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387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包括与方向盘相连的转向柱、与转向拉杆相连的转向机、以及连接转向柱与转向机的转向管柱,转向柱与转向机之间具有偏移角,转向管柱包括多个节段,任意相邻两个节段均通过十字轴相连,与转向柱相连的节段为第一节段,第一节段的轴线与转向柱的轴线的夹角为大于0°的起始夹角,任意相邻两个节段的轴线的夹角为中间夹角,至少一个中间夹角大于0°,起始夹角与全部中间夹角之和等于偏移角。该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中每一个十字轴的摆角均较小,这使得每个十字轴的摆角均在设计范围之内,大大降低了转向卡滞的风险,提高了行车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的车辆。

An electric power assembly of a vehicle and a steering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teering column, and steering machine, and connected to the steering column and the steering column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chine connected to the steering wheel, steering and steering column between the machine with the offset angle, the steering column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egments, arbitrary adjacent two segments are connected by a cross shaft, and the steering column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egment, the axis of the first segment and the steering column axis angle as the starting angle greater than 0 degrees. The included angle between the axis of any two adjacent segments of the middle angle,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angle greater than 0 degrees the starting angle and middle angle, full and equal to the offset angle. The swing angle of each cross shaft of the steering column electric power assist assembly is small, which makes the angle of each cross shaft within the design range,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risk of steering lag and improves driving safety.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vehicle using the electric power support assembly of the steering pip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及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及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
技术介绍
方向盘是车辆操控方向的装置,方向盘安装在转向柱上,通过方向盘的转动带动转向柱转动,然后将扭矩传递转向机后再通过转向拉杆带动车轮转动。为了带动两侧的转向拉杆进行运动,转向机通常布置在整车的中部位置,而方向盘根据不同国家的驾驶习惯需要设置在车辆的左侧或者车辆的右侧,因此方向盘的中心线与转向机之间是错开的,为了能够将方向盘处的转矩传递至转向机位置,需要通过设置转向管柱将方向盘的转向柱与转向机的输入端连接起来,如图1中所示,转向管柱包括一节或多节结构,转向管柱的连接位置均通过十字轴相连,十字轴可以传递扭矩,同时允许相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轴线存在适当的夹角。请参考图1,转向管柱02与转向柱01的连接点为第一点,转向机03与所述转向管柱02相连的点为第二点,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连线为偏移线,偏移线与转向管柱01之间的夹角为转向柱01与转向机的偏移角α,目前偏移角α完全是由上端十字轴的摆角所提供的,对于方向盘与转向机偏移量较大的车辆而言,这容易导致上端十字轴的摆角过大,若超出上端十字轴的摆角允许值,可能使转向轴卡死,对安全驾驶造成较大的隐患。因此,如何既能够通过转向管柱将转向柱与转向机连接起来,又能够避免十字轴的摆角过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以便如何既能够通过转向管柱将转向柱与转向机连接起来,又能够避免十字轴的摆角过大,保证转向系统可靠的工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的车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包括与方向盘相连的转向柱、与转向拉杆相连的转向机、以及连接所述转向柱与所述转向机的转向管柱,所述转向柱与所述转向机之间具有偏移角,所述转向管柱包括多个节段,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节段均通过十字轴相连,与所述转向柱相连的节段为第一节段,所述第一节段的轴线与所述转向柱的轴线的夹角为大于0°的起始夹角,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节段的轴线的夹角为中间夹角,至少一个所述中间夹角大于0°,所述起始夹角与全部所述中间夹角之和等于所述偏移角。优选的,用于提供电动助力的助力机构设置在任意一所述节段上。优选的,所述转向柱的转速与所述转向管柱的输出转速相等。优选的,所述转向管柱包括三个所述节段。优选的,用于与所述转向机相连的节段为第三节段,所述第一节段与所述第三节段之间为第二节段,其中,所述第一节段与所述第二节段之间所形成的所述中间夹角大于0°,所述第二节段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节段的轴线重合。优选的,用于提供电动助力的助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节段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节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节段的长度,所述第三节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节段的长度。