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逆变单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9480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逆变单元结构,包括电容部分、逆变功能模块和连接铜排,电容部分置于逆变功能模块上方,所述电容部分和逆变功能模块通过连接铜排连接,通过连接铜排合为一个整体,共同组成逆变单元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功能模块分开,实现了各部分功能的完整性,易于母排设计、散热设计、轻松实现可靠连接、易于安装、维护,更易实现滤波部分的扩容等,且实现了电压尖峰不高,等效滤波的功能,并联模块之间增设均流磁环,有效的抑制了IGBT并联偏流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逆变单元结构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电源等拓扑结构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逆变单元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逆变单元结构根据拓扑回路,将整流、滤波与逆变就近放置在一个单元内,形成固定设计套路,造成整体体积庞大,重量重,结构布局复杂,母排设计困难,模块受力严重,难于维护,安装检修困难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体式逆变单元结构,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逆变单元结构,包括电容部分1、逆变功能模块2和连接铜排3,电容部分1置于逆变功能模块2上方,所述电容部分1和逆变功能模块2通过连接铜排3连接,通过连接铜排3合为一个整体,共同组成逆变单元结构。所述的电容部分1为主滤波部分,包括上单元壳体11、正负母排A12、均压电阻13、电解电容14和电容卡子15,电解电容14通过电容卡子15固定在上单元壳体11上,正负母排A12平铺在电解电容14上,正负母排A12上面有均压电阻13。所述的逆变功能模块2包括控制部分21、下单元壳体22、逆变模块23、三个单相整流模块24、正负母排B25、绝缘部分26、子滤波部分27、散热片28和温度继电器29,散热片28固定在下单元壳体22底部,三个单相整流模块24、逆变模块23、温度继电器29均固定在散热片28上,控制部分21位于逆变模块23上部位置,所述绝缘部分26为绝缘纸,所述正负母排B25通过绝缘纸隔离,并平铺在整流模块24、逆变模块23上,正负母排B25一端连接输入端,正负母排B25另一端连接串接铜排,在每个逆变模块23上增设子滤波部分27。所述的逆变模块23为IGBT逆变器。所述的在每个IGBT逆变器上增设吸收浪涌电压的无感电容。所述的IGBT逆变器并联模块上又增加大一点的无感电容,避免电压尖峰过高。所述的IGBT逆变器并联模块之间增设均流磁环30,有效的抑制了IGBT并联偏流现象。所述的IGBT逆变器设置在在进风口位置,单相整流模块24位于出风口位置,且将大的发热元器件IGBT放在进风口位置,整流桥位于出风口位置,更有利于强制风冷,热量不叠加;便于风道设计。所述的正负母排A12、正负母排B25之间用绝缘纸隔开,间隙更小。所述的连接铜排3包括正连接铜排31、负连接铜排32和绝缘纸33,正连接铜排31、负连接铜排32之间用绝缘纸隔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将逆变与整流等发热元件集中放置,便于散热器设计。且将大的发热元器件IGBT放在进风口位置,整流桥位于出风口位置,更有利于强制风冷,热量不叠加;2.便于风道设计、3.便于母排设计,母排结构简单。正负母排之间用绝缘绝隔开,间隙更小;4.电容部分为主滤波部分,滤波模块结构简单,易于组装配合;5.分体式设计、重量分解,每一部分质量较轻,易于安装及维护,不占用更多的人力、设备。6.将功能模块分开,实现了各部分功能的完整性,易于母排设计、散热设计、轻松实现可靠连接、易于安装、维护,更易实现滤波部分的扩容等,且实现了电压尖峰不高,等效滤波的功能,并联模块之间增设均流磁环,有效的抑制了IGBT并联偏流现象。7.控制部分位于逆变模块上部位置,以保证驱动部分信号离逆变模块最近,控制部分离驱动部分最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连接图;图2是逆变功能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电容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逆变模块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5是正负母排B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6是图5的A-A截面示意图;图7是控制部分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8是隐藏下单元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负连接铜排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10是绝缘纸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