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及展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088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及展示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处理原始模型数据、生成资源包,加载资源包并实例化得到第一物体,令第一物体成为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可视化操作端与增强现实展示端套接字通信,增强现实展示端也加载资源包,对其进行实例化后得到第二物体,令第二物体成为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更新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参数,将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叠加于通过摄像头采集的实景影像上;该系统包括增强现实展示端、可视化操作端、数据处理系统及摄像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代替穿戴式增强现实设备,实现裸眼呈现实景中的人物与虚拟物体实时互动的效果。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易部署、后续可延展开发度高等突出优点。

A non wearable augmented reality holographic display method and display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n wearable augmented reality holographic display method and display system,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processing the original model data, generate resources package, loadbundle and instantiate the first object, the first objects become visible operation terminal object; visualization operation end with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terminal socket communication,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the end also loadbundle, to get the second object is instantiated, the second objects become the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terminal object, update the reality display terminal object parameters increase, the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terminal objects superimposed on the real image through the camera acquisition; the system includes a display terminal, augmented reality visualization operation e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camera. The invention can replace the wearable augmented reality equipment to realize the real tim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aked eyes and the virtual objects in the real scene.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also has the outstanding advantages of easy deployment and subsequent extendable develo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及展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穿戴增强现实
,更为具体地,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及展示系统。
技术介绍
增强现实技术(AR)能够将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上并进行互动,其目前主要应用于游戏、医疗、军事、工业维修、展览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实现增强现实的方法仍始终无法摆脱穿戴式设备,比如3D眼镜或头盔等,用户必须通过相关穿戴式设备辅助才能感受到增强现实的效果,或者说,只有穿戴设备的操作使用者才能看到增强现实的使用效果。不仅如此,穿戴式设备可能会使使用者产生视觉疲劳、头晕目眩等不适的感觉,难以满足用户长时间体验增强现实的需要。因此,如何彻底地摆脱穿戴式设备对增强现实体验的限制、避免增强现实体验过程中用户可能产生的不适,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始终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摆脱穿戴式设备对增强现实体验的限制、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现实的舒适度,本专利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及展示系统,使用户裸眼即能真切地感受到增强现实的效果,从而避免了用户对穿戴式设备的依赖,并能有效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现实的舒适度。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原始模型数据导入数据处理系统,通过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所述原始模型数据后,生成资源包;步骤2,利用可视化操作端加载资源包,通过对已加载的资源包进行实例化后,得到第一物体,将第一物体放到可视化操作端根物体的子集下,成为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步骤3,令所述可视化操作端与增强现实展示端之间进行套接字通信连接,所述可视化操作端将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传入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步骤4,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依据传入的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加载资源包,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加载的资源包与所述可视化操作端加载的资源包相同;步骤5,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对已加载的资源包进行实例化后,得到第二物体,然后将第二物体放到增强现实展示端根物体的子集下,成为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将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对应赋予给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的参数;步骤6,将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叠加于通过摄像头采集的实景影像上,在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上同时展示出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实景影像。基于上述展示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代替穿戴式增强现实设备,实现通过可视化操作端和增强现实展示端之间消息传递的方式达到视觉合成的裸眼增强现实展示效果,本专利技术达到可以将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呈现裸眼分享至大家的视野中的目的,从而巧妙实现了视觉共享。进一步地,在步骤6结束后,返回步骤3;步骤3中,获取使用者对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操作信息,并利用所述操作信息更新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步骤5中,将更新后的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对应赋予给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的参数。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使用者对以三维模型形式显示的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操作同步到增强现实展示端上的目的,达到其他人在增强现实展示端看到使用者直接徒手操作真实三维模型的目的。进一步地,步骤3中,使用者对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操作包括平移操作、旋转操作及缩放操作。进一步地,步骤3中,通过触摸屏读取方式、红外手势识别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获取使用者对所述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操作信息。进一步地,所述参数包括对象名称、资源包名称、本地坐标值、本地朝向值及本地缩放值。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依据资源包名称请求并加载资源包。进一步地,步骤1中,还包括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初始化本地坐标系的步骤。