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7241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本体及自所述本体一端延伸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及由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围设成的变形孔,所述第一弹臂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首端和第一末端,所述第二弹臂的两端分别为第二首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首端和第二首端相接并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相接并形成尖部,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分别呈弓形并相对设置,所述变形孔呈橄榄形且其孔径宽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小。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的弹性,从而具有较稳定的保持力,不容易脱落,且连接的可靠性较好。

Conductive termina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ductive terminal,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d a connecting part extending from one end of the body, the inserting part including the end-to-end connection of the first elastic arm and second elastic arm hole and deformation by the first elastic arm and second elastic arm set, the first elastic arm two end respectively first end and the first end, both ends of the second elastic arms are respectively second and second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end,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is connected and connected to the body,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is connected and form a tip, the first elastic arm and second elastic the arms are respectively arched and positioned relative to the deformation hole are olive shaped and the aperture width from the middle to both ends gradually become smaller. The elasticity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arms can be guarante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which has a stable retention force, and it is not easy to fall off,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端子
本技术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导电端子应用在电子领域,实现两个电子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一般导电端子的一般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电子器件上,另一端为可断开式接触连接另一个电子器件上。导电端子的接触式连接的一端一般通过分别设置于两个电子器件的卡扣部件的相互卡扣来保证接触式的电性连接。然,卡扣部件的设置不仅增加材料和组装成本,导电端子接触式连接的保持力不够,容易脱落,连接的可靠性不好。由此,有必要重新设计一种导弹端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本体及自所述本体一端延伸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及由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围设成的变形孔,所述第一弹臂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首端和第一末端,所述第二弹臂的两端分别为第二首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首端和第二首端相接并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相接并形成尖部,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分别呈弓形并相对设置,所述变形孔呈橄榄形且其孔径宽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形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的长弧和位于两端的短弧,所述两侧长弧对称设置,两端的所述短弧对称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呈片状,具有厚度d,所述两长弧的最大间距为w,其中d>w。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w=0.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尖部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两个锥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臂外侧的上下分别导有第一弧边,所述第二弹臂外侧的上下分别导有第二弧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臂的宽度为s1,所述第二弹臂的宽度为s2,其中s1=s2=w。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与所述插接部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本体的宽度,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交接处设有倒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在于: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的弹性,插接部插接时,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弹性变形,拔出时,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能迅速回弹,从而具有较稳定的保持力,不容易脱落,且连接的可靠性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图1和图3,本技术解释一种导电端子100,其包括本体1及自所述本体1一端延伸的插接部2。所述插接部2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弹臂21和第二弹臂22及由所述第一弹臂21和第二弹臂22围设成的变形孔23。所述第一弹臂2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首端和第一末端,所述第二弹臂22的两端分别为第二首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首端和第二首端相接并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相接并形成尖部24。所述第一弹臂21和第二弹臂22分别呈弓形并相对设置,所述变形孔23呈橄榄形且其孔径宽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小,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第一弹臂21和第二弹臂22的弹性,插接部2插接时,第一弹臂21和第二弹臂22弹性变形,拔出时,第一弹臂21和第二弹臂22能迅速回弹,从而具有较稳定的保持力,不容易脱落,且连接的可靠性较好。优选的,所述变形孔23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弹臂21和第二弹臂22的长弧和位于两端的长弧,两侧长弧对称设置,两端的短弧对称设置。长弧沿着第一弹臂21或第二弹臂22延伸,具有较长的弧长。所述短弧位于两端连接两条长弧。请参图1和图2,所述插接部2呈片状,具有厚度d,两长弧的最大间距也即变形孔的最大孔径为w,其中d>w。举例,d=1.5w,w=0.5mm。有选的,尖部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两个锥面,所述第一弹臂21外侧的上下分别导有第一弧边,所述第二弹臂22外侧的上下分别导有第二弧边,从而降低了插接部2的插接难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弹臂21的宽度为s1,所述第二弹臂22的宽度为s2,其中s1=s2=w。优选的,所述本体1与所述插接部2之间设置有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的宽度小于所述本体1的宽度,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本体1交接处设有倒角。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导电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本体及自所述本体一端延伸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及由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围设成的变形孔,所述第一弹臂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首端和第一末端,所述第二弹臂的两端分别为第二首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首端和第二首端相接并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相接并形成尖部,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分别呈弓形并相对设置,所述变形孔呈橄榄形且其孔径宽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本体及自所述本体一端延伸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及由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围设成的变形孔,所述第一弹臂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首端和第一末端,所述第二弹臂的两端分别为第二首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首端和第二首端相接并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相接并形成尖部,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分别呈弓形并相对设置,所述变形孔呈橄榄形且其孔径宽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的长弧和位于两端的短弧,两侧所述长弧对称设置,两端的所述短弧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东薛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福丰联合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