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喷涂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大电流导电筒装置,包括功能复合导电筒、多个螺旋弹簧触指和导电柱,还包括有喷涂在功能复合导电筒非电接触外表面的石墨烯散热涂层;所述功能复合导电筒包括中空圆柱体和导电板,所述中空圆柱体上端面开有与中空圆柱体内腔相通的安装孔;所述中空圆柱体外侧面开有多个均匀布置且与中空圆柱体内腔相通的散热圆孔;所述导电板上开有与预设有的操动杆相配合的导向孔、与中空圆柱体内腔相通的进风孔;所述导电板外侧面上成型有两个长条体;多个所述螺旋弹簧触指均呈环状且分别安装于安装孔内侧面上预开有多条V型槽中,所述导电柱安装于安装孔中,且导电柱外侧面与螺旋弹簧触指紧密弹性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喷涂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大电流导电筒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压开关的
,尤其是指一种表面喷涂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大电流导电筒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高压开关设备中断路器极柱内一次回路导体动连接结构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软连接和弹簧触指或表带触指结构。固封极柱结构主要一次导电体被绝缘材料包裹在极柱内,极柱体积小、绝缘性能好、小电流还沿用软连接结构,额定电流2000A及以上多数采用弹簧触指结构,导电体在散热方面,特别是大电流开关散热效果不理想,温升高,需要对固封极柱结构做特殊设计,制造成本高。装配式极柱结构,极柱内一次导体动连接多数采用软连接结构,特别是大电流开关软连接结构体积庞大,占用极柱内腔空间大,造成极柱外形尺寸也相应变大。极柱内由于软连接占用空间大,极柱内气流通道变得狭窄且还不通畅,也会造成导电体对流散热效率降低,温升问题也同样困扰高压开关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合理、运行安全可靠的一种表面喷涂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大电流导电筒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表面喷涂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大电流导电筒装置,包括功能复合导电筒、多个螺旋弹簧触指和导电柱,还包括有喷涂在功能复合导电筒非电接触外表面的石墨烯散热涂层;所述功能复合导电筒包括中空圆柱体和导电板,其中,所述中空圆柱体上端面开有一条环槽且其外侧面上部开有多条矩形槽;所述中空圆柱体上端面开有与中空圆柱体内腔相通的安装孔;所述中空圆柱体外侧面开有多个均匀布置且与中空圆柱体内腔相通的散热圆孔;所述导电板上开有与预设有的操动杆相配合的导向孔、与中空圆柱体内腔相通的进风孔;所述导电板外侧面上成型有两个长条体;多个所述螺旋弹簧触指均呈环状且分别安装于安装孔内侧面上预开有多条V型槽中,所述导电柱安装于安装孔中,且导电柱外侧面与螺旋弹簧触指紧密弹性接触,其中,所述导电柱开有与预设有的导电杆相配合连接的内锥孔。进一步,多个所述散热圆孔均匀布置为多层,其中,各层间的散热圆孔相互错位。本技术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导电柱表面与安装在V型槽内的螺旋弹簧触指紧密弹性接触,增加了导电接触面积,提高导电连接性能;通过在功能复合导电筒外表面喷涂石墨烯散热材料涂层,增大了散热面积,且通过设置有与内腔贯通的散热圆孔及导电板上进风孔,使得功能复合导电筒在负载电流流经导电体而发热产生的热量会快速散发到外部,降低了极柱内导电回路的温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大电流导电筒装置安装在装配式极柱内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功能复合导电筒主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功能复合导电筒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螺旋弹簧触指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圆柱内锥孔导电柱剖视图。