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解决了蜗轮蜗杆转动过程中由于摩擦噪声过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蜗轮、蜗杆,所述壳体位于蜗轮的两端面均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蜗轮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轴承内圈卡接在限位柱上,所述轴承的轴承外圈抵接在蜗轮上,所述蜗轮上设置有供轴承外圈抵接的凸环,达到了降低了蜗轮转动过程中蜗轮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少了蜗轮的摩擦损耗,降低了蜗轮蜗杆转动过程中的噪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
技术介绍
蜗轮蜗杆减速箱作为一种常用的减速换向传动副机构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机中。例如汽车的刮水电机、座椅电机、风窗升降电机等微电机均带有蜗轮蜗杆减速箱。通电后,蜗杆端的电枢轴旋转,并通过电枢轴的蜗杆和蜗轮的啮合作用,带动蜗轮等输出部件工作,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以及减速过程。但是蜗轮蜗杆在传动过程中,由于蜗轮的端面均抵接在减速箱上,随着蜗轮的转动,蜗轮与减速箱之间具有较大的滑动摩擦,造成蜗轮蜗杆在传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降低了蜗轮转动过程中蜗轮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蜗轮的摩擦损耗,进而降低了蜗轮蜗杆转动过程中的噪声。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蜗轮、蜗杆,所述壳体位于蜗轮的两端面均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蜗轮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轴承内圈卡接在限位柱上,所述轴承的轴承外圈抵接在蜗轮上,所述蜗轮上设置有供轴承外圈抵接的凸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蜗轮蜗杆设置在壳体内部,壳体能够起到保护蜗轮蜗杆的效果,通过限位柱的设计,能够初步起到限制蜗轮的轴向窜动,在蜗轮和限位柱之间设置轴承,通过轴承内圈与限位柱抵接,轴承外圈与蜗轮抵接,并通过凸环的设计使蜗轮与轴承内圈之间不接触,当蜗轮转动过程中,凸环的设计能够使限位柱与蜗轮之间不直接接触,降低了蜗轮转动过程中蜗轮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少了蜗轮的摩擦损耗,进而降低了蜗轮蜗杆转动过程中的噪声。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上设置有嵌设在轴承外圈与蜗轮之间的翻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计能够起到保护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滚珠的效果,避免由于外部碎屑进入到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导致轴承发生故障,同时,橡胶垫嵌设在轴承外圈与蜗轮之间,能够降低轴承外圈与蜗轮之间的摩擦,同时,由于橡胶垫具有弹性,当橡胶垫抵接在轴承与蜗轮之间时,能够起到一定的轴向限位,进而减小蜗轮在转动过程中的轴向窜动,提高蜗轮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蜗杆安装卡接的安装架,所述壳体反向安装架的端面开设有缓冲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的设计能够供蜗杆安装,在壳体位于安装架的后方开设缓冲槽,缓冲槽能够起到泄力作用,同时,能够减少壳体在注塑过程中安装架的厚度,提高成型率,同时由于注塑的匹配度不高,缓冲槽的设计能供安装架形变空间,进而蜗杆的安装。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位于缓冲槽的底部设置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连接有注油塞,所述注油塞连接有吸油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孔、注油塞和吸油毡的设计能够起到润滑安装架与蜗杆的作用,进而降低安装架与蜗杆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摩擦产生的噪音,同时,吸油毡的设计能够避免一次性注油过得多,能够起到储存油脂的作用,在该减速机运行过程中,蜗杆可以持续地对吸油毡进行挤压,进而提高油脂的使用时间。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位于蜗轮、蜗杆的周向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围合形成有连接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油板环绕在蜗轮蜗杆的周向,能够避免蜗轮蜗杆上的油脂在蜗轮蜗杆转动过程中被甩到壳体的侧壁上,避免由于甩到壳体侧壁上距离蜗轮蜗杆过远而起不到润滑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呈阶梯形,包括抵接在蜗杆上的第一阶梯和与蜗杆之间存在间隙的第二阶梯,所述第二阶梯上还设置有与挡油板连通的储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槽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储存飞溅到挡油板上的油脂,进一步起到收集油脂的目的,减少油脂的浪费。