝堵(20),相邻两段所述配水管柱之间还连接有安全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酸泵(4)与所述油田水井井口(19)之间通过注入管线(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管线还包括泄压管线(5),所述泄压管线(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注酸泵(4)和所述清水罐(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管线还包括换向开关(3),所述换向开关(3)用于控制所述酸液罐(1)和所述清水罐(2)与所述注酸泵(4)的连通与断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配水管柱的密封封隔器与同心配水器之间以及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韬张宏伟葛党科胡金铜舒畅杨天成王明燕杜晓霞姜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