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把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5988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握把套结构,该握把套系套设于一自行车的把手上,握把套包括有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而自行车的把手包括有一位于中段处的固定部,以及各位于固定部两端部的握持部,其中握把套系经由第一端部而紧密套设于握持部的外侧,其主要特征在于:握把套的第一端部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的厚度,且握把套的外表面系呈一平直面的态样;由此,本创作系通过紧密套设于自行车把手上的握把套,且以第一端部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的厚度的设计,有效令使用者不需对位即可顺利套设于自行车的把手上,达到稳固定位与增加防震效果的优势。

Grip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andle sleeve structure, the handle grip a sleeve arranged on a bicycle on the handle sleeve comprises a first end portion, and a second end, and the handle of the bicycle comprises a fixed portion located in the middle position, and the fixing part located at both ends of the holding part, wherein the handle sleeve from the first end and is closely sleeved on the holding part outside,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irst end of the handle sleeve of a thickness of less than second at the end of the thickness,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handle cover is Department of state of a flat face; thus, the creation by the handle sleeve is sleeved on the handle of the bicycle closely design, and the first end to a thickness of less than second at the end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handle to the user without effective alignment can be sheathed on the bicycle, achieve the advantages of a solid position and increase the shock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握把套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握把套结构,主要应用于自行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能源成本的高涨,骑乘自行车已成为许多民众喜好的娱乐、运动与交通方式,此乃由于自行车具有低碳环保的效果,可带给民众自由舒畅的骑乘感受,特别是汽机车日益增多的环境下,无论是日常上下班或是休闲娱乐的时间皆可看到自行车的踪迹,而自行车所具备的低成本、轻巧、随停随走的优势是深受骑乘者青睐的主要原因,故骑乘自行车作长途旅游,甚至是环岛或环游世界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自行车的架构中,把手是控制行驶方向与平衡车体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中把手上通常套设有握把套,以提供骑乘者容易握持与稳固定位的优点;例如中国台湾地区专利第M507892号之『车用吸震体改良』及提供一种具较佳吸震效果的车用吸震体改良,以避免因气候变化而造成握把套的热涨冷缩,使握把套从握持段松脱或转动,无法稳固定位而增加骑乘者操控的不便性。然而,上述车用吸震体改良专利所制备的握把套无法有效对位,使骑乘者在套设握把套进把手时,常会有对位困难而无法有效套入的缺点;再者,上述专利虽设置有厚度相对较厚的凸部达到较佳吸震效果;然而,该凸部会因为把手调整角度时,改变其相对位置,而无法对应骑乘者手部的手掌握持贴抵的着力点处,进而无法确实发挥其吸震效果;因此,如何有效以优良的握把套设计,使骑乘者可容易将握把套套入自行车的把手内,以达到稳固定位与增加防震效果等优势,仍是自行车相关结构的开发业者与相关学术单位的研究人员需持续努力克服与解决之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握把套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套设于自行车把手上之握把套的结构改良,通过紧密套设于自行车把手上的握把套,且握把套的一端部厚度小于另一端部厚度的硬件设计,有效令用户不需对位即可顺利将握把套套设于自行车的把手上,达到骑乘时稳固定位与增加防震效果的优势,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握把套结构,套设于一自行车的把手上,该握把套系至少包括有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而该自行车的把手至少包括有一位于中段处的固定部,以及位于该固定部两端部的握持部,其中该握把套系经由该第一端部而紧密套设于该握持部的外侧;该握把套的第一端部的厚度小于该第二端部的厚度。较佳地,该握持部为第一类握持部或第二类握持部其中的一态样。较佳地,该第一类握持部为沿着该固定部的平直面往该握持部渐缩的态样。较佳地,该第二类握持部包括有一沿着该固定部的第一平直面、一位于该握持部端部的第二平直面,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平直面与该第二平直面间的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呈由该第一平直面往该第二平直面渐缩的态样。较佳地,该握把套的内表面相对于该握持部的态样而具有第一类内表面与第二类内表面其中的一态样。较佳地,该第一类内表面为沿着该第一端部的平直面往该第二端部渐缩的态样。较佳地,该第二类内表面包括有一位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三平直面、一位于该第二端部的第四平直面,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三平直面与该第四平直面间的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呈由该第三平直面往该第四平直面渐缩的态样。较佳地,该握把套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对束仔。