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建筑模板,包括铝蜂窝芯、第一碳纤维发泡板、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和铝侧板,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和铝蜂窝芯侧面设置有注塑层,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均嵌入于注塑层设置,所述第一碳纤维板和第二碳纤维板背面均呈拱形设置,所述铝蜂窝芯上面和下面均呈弧形凸起设置,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的背面分别与铝蜂窝芯上面和下面紧贴,所述注塑层上设置有榫眼,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上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所述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和铝侧板背面均设置有与榫眼相配对的榫头;该建筑模板能重量轻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模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用的建筑模板结构,主要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面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则是支承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保证建筑模板结构牢固地组合,做到不变形、不破坏;连接件是将面板与支撑结构连接成整体的配件。但是目前的建筑模板均采用实心的结构,较重,难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量轻盈的建筑模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模板,包括铝蜂窝芯、第一碳纤维发泡板、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和铝侧板,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和铝蜂窝芯侧面设置有注塑层,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均嵌入于注塑层设置,所述第一碳纤维板和第二碳纤维板背面均呈拱形设置,所述铝蜂窝芯上面和下面均呈弧形凸起设置,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的背面分别与铝蜂窝芯上面和下面紧贴,所述注塑层上设置有榫眼,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上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所述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和铝侧板背面均设置有与榫眼相配对的榫头,所述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和铝侧板均通过榫头和榫眼与注塑层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榫眼底面设置有呈波浪状的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嵌入于榫眼设置,所述榫头末端开有与第一磁铁相契合的插槽,通过在榫眼底面设置有呈波浪状的第一磁铁,可以进一步的增加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和铝侧板与注塑层的连接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铝侧板的侧面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导向槽末端设置有防止连接件脱离导向槽的限位部,所述连接件包含有L型部和盖体,所述L型部和盖体为一体式设置,所述盖体与导向槽末端相契合,通过设置有连接件,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两块模板连接,可以有效的提升使用灵活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正面均贴有脱模纸,通过设置有脱模纸,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与新浇混凝土分离。作为优选,所述注塑层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入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为中空设置,所述第二磁铁两端分别与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相垂直,所述第二磁铁两端分别与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紧贴,通过在注塑层的通孔内设置有第二磁铁,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注塑层被压坏,而且可以增加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的连接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分别与其各自上的榫头为一体式设置,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分别与其各自上的榫头构成一个整体,结构稳定,整体性好。作为优选,所述铝蜂窝芯外表面为镀钛设置,通过在铝蜂窝芯外表面镀钛,可以有效的防止铝蜂窝芯被腐蚀,而且镀钛层硬度高,不易划伤。作为优选,所述铝蜂窝芯上插有正六边形管,所述正六边形管两端分别插入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设置,所述正六边形管设置有一个以上,所述正六边形管呈十字状分布,通过设置有呈十字状分别的正六边形管,可以起到优秀的支撑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整体被压坏。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外表面均设置有防腐涂层,通过在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外表面均设置有防腐涂层,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被腐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了第一碳纤维发泡板、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和铝蜂窝芯,重量轻盈,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且内部形成蜂窝结构体,强度增高,质量轻,再加上采用了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和铝侧板掩盖着第一碳纤维发泡板、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和铝蜂窝芯,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而且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和铝侧板损坏时可以进行更换,环保性好,此外,榫眼底面设置有呈波浪状的第一磁铁,第一磁铁嵌入于榫眼设置,榫头末端开有与第一磁铁相契合的插槽,通过在榫眼底面设置有呈波浪状的第一磁铁,可以进一步的增加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和铝侧板与注塑层的连接稳定性。铝侧板的侧面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内设置有连接件,导向槽末端设置有防止连接件脱离导向槽的限位部,连接件包含有L型部和盖体,L型部和盖体为一体式设置,盖体与导向槽末端相契合,通过设置有连接件,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两块模板连接,可以有效的提升使用灵活性。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正面均贴有脱模纸,通过设置有脱模纸,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与新浇混凝土分离。注塑层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插入有第二磁铁,第二磁铁为中空设置,第二磁铁两端分别与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相垂直,第二磁铁两端分别与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紧贴,通过在注塑层的通孔内设置有第二磁铁,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注塑层被压坏,而且可以增加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的连接稳定性。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分别与其各自上的榫头为一体式设置,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分别与其各自上的榫头构成一个整体,结构稳定,整体性好。铝蜂窝芯外表面为镀钛设置,通过在铝蜂窝芯外表面镀钛,可以有效的防止铝蜂窝芯被腐蚀,而且镀钛层硬度高,不易划伤。铝蜂窝芯上插有正六边形管,正六边形管两端分别插入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设置,正六边形管设置有一个以上,正六边形管呈十字状分布,通过设置有呈十字状分别的正六边形管,可以起到优秀的支撑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整体被压坏。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外表面均设置有防腐涂层,通过在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外表面均设置有防腐涂层,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被腐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模板的局部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模板的注塑层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模板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模板,包括铝蜂窝芯1、第一碳纤维发泡板2、第二碳纤维发泡板3和铝侧板4,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2、第二碳纤维发泡板3和铝蜂窝芯1侧面设置有注塑层5,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2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3均嵌入于注塑层5设置,所述第一碳纤维板2和第二碳纤维板3背面均呈拱形设置,所述铝蜂窝芯1上面和下面均呈弧形凸起设置,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2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3的背面分别与铝蜂窝芯1上面和下面紧贴,所述注塑层5上设置有榫眼(未图示),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2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3上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铝单板6和第二铝单板7,所述第一铝单板6、第二铝单板7和铝侧板4背面均设置有与榫眼相配对的榫头8,所述第一铝单板6、第二铝单板7和铝侧板4均通过榫头8和榫眼与注塑层5连接。通过采用了第一碳纤维发泡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铝蜂窝芯、第一碳纤维发泡板、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和铝侧板,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和铝蜂窝芯侧面设置有注塑层,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均嵌入于注塑层设置,所述第一碳纤维板和第二碳纤维板背面均呈拱形设置,所述铝蜂窝芯上面和下面均呈弧形凸起设置,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的背面分别与铝蜂窝芯上面和下面紧贴,所述注塑层上设置有榫眼,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上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所述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和铝侧板背面均设置有与榫眼相配对的榫头,所述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和铝侧板均通过榫头和榫眼与注塑层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铝蜂窝芯、第一碳纤维发泡板、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和铝侧板,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和铝蜂窝芯侧面设置有注塑层,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均嵌入于注塑层设置,所述第一碳纤维板和第二碳纤维板背面均呈拱形设置,所述铝蜂窝芯上面和下面均呈弧形凸起设置,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的背面分别与铝蜂窝芯上面和下面紧贴,所述注塑层上设置有榫眼,所述第一碳纤维发泡板和第二碳纤维发泡板上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铝单板和第二铝单板,所述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和铝侧板背面均设置有与榫眼相配对的榫头,所述第一铝单板、第二铝单板和铝侧板均通过榫头和榫眼与注塑层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榫眼底面设置有呈波浪状的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嵌入于榫眼设置,所述榫头末端开有与第一磁铁相契合的插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侧板的侧面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导向槽末端设置有防止连接件脱离导向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跃龙,
申请(专利权)人:柏跃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