其中,1-电容部分,2-逆变功能模块,3-连接铜排,11-上单元壳体,12-正负母排A,13-均压电阻,14-电解电容,15-电容卡子,21-控制部分,22-下单元壳体,23-逆变模块,24-单相整流模块,25-正负母排B,26-绝缘部分,27-子滤波部分,28-散热片,29-温度继电器,30-均流磁环,31-正连接铜排,32-负连接铜排,33-绝缘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10,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逆变单元结构,包括电容部分1、逆变功能模块2和连接铜排3,电容部分1置于逆变功能模块2上方,所述电容部分1和逆变功能模块2通过连接铜排3连接,通过连接铜排3合为一个整体,共同组成逆变单元结构。所述的电容部分1为主滤波部分,包括上单元壳体11、正负母排A12、均压电阻13、电解电容14和电容卡子15,电解电容14通过电容卡子15固定在上单元壳体11上,正负母排A12平铺在电解电容14上,正负母排A12上面有均压电阻13。所述的逆变功能模块2包括控制部分21、下单元壳体22、逆变模块23、三个单相整流模块24、正负母排B25、绝缘部分26、子滤波部分27、散热片28和温度继电器29,散热片28固定在下单元壳体22底部,三个单相整流模块24、逆变模块23、温度继电器29均固定在散热片28上,控制部分21位于逆变模块23上部位置,所述绝缘部分26为绝缘纸,所述正负母排B25通过绝缘纸隔离,并平铺在整流模块24、逆变模块23上,正负母排B25一端连接输入端,正负母排B25另一端连接串接铜排,在每个逆变模块23上增设子滤波部分27。所述的逆变模块23为IGBT逆变器。所述的在每个IGBT逆变器上增设吸收浪涌电压的无感电容。所述的IGBT逆变器并联模块上又增加大一点的无感电容,避免电压尖峰过高。所述的IGBT逆变器并联模块之间增设均流磁环30,有效的抑制了IGBT并联偏流现象。所述的IGBT逆变器设置在在进风口位置,单相整流模块24位于出风口位置,且将大的发热元器件IGBT放在进风口位置,整流桥位于出风口位置,更有利于强制风冷,热量不叠加;便于风道设计。所述的正负母排A12、正负母排B25之间用绝缘纸隔开,间隙更小。所述的连接铜排3包括正连接铜排31、负连接铜排32和绝缘纸33,正连接铜排31、负连接铜排32之间用绝缘纸隔开。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将逆变与整流等发热元件集中放置,便于散热器设计。且将大的发热元器件IGBT放在进风口位置,整流桥位于出风口位置,更有利于强制风冷,热量不叠加;2.便于风道设计、3.便于母排设计,母排结构简单。正负母排之间用绝缘绝隔开,间隙更小;4.电容部分为主滤波部分,滤波模块结构简单,易于组装配合;5.分体式设计、重量分解,每一部分质量较轻,易于安装及维护,不占用更多的人力、设备。6.将功能模块分开,实现了各部分功能的完整性,易于母排设计、散热设计、轻松实现可靠连接、易于安装、维护,更易实现滤波部分的扩容等,且实现了电压尖峰不高,等效滤波的功能,并联模块之间增设均流磁环,有效的抑制了IGBT并联偏流现象。7.控制部分位于逆变模块上部位置,以保证驱动部分信号离逆变模块最近,控制部分离驱动部分最近。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凡是采用本技术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分体式逆变单元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逆变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部分(1)、逆变功能模块(2)和连接铜排(3),电容部分(1)置于逆变功能模块(2)上方,所述电容部分(1)和逆变功能模块(2)通过连接铜排(3)连接,通过连接铜排(3)合为一个整体,共同组成逆变单元结构;所述的电容部分(1)为主滤波部分,包括上单元壳体(11)、正负母排A(12)、均压电阻(13)、电解电容(14)和电容卡子(15),电解电容(14)通过电容卡子(15)固定在上单元壳体(11)上,正负母排A(12)平铺在电解电容(14)上,正负母排A(12)上面有均压电阻(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逆变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部分(1)、逆变功能模块(2)和连接铜排(3),电容部分(1)置于逆变功能模块(2)上方,所述电容部分(1)和逆变功能模块(2)通过连接铜排(3)连接,通过连接铜排(3)合为一个整体,共同组成逆变单元结构;所述的电容部分(1)为主滤波部分,包括上单元壳体(11)、正负母排A(12)、均压电阻(13)、电解电容(14)和电容卡子(15),电解电容(14)通过电容卡子(15)固定在上单元壳体(11)上,正负母排A(12)平铺在电解电容(14)上,正负母排A(12)上面有均压电阻(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逆变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变功能模块(2)包括控制部分(21)、下单元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培峰张向阳陈敏伊成新杜秀虹张健美贾明英
申请(专利权)人: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