较佳地,该至少一对束仔设置于该第一端部或该第二端部其中之一或两者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通过紧密套设于自行车把手上的握把套,且握把套的一端部厚度小于另一端部厚度的硬件设计,有效令用户不需对位即可顺利将握把套套设于自行车的把手上,达到骑乘时稳固定位与增加防震效果的优势;此外,本创作的握把套结构通过一端部的厚度较另一端部的厚度为薄之设计,使自行车的骑乘者容易将握把套经由其中一端部套入自行车的把手上,以解决传统的握把套于套设时对位麻烦的缺点,使自行车骑乘者可自行安装,达到节省时间与成本的优势,且本创作厚度较厚的端部均可对应骑乘者手部的手掌握持贴抵的着力点处,确实具有吸震效果;最后,本创作握把套结构通过将至少一对束仔设置于握把套的其中一端部的硬件设计,可有效加强握把套套设于自行车的把手的束缚力与固定力,使自行车的骑乘者不会因为握把套的滑动而发生危险,达到维护骑乘安全的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握把套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整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握把套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整体外观透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握把套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单一握把套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握把套结构第二较佳实施例之整体外观透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握把套结构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单一握把套透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握把套结构第三较佳实施例之整体外观透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握把套结构第三较佳实施例之单一握把透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握把套结构实施跑车把手之外观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握把套结构实施城市车把手之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创作握把套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整体外观示意图、整体外观透视图,以及单一握把套透视图,其中本创作握把套1结构套设于一自行车的把手2上,握把套1至少包括有一第一端部11,以及一第二端部12,而自行车的把手2至少包括有一位于中段处的固定部21,以及位于固定部21两端部的握持部22,其中握把套1系经由第一端部11而紧密套设于握持部22的外侧,其主要特征在于:握把套1的第一端部11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12的厚度,且握把套1的外表面呈一平直面的态样。此外,握持部22可为第一类握持部221或第二类握持部222等其中的一种态样,且握把套1的内表面13亦相对于握持部22的态样而具有第一类内表面131与第二类内表面132等其中的一种态样;请再次参阅图3所示,其中第一类握持部221为沿着固定部21的平直面往握持部22渐缩的态样,且第一类内表面131为沿着第一端部11的平直面往第二端部12渐缩的态样,而握把套1的第一端部11的厚度D1小于第二端部12的厚度D2,且握把套1的外表面呈一平直面的态样。再者,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所示,为本创作握把套结构第二较佳实施例之整体外观透视图,以及单一握把套透视图,其中第二类握持部222包括有一沿着固定部21的第一平直面2221、一位于握持部22端部的第二平直面2222,以及一设置于第一平直面2221与第二平直面2222间的第一斜面2223,第一斜面2223呈由第一平直面2221往第二平直面2222渐缩的态样,且第二类内表面132包括有一位于第一端部11的第三平直面1321、一位于第二端部12的第四平直面1322,以及一设置于第三平直面1321与第四平直面1322间的第二斜面1323,第二斜面1323呈由第三平直面1321往第四平直面1322渐缩的态样,而握把套1的第一端部11的厚度D1亦小于第二端部12的厚度D2,且握把套1的外表面呈一平直面的态样。此外,握把套1可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对束仔14,且至少一对束仔14设置于第一端部11或第二端部12等其中之一处或两者的组合;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所示,为本创作握把套结构其三较佳实施例之整体外观透视图,以及单一握把套透视图,其中握把套1进一步设置有两对束仔14,而两对束仔14分别设置于握把套1的第一端部11与第二端部12,以有效加强握把套1套设于自行车的把手2的束缚力。接着,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创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握把套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握把套结构,套设于一自行车的把手(2)上,该握把套(1)系至少包括有一第一端部(11),以及一第二端部(12),而该自行车的把手(2)至少包括有一位于中段处的固定部(21),以及位于该固定部(21)两端部的握持部(22),其中该握把套(1)系经由该第一端部(11)而紧密套设于该握持部(22)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该握把套(1)的第一端部(11)的厚度小于该第二端部(12)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握把套结构,套设于一自行车的把手(2)上,该握把套(1)系至少包括有一第一端部(11),以及一第二端部(12),而该自行车的把手(2)至少包括有一位于中段处的固定部(21),以及位于该固定部(21)两端部的握持部(22),其中该握把套(1)系经由该第一端部(11)而紧密套设于该握持部(22)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该握把套(1)的第一端部(11)的厚度小于该第二端部(12)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握持部(22)为第一类握持部(221)或第二类握持部(222)其中的一态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把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类握持部(221)为沿着该固定部(21)的平直面往该握持部(22)渐缩的态样。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把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类握持部(222)包括有一沿着该固定部(21)的第一平直面(2221)、一位于该握持部(22)端部的第二平直面(2222),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平直面(2221)与该第二平直面(2222)间的第一斜面(2223),该第一斜面(2223)呈由该第一平直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