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幸芝专利>正文

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880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属于工程机械组件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主油箱和油箱组,油箱组包括通过第一隔板阻隔开的第二主油箱和副油箱,第一主油箱内安装有第一加热器,第二主油箱内安装有第二加热器;第一加热器上设置有A吸油管和A回油管,第二加热器上设置有B吸油管和B回油管,副油箱上连接有C吸油管和C回油管,C回油管、B回油管以及A回油管连通,C吸油管、B吸油管以及A吸油管连通;第一加热器上设置有A进水管和A出水管,第二加热器上设置有B进水管和B出水管,A进水管与B出水管连通。通过此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现有在车辆两侧都设置有大升位油箱的车型,结构合理,实用性强。

A water circulating divided three chamber heated diesel tan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ter cycle heating cavity body three diesel tank,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main fuel tank and fuel tank group, fuel tank group includes second main oil tank and the auxiliary fuel tank through the first partition shields, the first main tank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heating device, second main installed inside the tank second heater; first heater is arranged on the suction pipe and return pipe of A A second, the heater is arranged on the suction pipe and return pipe of B B, the auxiliary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ction pipe and return pipe of C C, C B, and the return pipe return pipe return pipe communicated with A, C, B and the oil suction pipe suction tube suction A pipe; the first heater is arranged on the water inlet pipe and the outlet pipe of A A, the second heater is arranged on the water inlet pipe and the outlet pipe of B B A, the water inlet pipe and the outlet pipe of B. Through this design,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existing vehicle with large lift tank on both sides of the vehicle, with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
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组件
,特别涉及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
技术介绍
柴油箱是工程机械中用于储存柴油的重要部件,通过柴油箱的供油和柴油机的驱动使得工程机械可以正常行驶,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柴油机除了需要使用适用于低温环境的柴油外,还需要对柴油箱进行适当的加热,从而保证北方地区冬季也可以正常使用0号柴油。现有技术中常使用水循环一体双用加热柴油箱,这种加热油箱采用主油箱和副油箱一体式设计,而对于现有在车辆两侧都设置有大升位油箱的车型,现有技术中的水循环一体双用加热柴油箱显然无法满足车辆实际使用需求。另外,驾驶室里面安装独立驻车加热器时,需要另外加装小型副油箱或者在原油箱上打孔,以便将副油箱里面的燃油提供给驻车加热器,驱使驻车加热器工作,但是该种设置会产生浪费资源、影响行车安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其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主油箱和油箱组,并且限定该油箱组包括通过第一隔板隔开的第二主油箱和副油箱,上述第一主油箱可以安装在车体一侧,上述油箱组可以安装在车体另一侧,并且在上述第一主油箱安装有第一加热器,在上述第二主油箱内安装有第二加热器,以此结构,本技术适用于现有的在车辆两侧均需安装大升位油箱的车型,实用性强。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包括安装在车体一侧的第一主油箱和安装在车体另一侧的油箱组,所述油箱组包括通过第一隔板阻隔开的第二主油箱和副油箱,所述第一主油箱内安装有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二主油箱内安装有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上设置有A吸油管和A回油管,所述第二加热器上设置有B吸油管和B回油管,所述副油箱上连接有C吸油管和C回油管,所述C回油管、B回油管以及所述A回油管连通,所述C吸油管、B吸油管以及所述A吸油管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上设置有A进水管和A出水管,所述第二加热器上设置有B进水管和B出水管,所述A进水管与所述B出水管连通。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主油箱内设置有A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主油箱内设置有B液位传感器,所述副油箱内设置有C液位传感器;还包括安装在车体驾驶室内的显示器,所述A液位传感器、B液位传感器以及C液位传感器均分别与所述显示器通讯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C液位传感器上设置有与副油箱内部连通的D吸油管和D回油管,所述D吸油管和所述D回油管均分别连接在驻车加热器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主油箱内还安装有A全球GPS燃油监测定位系统,所述第二主油箱内还安装有B全球GPS燃油监测定位系统。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加热器包括A保护罩、A螺旋管和A进油口封头,所述A保护罩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主油箱的底部内侧壁上,所述A螺旋管设置在所述A保护罩内,所述A保护罩的一端设置有A开口,所述A进油口封头配合安装在所述A开口处,所述A吸油管的一端和A回油管的一端均分别伸入所述A保护罩内,所述A吸油管的另一端和A回油管的另一端均分别依次穿过所述A保护罩与所述第一主油箱并伸出所述第一主油箱外,所述A进水管的一端连通设置在所述A螺旋管的一端,所述A出水管的一端连通设置在所述A螺旋管的另一端,所述A进水管的另一端和所述A出水管的另一端均分别依次穿过所述A保护罩与所述第一主油箱并伸出所述第一主油箱外。