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启挺专利>正文

一种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6203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其包括成型岗位段、动力装置和光电眼系统监测:在成型岗位段具有加热装置和模具,加热装置在下侧,模具在上侧,加热装置具有电热板,电热板具有密集分布的气流孔,气流孔具备输出正压气流和负压气流的功能;动力装置用于带动塑料片材移动至成型岗位段;光电眼系统监测用于对塑料片材的位置进行定位。加热软化的岗位和模具成型的岗位合并为同一岗位,加工方式更加合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两个岗位分离后造成的中间位置处复合塑料片材容易发生意外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
本技术属于食品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片材可以经过加热成型处理制成热成型制品,包括吹塑制品或吸塑制品。在申请号为CN200610123422.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生产方法。如图1所示,其主要技术方案包括几个步骤:首先,在透明塑料薄膜上印刷形成图案,把印刷有图案的塑料薄膜复合至塑料片材上;然后,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移动复合塑料片材1至加热岗位,通过加热装置2对塑料片材1进行加热软化;接着,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再次移动塑料片材1至成型岗位,通过产生正压或负压的模具3而使得复合塑料片材1上加热软化的部位形成凹凸结构;最后,经过后处理过程完成整个制品的生产过程。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发现上述的生产方法存在下列问题:第一,对复合塑料片材的加热软化、成型过程是两个独立的岗位过程,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复合塑料片材的局部加热软化之后移动至成型岗位的过程中,复合塑料片材容易发生局部变形,这就会影响复合塑料片材的成型效果;第二,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复合塑料片材为两层结构,这种复合塑料片材的凹凸结构是用于盛装食品的,而塑料片材的一个面会直接与食品相互接触,而塑料片材中容易释放出对人体的有害物质。鉴于现有的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新的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方式简便的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其包括成型岗位段、动力装置和光电眼系统监测:在成型岗位段具有加热装置和模具,加热装置设置为处于塑料片材的在下侧,模具设置为处于塑料片材的在上侧,加热装置具有电热板,电热板具有密集分布的气流孔,气流孔具备输出正压气流和负压气流的功能;动力装置用于带动塑料片材移动至成型岗位段;位置监测单元用于对塑料片材的位置进行定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模具具有冷却水组件,冷却水组件用于对模具的模腔进行冷却。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模具为吹塑模具或吸塑模具,吹塑模具用于对塑料片材产生正压气流,吸塑模具用于对塑料片材产生负压气流。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加工装置还包括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分别与加热装置和模具连接,移动装置能够带动加热装置和模具沿竖直方向移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加工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动力装置、移动装置和位置监测单元电性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加热软化的岗位和模具成型的岗位合并为同一岗位,加工方式更加合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两个岗位分离后造成的中间位置处复合塑料片材容易发生意外变形的问题。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塑料片材为三层结构,相比于现有的两层塑料片材,增加的塑料薄膜能够避免塑料片材中的物质污染凹凸处放置的食品。此外,在加热软化过程中,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压紧在电热板上面,这样会使得加热软化过程更加合理,受热均匀。采用板式结构能够增强加热装置对塑料片材的加热均匀性,同时方便两者之间的加热距离的调节。另外,在凹凸部成型过程中,由于在模腔的局部区域容易产生气流的增加和减少,而电热板上的气流孔能用于气流的流通,使得凹凸结构的成型过程更加容易。此外,电热板同时具备吸气和吹气功能,且两者之间能够自由切换,这使得加热软化过程以及模具成型过程变得十分方便。移动装置使得加热装置和模具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调节,以调节它们之间的气流大小,同时,这种方案也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塑料片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复合塑料片材加热和模具成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实施例的塑料薄膜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实施例的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在未压制凹凸部之前的局部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实施例的模具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实施例的加热和模具成型过程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实施例的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在压制成凹凸部之后的局部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包括成型岗位段、动力装置和光电眼系统监测。如图5所示,在成型岗位段具有加热装置50和模具40,加热装置50设置为处于塑料片材的在下侧,模具40设置为处于塑料片材的在上侧。加热装置50具有电热板,电热板具有密集分布的气流孔,气流孔具备输出正压气流和负压气流的功能,具体地,气流孔分别能够与正压气流供应装置和负压气流供应装置连接,气流孔内的气流的切换过程可以由电磁阀控制。模具40为吹塑模具或吸塑模具,吹塑模具对塑料片材14产生正压气流,吸塑模具对塑料片材14产生负压气流。模具40具有冷却水组件,冷却水组件对模具40的模腔进行冷却。当塑料片材14成型后,通过冷却水组件的降温,可以对塑料片材14的形状起到良好的降温定型作用。本实施例的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下面的步骤。步骤(1):如图2所示,在透明塑料薄膜10的一个表面上印刷后形成圆形图案20,图案20被划分为多组图案(图2中示出3组),每一组图案采用矩形的阵列排列方式,其中每一组图案包括上下两排。每一排的图案的数量为六个,相邻两个图案之间具有横向间距b和纵向间距a,在透明塑料薄膜10的边角处印刷形成标识符号30,每一个标识符合30优选设置在两排图案之间,每一个标识符号30的位置与每一组图案相对应。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按照其它方式排列图案,具体根据设计的需要而制定相应的图案排列。实际操作中,一般认定模具上的凹凸结构(模腔)为原设计,然后相应地再印刷形成透明塑料薄膜10上的多组图案。步骤(2):如图3所示,将透明塑料薄11具有印刷图案的一面复合到塑料片材12的上表面,在塑料片材12的下表面再复合另一层塑料薄膜13,从而形成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14。步骤(3):利用伺服电机带动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14运动至模具40和加热装置50的电热板中间的成型岗位,在运动过程中用位置监测单元(例如光电眼系统)监测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14上的标识符号30的移动位置,即光电眼系统的发光器发出的光感应到标识符号30的位置的时候产生一个信号,从而间接检测并使得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14上的图案20和模具上的模腔对应。其中,如图4所示,模具40上具有多个模腔41,其排布方式为矩形阵列,相邻两个模腔41也具有横向间距b和纵向间距a,且满足图案20的横向间距与模腔41的横向间距相同,图案20的纵向间距与模腔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岗位段,所述成型岗位段具有加热装置和模具,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为处于塑料片材的下侧,所述模具设置为处于塑料片材的上侧,所述加热装置具有电热板,所述电热板具有密集分布的气流孔,所述气流孔具备输出正压气流和负压气流的功能;动力装置,用于带动塑料片材移动至所述成型岗位段;位置监测单元,用于对所述塑料片材的位置进行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岗位段,所述成型岗位段具有加热装置和模具,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为处于塑料片材的下侧,所述模具设置为处于塑料片材的上侧,所述加热装置具有电热板,所述电热板具有密集分布的气流孔,所述气流孔具备输出正压气流和负压气流的功能;动力装置,用于带动塑料片材移动至所述成型岗位段;位置监测单元,用于对所述塑料片材的位置进行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冷却水组件,所述冷却水组件用于对所述模具的模腔进行冷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三层复合塑料片材热成型制品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为吹塑模具或吸塑模具,所述吹塑模具用于对塑料片材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挺
申请(专利权)人:杨启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