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728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保护壳,包括安装板、固定在安装板设有电源转换模块的散热装置以及与安装板固定且覆盖电源转换模块的壳体,散热装置包括至少两片与安装板固定的散热片、散热片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以及朝向散热风道内吹风的风机。散热片与安装板直接接触,可以较为充分的进行热量的传导,同时通过风吹过散热风道,可以较为快速的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带走,对元件的降温较为充分和快捷。

A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shell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heat dissipation

\u672c\u5b9e\u7528\u65b0\u578b\u516c\u5f00\u4e86\u4e00\u79cd\u4fbf\u4e8e\u6563\u70ed\u7684\u7535\u6e90\u4fdd\u62a4\u58f3\uff0c\u5305\u62ec\u5b89\u88c5\u677f\u3001\u56fa\u5b9a\u5728\u5b89\u88c5\u677f\u8bbe\u6709\u7535\u6e90\u8f6c\u6362\u6a21\u5757\u7684\u6563\u70ed\u88c5\u7f6e\u4ee5\u53ca\u4e0e\u5b89\u88c5\u677f\u56fa\u5b9a\u4e14\u8986\u76d6\u7535\u6e90\u8f6c\u6362\u6a21\u5757\u7684\u58f3\u4f53\uff0c\u6563\u70ed\u88c5\u7f6e\u5305\u62ec\u81f3\u5c11\u4e24\u7247\u4e0e\u5b89\u88c5\u677f\u56fa\u5b9a\u7684\u6563\u70ed\u7247\u3001\u6563\u70ed\u7247\u4e4b\u95f4\u5f62\u6210\u7684\u6563\u70ed\u98ce\u9053\u4ee5\u53ca\u671d\u5411\u6563\u70ed\u98ce\u9053\u5185\u5439\u98ce\u7684\u98ce\u673a\u3002 The heat sink can directly contact with the mounting plate, which can conduct the heat conduction more fully. Meanwhile, the heat of the radiator can be taken away faster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mponents is more full and fast through the wind blowing through the cooling air cha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保护壳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保护壳,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散热的直流电源保护壳。
技术介绍
直流电源是维持电路中形成稳恒电流的装置,并具有两个电极;当两个电极均连通到电路中后,直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供给电路,以维持电流的稳恒流动。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3617903U的中国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直流电源,其包括外壳及电源导线,PVC线槽底面开设有两个安装孔,外壳内设置有电池盒,电池盒通过PVC槽底面的安装孔与外壳进行连接,外壳上还设置有两个香蕉插座,香蕉插座与外壳螺栓连接;电池盒引出正负极电线并与DC-DC升压电路板上的电源输入端焊接,DC-DC升压电路板的输出端引出导线分别与第一香蕉插座和第二香蕉插座连接。该方案结构简单,无需交流整流降压电路。但是,在工作过程中电源转换模块会产生热量,使电源壳体内的温度升高,影响电源内部的电气元件,甚至会使电气元件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保护壳,其优点是能够对壳体进行降温。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保护壳,包括安装板、固定在安装板设有电源转换模块的散热装置以及与安装板固定且覆盖电源转换模块的壳体,散热装置包括至少两片与安装板固定的散热片、散热片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以及朝向散热风道内吹风的风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与安装板直接接触,可以较为充分的进行热量的传导,同时通过风吹过散热风道,可以较为快速的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带走,对元件的降温较为充分和快捷。优选地,所述风机包括位于散热片外侧的扇叶转轮、驱动扇叶转轮转动的电机以及覆盖电机和扇叶转轮的风机壳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护扇叶转轮不容易受损,同时使得安装时扇叶转轮容易被隔离开来。优选地,所述散热片为多片且平行设置形成散热片组,所述散热片组上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通孔;在散热片组的中部形成有供电机放置的容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组中部形成的容腔能够放置驱动电机,减小驱动电机占用的空间;散热片组设置在散热板上,增加散热片与安装板的接触面积,使散热片与安装板的连接更加紧密。优选地,所述风机壳体上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螺栓连接在风机壳体的通孔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孔上设置防护网,一方面是处于安全的考虑,避免扇叶转轮在工作时发生受伤事故;另一方面是减少进入到风机内的灰尘。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上设置第一散热孔,能够将风机吹进来的风通过第一散热孔进入至壳体内部,将壳体内部的热量冲散,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散热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散热孔,在吹风时有利于内部空气的流动。