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二加热器包括B保护罩、B螺旋管和B进油口封头,所述B保护罩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主油箱的底部内侧壁上,所述B螺旋管设置在所述B保护罩内,所述B保护罩的一端设置有B开口,所述B进油口封头配合安装在所述B开口处,所述B吸油管的一端和B回油管的一端均分别伸入所述B保护罩内,所述B吸油管的另一端和B回油管的另一端均分别依次穿过所述B保护罩与所述第二主油箱并伸出所述第二主油箱外,所述B进水管的一端连通设置在所述B螺旋管的一端,所述B出水管的一端连通设置在所述B螺旋管的另一端,所述B进水管的另一端和所述B出水管的另一端均分别依次穿过所述B保护罩与所述第二主油箱并伸出所述第二主油箱外。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A螺旋管、A进水管以及A出水管一体成型,所述B螺旋管、B进水管以及B出水管一体成型。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二主油箱内还设置有用于缓解燃油对所述第一隔板冲击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燃油流通的通孔。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隔板上靠近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井”字型凸起,所述第二隔板上远离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表面也设置有“井”字型凸起。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主油箱上设置有A注油口,所述第二主油箱上设置有B注油口,所述副油箱上设置有C注油口,所述A注油口处安装有A油箱盖,所述B注油口处安装有B油箱盖,所述C注油口处安装有C油箱盖,所述A油箱盖、B油箱盖以及C油箱盖共用一把钥匙。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主油箱和油箱组,并且限定该油箱组包括通过第一隔板隔开的第二主油箱和副油箱,上述第一主油箱可以安装在车体一侧,上述油箱组可以安装在车体另一侧,并且在上述第一主油箱安装有第一加热器,在上述第二主油箱内安装有第二加热器,以此结构,本技术适用于现有的在车辆两侧均需安装大升位油箱的车型,实用性强;(2)本技术中,在第一主油箱内安装有A液位传感器,在第二主油箱内安装有B液位传感器,在副油箱内安装有C液位传感器,上述A液位传感器、B液位传感器和C液位传感器均分别与安装在驾驶室里的显示器通讯连接,从而方便驾驶人员观察各个油箱内部燃油的油量;(3)本技术中的C液位传感器为自带吸回油功能的液位传感器,其上设置有与副油箱内部连通的D吸油管和D回油管,当在驾驶室里安装有独立的驻车加热器时,上述D吸油管和D回油管分别连通连接在驻车加热器上,从而不需要另外加装小型副油箱,也不需要在原油箱上打孔,因此可以节约资源,并且保证行车安全,实用性强;(4)本技术中的第一主油箱内还安装有A全球GPS燃油监测定位系统,在第二主油箱内还安装有B全球GPS燃油监测定位系统,从而方便驾驶人员远程定位车辆行驶路线以及对燃油消耗数据进行实时定位监测,确保行车安全,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的使用原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的使用原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第一加热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第二加热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的A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的B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的第一个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的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主油箱;2-A油箱盖;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体一侧的第一主油箱和安装在车体另一侧的油箱组,所述油箱组包括通过第一隔板阻隔开的第二主油箱和副油箱,所述第一主油箱内安装有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二主油箱内安装有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上设置有A吸油管和A回油管,所述第二加热器上设置有B吸油管和B回油管,所述副油箱上连接有C吸油管和C回油管,所述C回油管、B回油管以及所述A回油管连通,所述C吸油管、B吸油管以及所述A吸油管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上设置有A进水管和A出水管,所述第二加热器上设置有B进水管和B出水管,所述A进水管与所述B出水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体一侧的第一主油箱和安装在车体另一侧的油箱组,所述油箱组包括通过第一隔板阻隔开的第二主油箱和副油箱,所述第一主油箱内安装有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二主油箱内安装有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上设置有A吸油管和A回油管,所述第二加热器上设置有B吸油管和B回油管,所述副油箱上连接有C吸油管和C回油管,所述C回油管、B回油管以及所述A回油管连通,所述C吸油管、B吸油管以及所述A吸油管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上设置有A进水管和A出水管,所述第二加热器上设置有B进水管和B出水管,所述A进水管与所述B出水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油箱内设置有A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主油箱内设置有B液位传感器,所述副油箱内设置有C液位传感器;还包括安装在车体驾驶室内的显示器,所述A液位传感器、B液位传感器以及C液位传感器均分别与所述显示器通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C液位传感器上设置有与副油箱内部连通的D吸油管和D回油管,所述D吸油管和所述D回油管均分别连接在驻车加热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油箱内还安装有A全球GPS燃油监测定位系统,所述第二主油箱内还安装有B全球GPS燃油监测定位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分体三腔加热柴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包括A保护罩、A螺旋管和A进油口封头,所述A保护罩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主油箱的底部内侧壁上,所述A螺旋管设置在所述A保护罩内,所述A保护罩的一端设置有A开口,所述A进油口封头配合安装在所述A开口处,所述A吸油管的一端和A回油管的一端均分别伸入所述A保护罩内,所述A吸油管的另一端和A回油管的另一端均分别依次穿过所述A保护罩与所述第一主油箱并伸出所述第一主油箱外,所述A进水管的一端连通设置在所述A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幸芝
申请(专利权)人:赵幸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