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半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设计为半孔在安装过程中无需精确定位,进而方便了工人安装该减速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蜗轮蜗杆减速箱通过轴承、凸条的配合,将壳体与蜗轮之间的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降低了壳体与蜗轮之间的摩擦力,并通过注油孔注油,起到了润滑蜗杆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处,进而使壳体的安装架形成供蜗杆滑动的油膜,降低了壳体与蜗杆之间的摩擦;通过挡油板、吸油毡以及储油槽的设计,减少了充油量以及油脂的损耗,节约了油脂;2、该蜗轮蜗杆通过橡胶垫以及设置在橡胶垫上的翻边的设计,减少了蜗轮的轴向窜动,提高了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沿蜗轮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沿蜗杆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壳体;11、上壳体;111、第一连接柱;112、第一连接孔;113、挡油板;114、连接腔;12、下壳体;121、第二连接柱;13、安装片;131、安装孔;14、定位孔;141、第一半孔;142、第二半孔;15、安装架;151、第一安装半架;152、第二安装半架;153、第一阶梯;154、第二阶梯;16、缓冲槽;161、第一缓冲槽;162、第二缓冲槽;171、注油塞;172、吸油毡;173、储油槽;18、限位柱;181、第一限位柱;1811、第一限位孔;1812、第二限位孔;182、第二限位柱;19、轴承;192、轴承内圈;191、轴承外圈;193、橡胶垫;1931、翻边;2、蜗轮;21、轮体;211、凸环;22、输出轴;23、定位轴;3、蜗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包括有与车身钣金件连接的壳体1以及连接在壳体1内的蜗轮2和蜗杆3。壳体1呈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状,包括有上壳体11以及连接在上壳体11开口端面上的下壳体12。参见图1、图2和图3,上壳体11朝向下壳体12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11,第一连接柱111的轴向开设有供螺钉穿设的第一连接孔112,第一连接孔112为沉头孔。下壳体12朝向上壳体11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柱111抵接的第二连接柱121,第二连接柱121的轴向开设有供螺钉啮合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112与第二连接孔连通,且第一连接孔112的直径要大于第二连接孔的直径,螺钉穿设经过第一连接孔112后螺纹连接在第二连接孔上。壳体1位于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连接的其中一端面上还对称设置有安装片13,安装片13上开设有供螺钉穿设并与车身钣金件连接的安装孔131,安装孔131为椭圆形的半孔。参见图1和图3,壳体1位于设有安装片13的端面设置有供蜗杆3穿设的定位孔14。定位孔14包括设置在上壳体11上的第一半孔141以及设置在下壳体12上与第一半孔141围合形成定位孔14的第二半孔142。上壳体11位于定位孔14的内侧还设置有供蜗杆3定位的第一安装半架151,下壳体12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半架151抵接的第二安装半架152。第一安装半架151和第二安装半架152围合形成限制螺杆径向偏移的安装架15。第一安装半架151和第二安装半架152均为阶梯形,包括抵接在蜗杆3上的第一阶梯153以及位于第一阶梯153反向定位孔14一侧的第二阶梯154,第二阶梯154与蜗杆3表面留有间隙。参见图3图4,壳体1反向安装架15的端面设置有缓冲槽16,缓冲槽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蜗轮(2)、蜗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位于蜗轮(2)的两端面均设置有限位柱(18),所述限位柱(18)与蜗轮(2)之间设置有轴承(19),所述轴承(19)的轴承内圈(192)卡接在限位柱(18)上,所述轴承(19)的轴承外圈(191)抵接在蜗轮(2)上,所述蜗轮(2)上设置有供轴承外圈(191)抵接的凸环(2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蜗轮(2)、蜗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位于蜗轮(2)的两端面均设置有限位柱(18),所述限位柱(18)与蜗轮(2)之间设置有轴承(19),所述轴承(19)的轴承内圈(192)卡接在限位柱(18)上,所述轴承(19)的轴承外圈(191)抵接在蜗轮(2)上,所述蜗轮(2)上设置有供轴承外圈(191)抵接的凸环(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192)和轴承外圈(19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193),所述橡胶垫(193)上设置有嵌设在轴承外圈(191)与蜗轮(2)之间的翻边(19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蜗轮蜗杆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供蜗杆(3)安装卡接的安装架(15),所述壳体(1)反向安装架(15)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初生,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宇洲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