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军专利>正文

一种双壁钢围堰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1997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双壁钢围堰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能够有效提高钢围堰施工时的放置准确度。所述双壁钢围堰包括:内壁板,所述内壁板围成预设形状的内部区域;外壁板,所述外壁板设置于所述内壁板的外周,与所述内壁板间隔规定距离;所述内壁板与所述外壁板之间形成一底部封闭、顶部开放的环状腔,所述环状腔被设置于所述内壁板与所述外壁板之间的隔板分隔成围绕所述内部区域分布的多个舱室;每个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吊点;所述外壁板上设置有拉耳。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水利施工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壁钢围堰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双壁钢围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设跨江、跨海桥梁中广泛应用了深水桩基技术。深水桩基的施工常常使用双壁钢围堰作为承台施工挡水结构和钻孔平台的支撑结构。双壁钢围堰承受的荷载复杂(包括水流冲击力、水头压力、以及由钻孔平台作用的竖向力等),并且在钢围堰下沉导向定位过程中,受水文、地址、钢围堰自身结构特点和外部施工条件影响极大,因此现有技术中难以制造合适的围堰并将围堰准确定位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壁钢围堰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钢围堰施工时的放置准确度。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壁钢围堰,包括:内壁板,所述内壁板围成预设形状的内部区域;外壁板,所述外壁板设置于所述内壁板的外周,与所述内壁板间隔规定距离;所述内壁板与所述外壁板之间形成一底部封闭、顶部开放的环状腔,所述环状腔被设置于所述内壁板与所述外壁板之间的隔板分隔成围绕所述内部区域分布的多个舱室;每个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吊点;所述外壁板上设置有拉耳。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壁板所围区域的尺寸与施工承台的大小相适应。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舱室的数量为偶数,各所述舱室的容积相等或不等。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各所述舱室关于所述内部区域的中心对称分布。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双壁钢围堰的施工方法,包括:加工所述双壁钢围堰的各部分并完成拼接;对所述双壁钢围堰进行水密性检测后浮运至墩位;通过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对所述双壁钢围堰进行定位和下沉着床;所述第一平台设置于上游距离所述墩位的中心第一预设距离处,所述第二平台设置于所述双壁钢围堰外侧的第二预设距离处,其中,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上分别设置有卷扬机,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上的顶撑钢管桩,所述顶撑钢管桩的截断面轮廓与所述双壁钢围堰的外壁板轮廓相适应。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壁钢围堰的着床过程包括:在所述双壁钢围堰下沉至距离河床面第三预设距离时,对所述双壁钢围堰进行中心定位和扭转定位;在所述中心定位和所述扭转定位与预设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对所述双壁钢围堰的各舱室均匀注水,以使所述双壁钢围堰按照所述中心定位和所述扭转定位垂直下沉;下沉到位后,如果所述双壁钢围堰的位置与所述预设目标不一致,对所述双壁钢围堰抽水浮起重新定位。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对所述双壁钢围堰进行定位和下沉着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双壁钢围堰进行吸泥下沉;所述吸泥下沉包括:进行局部吸泥以将所述双壁钢围堰的顶面调成水平;从所述双壁钢围堰的底部中心开始吸泥并逐渐向四周扩散直至刃脚,以使所述双壁钢围堰底部呈锅底形状。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吸泥下沉的过程中,当所述双壁钢围堰发生偏移时,向偏移方向吸泥,以使所述双壁钢围堰顶面较低的一侧继续降低,刃脚向相反方向移动;将所述双壁钢围堰刃脚较高一侧的土石清除,以对所述双壁钢围堰进行纠偏。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所述双壁钢围堰下沉到目标位置后,对所述双壁钢围堰的刃脚进行封堵,具体包括:对所述双壁钢围堰的上游刃脚,外侧抛填钢筋片石笼、内侧由干硬性麻袋混凝土封堵;对所述双壁钢围堰的上游刃脚之外的刃脚,外侧堆砌土袋、内侧由干硬性麻袋混凝土封堵。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对所述双壁钢围堰进行吸泥下沉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多根导管对所述双壁钢围堰进行封底布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壁钢围堰及其施工方法,内壁板和外壁板之间形成有多个独立的舱室,从而可以在双壁钢围堰下沉过程中通过调整各舱室中的水来调整围堰的下沉速度和放置姿态。