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接线端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两端的凸台内设置接线端子,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通过输入端和输出端将直流电源接入电路中。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连接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螺栓,所述第一金属板固定连接在凹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连接两个金属板,在安装接线时能够将电线夹紧在两个金属板之间。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散热片与安装板直接接触,可以较为充分的进行热量的传导,同时通过风吹过散热风道,可以较为快速的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带走,对元件的降温较为充分和快捷;通过风机、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形成一个连通的风道,加速壳体内部的空气流通,提高装置的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体现壳体正面的示意图;图2是体现壳体背面的示意图;图3是体现壳体背面散热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中:1、壳体;11、第二散热孔;2、安装板;21、凸台;211、凹槽;212、接线端子;213、第一金属板;214、螺栓;215、第二金属板;22、第一散热孔;3、电源转换模块;4、散热装置;41、散热片;411、容腔;42、电机;43、风机;431、扇叶转轮;44、风机壳体;441、防护网;45、散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保护壳,如图1所示,以直流电源为例进行说明,包括壳体1,壳体1为长方体且其内部为空心结构,壳体1的两侧均匀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1。壳体1的下侧设置有安装板2,安装板2上设置有电源转换模块3,电源转换模块3固定连接在安装板2上,壳体1将电源转换模块3盖合在其内部;安装板2上固定连接有凸台21,凸台21上开设有凹槽211,凹槽211远离电源转换模块3的一侧为开口。凹槽211内设置有接线端子212,接线端子212包括固定连接在凹槽211底部的第一金属板213,第一金属板213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连接有螺栓214,螺栓214上套接有第二金属板215,第二金属板215在螺栓214的作用下与第一金属板213抵接。结合图2和图3,安装板2相对于设置电源转换模块一侧的另一侧设置有散热装置4,散热装置4包括设置在安装板2上的散热片41,散热片41为多片且平行设置形成散热片组,散热片组设置上有散热板45,散热片组与散热板45固定连接;散热板45上开设有通孔;散热片41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散热板45固定连接在安装板2上;安装板2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22,第一散热孔22均匀分布在安装板2上。散热板45上设置有风机43,风机43包括电机42;散热片41中部开设有容腔411,容腔411内固定连接有电机42,电机42的输出轴连接有扇叶转轮431;散热片41上设置有风机壳体44,风机壳体44固定连接在散热片41上,扇叶转轮431位于风机壳体44内。风机壳体44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防护网441,防护网441与风机壳体44螺栓连接。工作过程:直流电源工作时,通过其内部的电源转换模块3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输出,在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转换,使壳体1内的温度升高。电机41带动扇叶转轮431旋转,将外部空气吸入到风机壳体44内,风机壳体44内的空气一部分从散热通道散入空气;另一部分经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后散入空气。散热片41与安装板2直接接触,可以较为充分地进行热量的传导,同时通过风吹过散热风道,可以较为快速的将散热片41上的热量带走,对元件的降温较为充分和快捷;通过扇叶转轮431、第一散热孔22和第二散热孔11形成一个连通的风道,加速壳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提高装置的降温效果。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保护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保护壳,包括安装板(2)、固定在安装板(2)设有电源转换模块(3)的散热装置(4)以及与安装板(2)固定且覆盖电源转换模块(3)的壳体(1),其特征是:散热装置(4)包括至少两片与安装板(2)固定的散热片(41)、散热片(41)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以及朝向散热风道内吹风的风机(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保护壳,包括安装板(2)、固定在安装板(2)设有电源转换模块(3)的散热装置(4)以及与安装板(2)固定且覆盖电源转换模块(3)的壳体(1),其特征是:散热装置(4)包括至少两片与安装板(2)固定的散热片(41)、散热片(41)之间形成的散热风道以及朝向散热风道内吹风的风机(4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保护壳,其特征是:所述风机(43)包括位于散热片(41)外侧的扇叶转轮(431)、驱动扇叶转轮(431)转动的电机(42)以及覆盖电机(42)和扇叶转轮(431)的风机壳体(4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源保护壳,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片(41)为多片且平行设置形成散热片组,所述散热片组上设置有散热板(45),所述散热板(45)上开设有通孔;在散热片组的中部形成有供电机(42)放置的容腔(411)。4.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维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泰智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