其中,1-功能复合导电筒,11-中空圆柱体,111-环槽,112-矩形槽,113-安装孔,1131-V型槽,114-散热圆孔,12-导电板,121-导向孔,122-进风孔,123-第一固定孔,124-第二固定孔,125-长条体,2-螺旋弹簧触指,3-石墨烯散热材料涂层,4-导电柱,5-装配式极柱,6-动触指,7-导电杆,8-杠杆支撑件,9-操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表面喷涂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大电流导电筒装置,包括有功能复合导电筒1、多个螺旋弹簧触指2,石墨烯散热材料涂层3、导电柱4、装配式极柱5、动触指6、导电杆7、杠杆支撑件8和操动杆9,其中,功能复合导电筒1是螺旋弹簧触指2和石墨烯散热涂层3最基础的机体,功能复合导电筒1包括中空圆柱体11和导电板12,其中,中空圆柱体11上端面开有一条环槽111且其外侧面上部开有多条矩形槽112;中空圆柱体11上端面开有与中空圆柱体11内腔相通的安装孔113,中空圆柱体11外侧面开有多个均匀布置且与中空圆柱体11内腔相通的散热圆孔114,其中,多个散热圆孔114均匀布置三层,每层四个,各层间的散热圆孔114相互错位;导电板12上开有与操动杆9相配合的导向孔121、三个与中空圆柱体11内腔相通的进风孔122、第一固定孔123和第二固定孔124,所述导电板12外侧面成形有两个相对齐的长条体125,其中,每个长条体125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及侧面上均开有螺纹孔;第一固定孔123和两个端面上的螺纹孔分别用于功能复合导电筒1与装配式极柱5和动触指6的固定安装;长条体125侧面的螺纹孔用于绝缘护板的安装,第二固定孔124用于杠杆支撑件8的安装固定;通过与内腔贯通的散热圆孔114及导电板12上进风孔122,使得功能复合导电筒1在负载电流流经导电体而发热产生的热量会快速散发到外部,降低了极柱内导电回路的温升。参见附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弹簧触指2经压扁呈斜圆弹簧、界面为椭圆,弹簧的末端焊接后形成环状,多个螺旋弹簧触指2依靠弹簧自身的弹性配合安装于安装孔113内侧面上预开有的多条V型槽1131中,并且与V型槽1131内斜面形成两点电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撒热材料涂层3按一定配比混合均匀喷涂在功能复合导电筒1非电接触外表面,利用石墨烯材料散热的特点,降低导功能复合导电筒1的温升。参见附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柱4安装于安装孔113中,且导电柱4外侧面与螺旋弹簧触指2紧密弹性接触,增加了导电接触面积,提高导电连接性能;其次,导电柱4开有与导电杆7相配合连接的内锥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功能复合导电筒1、螺旋弹簧触指2、石墨烯散热材料涂层3和导电柱4之间相互配合,提高了导电连接性能,增大了散热面积,从而降低了导电体温升,进而改变传统设计理念,提供了一种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合理、运行安全可靠的一种表面喷涂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大电流导电筒装置。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喷涂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大电流导电筒装置,包括功能复合导电筒(1)、多个螺旋弹簧触指(2)和导电柱(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喷涂在功能复合导电筒(1)非电接触外表面的石墨烯散热材料涂层(3);所述功能复合导电筒(1)包括中空圆柱体(11)和导电板(12),其中,所述中空圆柱体(11)上端面开有一条环槽(111)且其外侧面上部开有多条矩形槽(112);所述中空圆柱体上端面开有与中空圆柱体(11)内腔相通的安装孔(113);所述中空圆柱体(11)外侧面开有多个均匀布置且与中空圆柱体(11)内腔相通的散热圆孔(114);所述导电板(12)上开有与预设有的操动杆(9)相配合的导向孔(121)、与中空圆柱体(11)内腔相通的进风孔(122);所述导电板(12)外侧面上成型有两个长条体(125);多个所述螺旋弹簧触指(2)均呈环状且分别安装于安装孔(113)内侧面上预开有多条V型槽(1131)中,所述导电柱(4)安装于安装孔(113)中,且导电柱(4)外侧面与螺旋弹簧触指(2)紧密弹性接触,其中,所述导电柱(4)开有与预设有的导电杆(7)相配合连接的内锥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喷涂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大电流导电筒装置,包括功能复合导电筒(1)、多个螺旋弹簧触指(2)和导电柱(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喷涂在功能复合导电筒(1)非电接触外表面的石墨烯散热材料涂层(3);所述功能复合导电筒(1)包括中空圆柱体(11)和导电板(12),其中,所述中空圆柱体(11)上端面开有一条环槽(111)且其外侧面上部开有多条矩形槽(112);所述中空圆柱体上端面开有与中空圆柱体(11)内腔相通的安装孔(113);所述中空圆柱体(11)外侧面开有多个均匀布置且与中空圆柱体(11)内腔相通的散热圆孔(114);所述导电板(12)上开有与预设有的操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荣伟,李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维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