由于每个舱室的隔板处都设置有吊点,且在外壁板上还设置了拉耳,从而可以使缆绳从多个位点给双壁钢围堰施加拉力,有效避免了钢围堰下水之后向河中无限制移动,大大提高了钢围堰施工时的放置准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双壁钢围堰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壁钢围堰的施工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封底布料的一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双壁钢围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壁钢围堰可包括:内壁板1,内壁板1围成预设形状的内部区域5;外壁板2,外壁板2设置于内壁板1的外周,与内壁板1间隔规定距离;内壁板1与外壁板2之间形成一底部封闭、顶部开放的环状腔3,环状腔3被设置于内壁板1与外壁板2之间的隔板4分隔成围绕内部区域5分布的多个舱室6;每个隔板4上设置有吊点;外壁板2上设置有拉耳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双壁钢围堰,内壁板1和外壁板2之间形成有多个独立的舱室6,从而可以在双壁钢围堰下沉过程中通过调整各舱室6中的水来调整围堰的下沉速度和放置姿态。由于每个舱室的隔板4处都设置有吊点,且在外壁板2上还设置了拉耳,从而可以使缆绳从多个位点给双壁钢围堰施加拉力,有效避免了钢围堰下水之后向河中无限制移动,大大提高了钢围堰施工时的放置准确度。由于围堰大多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以便在围堰围成的内部区域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因此,双壁钢围堰的外壁板2所围成的区域的尺寸可以与施工承台的大小相适应,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多边形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承台和墩身施工方便,围堰可以设计成矩形双壁钢围堰。围堰外壁尺寸根据承台尺寸确定,围堰内外壁间距100cm。可选的,双壁钢围堰采用∠120×120×12mm角钢焊接,构成水平桁架,用∠100×80×8mm角钢构成竖向桁架,分别以10mm、8mm、6mm钢板制作外、内壁基本板块和隔仓板。同时内、外壁之间用6mm厚钢板将围堰分成例如10~12个仓室,用于围堰下沉过程中的配重和调整围堰的倾斜度(纠偏)。同时为了保证整体刚度,在隔仓分界位置设置竖向桁架。为了达到更好的配重和纠偏效果,舱室6的数量为偶数,各舱室6的容积可以相等或不等。例如,可以将较大的舱室和较小的舱室间隔设置,从而使舱室注水可以兼顾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精度。可选的,各舱室6可以关于内部区域5的中心对称分布,从而更有利于配重和纠偏操作的控制。相应的,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双壁钢围堰的施工方法,包括:S21,加工所述双壁钢围堰的各部分并完成拼接;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壁钢围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壁钢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壁板,所述内壁板围成预设形状的内部区域;外壁板,所述外壁板设置于所述内壁板的外周,与所述内壁板间隔规定距离;所述内壁板与所述外壁板之间形成一底部封闭、顶部开放的环状腔,所述环状腔被设置于所述内壁板与所述外壁板之间的隔板分隔成围绕所述内部区域分布的多个舱室;每个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吊点;所述外壁板上设置有拉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壁钢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壁板,所述内壁板围成预设形状的内部区域;外壁板,所述外壁板设置于所述内壁板的外周,与所述内壁板间隔规定距离;所述内壁板与所述外壁板之间形成一底部封闭、顶部开放的环状腔,所述环状腔被设置于所述内壁板与所述外壁板之间的隔板分隔成围绕所述内部区域分布的多个舱室;每个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吊点;所述外壁板上设置有拉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壁钢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板所围区域的尺寸与施工承台的大小相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壁钢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室的数量为偶数,各所述舱室的容积相等或不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壁钢围堰,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舱室关于所述内部区域的中心对称分布。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壁钢围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所述双壁钢围堰的各部分并完成拼接;对所述双壁钢围堰进行水密性检测后浮运至墩位;通过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对所述双壁钢围堰进行定位和下沉着床;所述第一平台设置于上游距离所述墩位的中心第一预设距离处,所述第二平台设置于所述双壁钢围堰外侧的第二预设距离处,其中,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上分别设置有卷扬机,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上的顶撑钢管桩,所述顶撑钢管桩的截断面轮廓与所述双壁钢围堰的外壁板轮廓相适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壁钢围堰的着床过程包括:在所述双壁钢围堰下沉至距离河床面第三预设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军林晓王开阳韩琦玮罗东青赵宏博
申请(专利权)人:高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