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对所述原始模型数据的处理过程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11,对所述原始模型数据进行实例化后,得到模型;步骤12,将所述模型构建为预制体;步骤13,将所述预制体打包后生成资源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系统,该系统包括增强现实展示端、可视化操作端、数据处理系统及用于捕捉实景影像的摄像头,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具有用于同时展示出三维模型和实景影像的分显示屏,所述可视化操作端与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之间套接字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将原始模型数据处理成资源包,所述可视化操作端用于加载资源包、对已加载的资源包进行实例化后得到第一物体,并将所述第一物体放到可视化操作端根物体的子集下,成为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用于依据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请求并加载资源包,对已加载的资源包进行实例化后得到第二物体,然后将第二物体放到增强现实展示端根物体的子集下,成为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将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对应赋予给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的参数,且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加载的资源包与所述可视化操作端加载的资源包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可视化操作端具有主显示屏,所述主显示屏用于展示以三维模型的形式显示的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及获取使用者对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操作信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能够代替穿戴式增强现实设备,并实现裸眼呈现实景中的人物与虚拟物体实时互动的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部署容易、后续可延展开发度高等突出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图4为可视化操作端与增强现实展示端同步关联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使用者在可视化操作端对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进行平移操作时增强现实显示端同步运动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使用者在可视化操作端对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进行旋转操作时增强现实显示端同步运动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使用者在可视化操作端对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进行放大操作时增强现实显示端同步运动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及展示系统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及展示系统,属于非穿戴增强现实
,多用于展览、演讲汇报及公众娱乐等场合。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原始模型数据导入数据处理系统,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原始模型数据后,生成资源包;其中“导入”是指在制作过程中引进工程中的资源,这类资源在输出可执行文件后可根据需要进行引入和释放,有利于对内存的优化;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初始化本地坐标系的步骤,本地坐标系应做如下理解:表现一个物体相对于父级物体的关系坐标系叫做本地坐标系,相关物体的本地坐标记作LocalPosition(三维坐标类型,由x,y,z决定),本地朝向记作LocalRotation(四元数类型,由x,y,z,w决定),本地缩放记作LocalScale(由x,y,z决定三个轴向的拉伸程度)。对于步骤1,更为具体地,数据处理系统对原始模型数据的处理过程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11,对原始模型(Model)数据进行实例化后,得到模型(ModelObject);“实例化”是指对导入或加载的资源投放到相应的场景中,使之可视化或参与相关的功能运算。步骤12,将模型构建为预制体(ModelPrefab),其中,“预制体”是指在项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及展示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原始模型数据导入数据处理系统,通过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所述原始模型数据后,生成资源包;步骤2,利用可视化操作端加载资源包,通过对已加载的资源包进行实例化后,得到第一物体,将第一物体放到可视化操作端根物体的子集下,成为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步骤3,令所述可视化操作端与增强现实展示端之间进行套接字通信连接,所述可视化操作端将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传入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步骤4,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依据传入的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加载资源包,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加载的资源包与所述可视化操作端加载的资源包相同;步骤5,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对已加载的资源包进行实例化后,得到第二物体,然后将第二物体放到增强现实展示端根物体的子集下,成为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将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对应赋予给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的参数;步骤6,将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叠加于通过摄像头采集的实景影像上,在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上同时展示出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实景影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原始模型数据导入数据处理系统,通过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所述原始模型数据后,生成资源包;步骤2,利用可视化操作端加载资源包,通过对已加载的资源包进行实例化后,得到第一物体,将第一物体放到可视化操作端根物体的子集下,成为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步骤3,令所述可视化操作端与增强现实展示端之间进行套接字通信连接,所述可视化操作端将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传入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步骤4,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依据传入的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加载资源包,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加载的资源包与所述可视化操作端加载的资源包相同;步骤5,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对已加载的资源包进行实例化后,得到第二物体,然后将第二物体放到增强现实展示端根物体的子集下,成为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将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对应赋予给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的参数;步骤6,将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叠加于通过摄像头采集的实景影像上,在所述增强现实展示端上同时展示出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实景影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结束后,返回步骤3;步骤3中,获取使用者对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操作信息,并利用所述操作信息更新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步骤5中,将更新后的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参数对应赋予给增强现实展示端子物体的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使用者对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操作包括平移操作、旋转操作及缩放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穿戴增强现实全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过触摸屏读取方式、红外手势识别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获取使用者对所述可视化操作端子物体的操作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非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冰李浩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视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