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心式复合吸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801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心式复合吸声板,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微穿孔板、硅酸铝纤维毡和硅酸铝纤维板,所述微穿孔板上设置多个穿孔,所述微穿孔板内表面四周设置挡板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硅酸铝纤维毡相匹配;所述微穿孔板内表面四周设置多个凸起,所述硅酸铝纤维板四周设置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凸起与第二凹槽之间设置密封垫;所述硅酸铝纤维板内表面四周设置框架。该吸声板通过孔径阻力、材料吸声、以及高低容重材料之间的界面效应等综合效应,大大扩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声频带,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拆卸方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心式复合吸声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属于噪声控制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心式复合吸声板。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的建设和城市化推进,许多在运变电站逐渐深入城市中心,其站界声环境功能区等级随之变化,以往的降噪设计已不能满足新环境的限值要求,噪声投诉逐渐增加。由于国网对于噪声超标采取“零容忍”态度,许多在运城市变电站均需开展噪声治理工程。经过交通、建筑等领域降噪工程的多年技术积累,市面上现有大量降噪材料和装置。如常用的矿棉吸声板价格低廉,降噪系数高,室内吸声降噪工程中应用广泛,然而在变电站降噪中往往效果不佳;这是因为变电站噪声主要由低频电磁噪声与高频风机噪声组成,要求材料具备“低频高效、宽频有效”的性能,而矿物棉低频系数低,尽管可通过增加厚度进行强化,但往往会挤占主变室、电抗器室的检修空间。聚酯纤维、聚氨酯泡沫等材料低频吸声性能优良,但耐高温性能较差。共振吸声材料低频吸声系数较高,但高效吸声频带太窄,难以覆盖到高频范围。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改进结构、工艺、材料来优化降噪吸声材料声学性能。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906918A公开一种覆面宽频带吸声板,以玻璃纤维棉毡A为第一吸声层,以方形环状阻尼垫B为支架,以玻璃纤维棉毡C为第二吸声层,按照A/B/C的方式紧贴排列组成填充芯材,以纤维增强的PVF复合膜为填充芯材的覆面材料;其中,玻璃纤维棉毡A由多层叠加而成,纤维增强的PVF复合膜直接包覆后热封。该专利技术采用多层玻璃纤维毡、阻尼垫与PVF薄膜复合而成,平均吸声系数达到0.85,但以纤维增强的PVF复合膜为填充芯材的覆面材料,PVF薄膜包裹住玻璃纤维毡,不利于噪声进入材料内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892607A公开一种环保吸声建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该环保吸声建筑板材为由面材层和底材层组成的双层多孔结构,所述面材层是由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煤矸石、水泥、石灰和污泥制备而成;所述底材层是由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水泥和污泥制备而成。该专利技术制备的材料呈现多孔状结构,材料的表面和内部存在较均匀的空隙,该材料主要适用于公路、交通等领域的高频噪声治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夹心式复合吸声板,该吸声板通过孔径阻力、材料吸声、以及高低容重材料之间的界面效应等综合效应,大大扩宽本技术的吸声频带,且本技术安装拆卸方便,使用寿命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夹心式复合吸声板,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微穿孔板、硅酸铝纤维毡和硅酸铝纤维板,所述微穿孔板上设置多个穿孔,所述微穿孔板内表面四周设置挡板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硅酸铝纤维毡相匹配;所述挡板四周设置多个凸起,所述硅酸铝纤维板四周设置与所述凸起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凸起与第二凹槽之间设置密封垫;所述硅酸铝纤维板内表面四周设置框架。进一步的,所述微穿孔板的厚度为0.5-1.5mm,穿孔率为1%-3%。进一步的,所述硅酸铝纤维毡的厚度为2~6cm,容重为20-80kg/m3。进一步的,所述硅酸铝纤维吸声板的厚度为2~4cm,容重为140-200kg/m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的厚度为2-6cm。