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old cathode structure based on the micro emission area of graphene oxide / graphen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Cold cathode structure comprises a silicon substrate, ZnO nano arrays of vertically aligned growth on silicon substrate, and the coating on the surface of ZnO nano array top emitting layer; surface emitting layer structure is integrally arranged by the graphene oxide and graphene block blocks; graphene oxide blocks in both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intervals, residual areas are filled by graphene blocks; graphene oxide block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and different reduction degree of graphene and block the formation of micro emission region. The method in one-dimensional ZnO nano array top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GO layer, using magnetron sputtering Zinc Oxide GO can be reduced to graphene, and the process of graphene hydrochloric acid etching of zinc layer thinned by mask sputtering and etching times, GO/G and micro nano array top area in Zn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微型发射区域的冷阴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阴极场发射材料,具体为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的冷阴极微型发射区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寻找性能优异的冷阴极场发射材料是研究者一直追求的目标,已有的报道是通过合成新材料或对已有材料进行修饰改性等后处理方法来得到具有场发射电流密度大、稳定性好以及尖端不容易烧坏等良好的发射体材料。这些研究工作虽然能整体上宏观的增加发射电流和提升场发射稳定性,但对发射体顶端微型区域上的发射电流不能控制,也不能实现在同一发射体顶端微型区域内的不同场发射,从而无法更好的实现细腻精细显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微型发射区域的冷阴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对微型发射区域进行精细控制,同时同一发射体顶端能够实现不同场发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基于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微型发射区域的冷阴极结构,包括硅基底,垂直排列生长在硅基底上的ZnO纳米阵列,以及包覆在ZnO纳米阵列顶端的表面发射层;所述的表面发射层由结构呈一体设置的氧化石墨烯区块和石墨烯区块组成;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区块在横向和/或纵向均间隔设置,剩余区域均由石墨烯区块填充;氧化石墨烯区块与不同厚度和不同还原程度的石墨烯区块相间形成微型发射区域。优选的,相邻形成十字形的五个石墨烯区块中,中间的石墨烯区块厚度最小。优选的,所述的表面发射层上的氧化石墨烯区块和石墨烯区块呈棋盘状设置。优选的,所述的表面发射层的两两相邻石墨烯区块之间厚度差最小为0.34nm,氧化石 ...
【技术保护点】
基于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微型发射区域的冷阴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基底,垂直排列生长在硅基底上的ZnO纳米阵列,以及包覆在ZnO纳米阵列顶端的表面发射层;所述的表面发射层由结构呈一体设置的氧化石墨烯区块和石墨烯区块组成;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区块在横向和/或纵向均间隔设置,剩余区域均由石墨烯区块填充;氧化石墨烯区块与不同厚度和不同还原程度的石墨烯区块相间形成微型发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微型发射区域的冷阴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基底,垂直排列生长在硅基底上的ZnO纳米阵列,以及包覆在ZnO纳米阵列顶端的表面发射层;所述的表面发射层由结构呈一体设置的氧化石墨烯区块和石墨烯区块组成;所述的氧化石墨烯区块在横向和/或纵向均间隔设置,剩余区域均由石墨烯区块填充;氧化石墨烯区块与不同厚度和不同还原程度的石墨烯区块相间形成微型发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微型发射区域的冷阴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形成十字形的五个石墨烯区块中,中间的石墨烯区块厚度最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微型发射区域的冷阴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发射层上的氧化石墨烯区块和石墨烯区块呈棋盘状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微型发射区域的冷阴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发射层的两两相邻石墨烯区块之间厚度差最小为0.34nm,氧化石墨烯区块的厚度相同,表面发射层厚度为0.8~30nm。5.基于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微型发射区域的冷阴极结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包覆在硅基底上生长的ZnO纳米阵列顶端;步骤1.1,在硅基底上生长ZnO纳米阵列结构;步骤1.2,在ZnO阵列上包覆PMMA,使得ZnO阵列全部位于PMMA中;步骤1.3,等离子刻蚀ZnO阵列顶端的PMMA部分,形成PMMA-ZnO结构;步骤1.4,在PMMA-ZnO结构表面包覆氧化石墨烯片形成GO-PMMA-ZnO结构;步骤2,在GO-PMMA-ZnO结构表面制备微型图案化区域,即形成GO/G-ZnO结构;步骤2.1,在GO-PMMA-ZnO结构上第一次横向溅射第一条状Zn薄膜对该区域的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得到第一条状石墨烯;步骤2.2,采用HCl刻蚀第一条状Zn薄膜并减薄该区域的石墨烯;步骤2.3,第二次纵向溅射第二条状Zn薄膜对该区域的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得到第二条状石墨烯;步骤2.4,继续用HCl刻蚀第二条状Zn薄膜并减薄该区域的石墨烯;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继军,陈海霞,冯德全,傅海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