本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该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为上述任意一项中所公开的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优选的,所述车辆为四轮摩托车。优选的,所述摩托车的前排包括横向布置的三个座位。转向管柱包括多个节段,任意相邻的两个节段之间均通过十字轴相连,与转向柱相连的第一节段和转向柱的轴线具有大于0°的夹角,任意相邻两个节段的轴线之间为中间夹角,并且中间夹角至少有一个大于0°,起始夹角与所有中间夹角的和等于偏移角,可以看出,本技术中的方案实际上是将转向柱与转向机之间较大的偏移角分为多个小角,然后通过转向管柱逐渐偏移的方式实现转向柱与方向机之间的连接,分为小角之后,每一个十字轴的摆角均较小,这使得每个十字轴的摆角均在设计范围之内,大大降低了转向卡滞的风险,提高了行车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1为转向柱,21为第一节段,22为第二节段,23为第三节段,3为转向机,4为助力机构,β为起始夹角,γ为中间夹角。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以便如何既能够通过转向管柱将转向柱与转向机连接起来,又能够避免十字轴的摆角过大,保证转向系统可靠的工作。本技术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的车辆。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和图3,本技术中所公开的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中,包括与方向盘相连的转向柱1、与转向拉杆相连的转向机3、以及连接转向柱1与转向机3的转向管柱,转向柱1与转向机3之间具有偏移角,转向管柱包括多个节段,任意相邻两个节段均通过十字轴相连,转向管柱中与转向柱1相连的节段为第一节段21,第一节段21的轴线与转向柱1的轴线的夹角为大于0°的起始夹角β,任意相邻两个节段的轴线的夹角为中间夹角γ,至少一个中间夹角γ大于0°,起始夹角β与全部中间夹角γ之和等于偏移角。由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上述方案实际上是将转向柱1与转向机3之间较大的偏移角分为多个小角,然后通过转向管柱逐渐偏移的方式实现转向柱1与方向机之间的连接,分为小角之后,每一个十字轴的摆角均较小,这使得每个十字轴的摆角均在设计范围之内,大大降低了转向卡滞的风险,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如图1中所示,用于提供电动助力的助力机构4可以设置在转向管柱的任意一节段上,本技术附图中所公开的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中,转向管柱具体包括三个节段,其中第一节段21与转向柱1相连,第三节段23与转向机3相连,第二节段22设置在第一节段21与第二节段22之间,助力机构4具体设置在第二节段22上。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布置起始夹角β和各个中间夹角γ的值,以保证转向柱1的转速与转向管柱的输出转速相等,如图2中所示,起始夹角β大于0°,第一节段21与第二节段22之间所形成的中间夹角γ大于0°,第二节段22的轴线与第三节段23的轴线重合,也就是说这两个节段之间的夹角为0°。结合实际布置的需求以及起始夹角β、各个中间夹角γ的要求,需要对各个节段的长度进行适应性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一节段21至第三节段23,各个节段的长度依次增加。除此之外,本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该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为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车辆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和摩托车,当该车辆为摩托车时,上述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尤其适用于前排布置三个座位的四轮摩托车。以上对本技术中的车辆及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车辆及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包括与方向盘相连的转向柱(1)、与转向拉杆相连的转向机(3)、以及连接所述转向柱(1)与所述转向机(3)的转向管柱,所述转向柱(1)与所述转向机(3)之间具有偏移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包括多个节段,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节段均通过十字轴相连,与所述转向柱(1)相连的节段为第一节段(21),所述第一节段(21)的轴线与所述转向柱(1)的轴线的夹角为大于0°的起始夹角(β),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节段的轴线的夹角为中间夹角(γ),至少一个所述中间夹角(γ)大于0°,所述起始夹角(β)与全部所述中间夹角(γ)之和等于所述偏移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包括与方向盘相连的转向柱(1)、与转向拉杆相连的转向机(3)、以及连接所述转向柱(1)与所述转向机(3)的转向管柱,所述转向柱(1)与所述转向机(3)之间具有偏移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包括多个节段,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节段均通过十字轴相连,与所述转向柱(1)相连的节段为第一节段(21),所述第一节段(21)的轴线与所述转向柱(1)的轴线的夹角为大于0°的起始夹角(β),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节段的轴线的夹角为中间夹角(γ),至少一个所述中间夹角(γ)大于0°,所述起始夹角(β)与全部所述中间夹角(γ)之和等于所述偏移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其特征在于,用于提供电动助力的助力机构(4)设置在任意一所述节段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1)的转速与所述转向管柱的输出转速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电动助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包括三个所述节段。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民杰陈志勇李育冯美林丁冬邹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