进一步的,所述微穿孔板、挡板和硅酸铝纤维板对应位置上均设置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将微穿孔板、硅酸铝纤维毡和硅酸铝纤维板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公开一种夹心式复合吸声板,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微穿孔板、硅酸铝纤维毡和硅酸铝纤维板,其中硅酸铝纤维毡的容重为20-80kg/m3,容重较小,且硅酸铝纤维毡的结构松散,孔隙率高,有利于波长较大的低频噪声进入材料内部,发挥阻性黏滞耗能作用;而硅酸铝纤维吸声板的容重为140-200kg/m3,容重较大,硅酸铝纤维吸声板的结构较为密实,内部孔隙通道更为曲折复杂,因此高低容重材料之间的界面效应明显,因穿透、反射作用而使得大量噪声能量被消耗,且高低容重材料之间形成密度梯度结构,能进一步强化吸声性能。2、微穿孔板内表面四周设置挡板,挡板围成第一凹槽,其中第一凹槽结构与硅酸铝纤维毡相匹配,可将硅酸铝纤维毡放入微穿孔板内表面的第一凹槽,紧密接触,增加了微穿孔板孔径处的空气阻力,优化共振吸声作用;且硅酸铝纤维毡和硅酸铝纤维板均为多孔吸声材料,阻性吸声效果优良,提高了全频段的吸声性能。3、挡板四周设置多个凸起,凸起为长条状结构;硅酸铝纤维板外表面四周设置与凸起相匹配的第二凹槽,因此可将微穿孔板上的凸起插入硅酸铝纤维板上的第二凹槽中,即可将硅酸铝纤维板和微穿孔板固定;这种连接方式比较牢固,且方便拆卸;另外为了确保硅酸铝纤维板和微穿孔板连接紧密,可在凸起与第二凹槽7之间设置密封垫,密封效果好;硅酸铝纤维板内表面四周密封固定框架,将本技术固定在墙壁上时,由于框架的作用硅酸铝纤维板与墙壁之间形成了空腔,可进一步增加本技术的吸声性能。因此,本技术通过孔径阻力、材料吸声、以及高低容重材料之间的界面效应等综合效应,大大扩宽本技术的吸声频带,且本技术安装拆卸方便,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实时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微穿孔板的俯视图。图中:1-微穿孔板,2-硅酸铝纤维毡,3-硅酸铝纤维板,4-穿孔,5-第一凹槽,6-凸起,7-第二凹槽,8-密封垫,9-框架,10-螺纹孔,11-挡板,1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夹心式复合吸声板,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微穿孔板1、硅酸铝纤维毡2和硅酸铝纤维板3,微穿孔板1上设置多个穿孔4,其中微穿孔板1的厚度可以为0.5-1.5mm,穿孔率为1%-3%,本实施例中微穿孔板的厚度为1.5mm,穿孔率为3%,硅酸铝纤维毡2的厚度可以为2~6cm,容重为20-80kg/m3,本实施例中硅酸铝纤维毡2的厚度为2cm,容重为60kg/m3,硅酸铝纤维吸声板的厚度为2~4cm,容重为140-200kg/m3,本实施例中硅酸铝纤维吸声板的厚度为2cm,容重为140kg/m3。微穿孔板1内表面四周设置挡板11,挡板11围成第一凹槽5,其中第一凹槽5结构与硅酸铝纤维毡2相匹配,且第一凹槽5深度与硅酸铝纤维毡2的厚度相同,因此可将硅酸铝纤维毡2放置在第一凹槽5内;而挡板11上设置多个凸起6,凸起6为长条状结构;硅酸铝纤维板3外表面四周设置与凸起6相匹配的第二凹槽7,因此可将微穿孔板1上的凸起6插入硅酸铝纤维板3上的第二凹槽7中,即可将硅酸铝纤维板3和微穿孔板1固定;为了确保硅酸铝纤维板3和微穿孔板1连接紧密,可在凸起6与第二凹槽7之间设置密封垫8,其中密封垫8上设置与凸起6相匹配的通孔12,密封效果好;硅酸铝纤维板3内表面四周密封固定框架9。使用本技术时,如图2所示,首先将硅酸铝纤维毡2放入第一凹槽5内,然后将微穿孔板1上的凸起6插入硅酸铝纤维板3上的第二凹槽7中,就将微穿孔板1、硅酸铝纤维毡2和硅酸铝纤维板3固定在一起,然后将微穿孔板1朝外,将硅酸铝纤维板3内表面的固定框架9固定在墙壁上,可采用粘接、焊接等固定方式,由于框架9有一定的高度,因此硅酸铝纤维板3与墙壁之间形成了空腔,可进一步增加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夹心式复合吸声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心式复合吸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微穿孔板(1)、硅酸铝纤维毡(2)和硅酸铝纤维板(3),所述微穿孔板(1)上设置多个穿孔(4),所述微穿孔板(1)内表面四周设置挡板(11)形成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与所述硅酸铝纤维毡(2)相匹配;所述挡板(11)四周设置多个凸起(6),所述硅酸铝纤维板(3)四周设置与所述凸起(6)相匹配的第二凹槽(7),所述凸起(6)与第二凹槽(7)之间设置密封垫(8);所述硅酸铝纤维板(3)内表面四周设置框架(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心式复合吸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微穿孔板(1)、硅酸铝纤维毡(2)和硅酸铝纤维板(3),所述微穿孔板(1)上设置多个穿孔(4),所述微穿孔板(1)内表面四周设置挡板(11)形成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与所述硅酸铝纤维毡(2)相匹配;所述挡板(11)四周设置多个凸起(6),所述硅酸铝纤维板(3)四周设置与所述凸起(6)相匹配的第二凹槽(7),所述凸起(6)与第二凹槽(7)之间设置密封垫(8);所述硅酸铝纤维板(3)内表面四周设置框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心式复合吸声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东学王忠强聂京凯寇晓适赵发平吕中宾田一钱诗林张嵩阳张劲光周显达佘彦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