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取力结构的液力变矩器,包括变矩器壳体及设于变矩器壳体内的泵轮、涡轮、导轮、取力齿轮、主传动齿轮、导轮座、输出轴、导轮座圈、罩轮、回油泵驱动齿轮、回油泵、飞轮、联轴节、柔性盘安装座和柔性盘,柔性盘与飞轮相连,柔性盘通过柔性盘安装座又与罩轮相连,罩轮又与泵轮连接,主传动齿轮设于泵轮的后端上,并分别与取力齿轮、回油泵驱动齿轮相啮合,泵轮设于导轮座上,导轮座的一端与导轮座圈相连,导轮设于导轮座圈上,输出轴穿设于导轮座内,输出轴的一端与涡轮相连,另一端与联轴节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新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供应链不完整,可靠性差等问题,又通过整合优化,降低发动机后传动系统的总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取力结构的液力变矩器
本技术涉及变矩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取力结构的液力变矩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推土机所用变矩器的技术源于日本小松制作所和美国卡特彼勒,其结构形式为典型的单级单向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和单级单向向心涡轮液力机械变矩器,变矩器一般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存在,变矩器做功介质的循环与补充需要一套液压系统,该液压系统的核心是液压泵,若要提供变矩器供油或工作装置液压系统供油的取力装置,通常是在变矩器前端发动机上增加一个专用分动箱,该分动箱连在发动机的后端。现有变矩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泵轮1、涡轮2、导轮3、主传动齿轮4、壳体5、导轮座6、联轴节7、油封盖8、回油泵9、过滤器10、输出轴11、导向盘12、主齿轮13、罩轮14、回油泵驱动齿轮15、飞轮16和导轮座圈,在连接分动箱时,一般要将变矩器前端飞轮16上的飞轮壳体取消,重新设计安装飞轮及分动齿轮、分动箱壳体等,液压泵安装于分动箱上,其取力是直接从柴油机飞轮处取力,取力口通常有2个,这种结构属于分体式结构,而分体式结构零件较多,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总体成本较高;在安装方面,由于分开加工,若加工精度不高,安装精度不高,均会引起变矩器安装后盘不动,运转不灵活等缺陷。另一方面,分动箱没有专业的生产厂家,都是各家主机厂各自设计自行制作,使得在该领域中的整个供应链体系不全,对于一些新设计的行走机械,需要采用原液力变矩器就困难重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取力结构的液力变矩器,解决了新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供应链不完整,产品可靠性差等问题,又通过整合优化,降低发动机后传动系统的总重量,节约能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取力结构的液力变矩器,包括变矩器壳体及设于变矩器壳体内的泵轮、涡轮、导轮、取力齿轮、主传动齿轮、导轮座、输出轴、导轮座圈、罩轮、回油泵驱动齿轮、回油泵、飞轮、联轴节、柔性盘安装座和柔性盘,柔性盘与飞轮相连,柔性盘通过柔性盘安装座又与罩轮相连,罩轮又与泵轮连接,主传动齿轮设于泵轮的后端上,并分别与取力齿轮、回油泵驱动齿轮相啮合,泵轮设于导轮座上,导轮座的一端与导轮座圈相连,导轮设于导轮座圈上,输出轴穿设于导轮座内,输出轴的一端与涡轮相连,另一端与联轴节相连。所述的变矩器壳体上还连有过渡连接壳。所述的罩轮通过螺栓与泵轮连接。所述的泵轮通过轴承支承设于导轮座上。所述的导轮座一端通过花键与导轮座圈相连。所述的输出轴通过轴承支承穿设于导轮座内。所述的输出轴一端通过花键与涡轮相连。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带取力结构的液力变矩器,由于取消了原有的分动箱壳体、过渡齿轮、中间轴及轴承,飞轮上的内外齿,外部润滑油管等零件,大大减少了零件,节省了齿轮加工工序,产品成本降低30%;由于零件数量的减少,故障点减少,可靠性得到一定提高。经过整合壳体,使得分动箱壳体高度降低了150mm以上,径向方向大大降低,便于各零件布置。通过对分动箱壳体与变矩器壳体的优化整合,组建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壳体,这样可在变矩器壳体上安装液压油泵和相关的阀,使得变矩器自成一个体系,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产品,对于开发设计新型的行走机械产品,提供了核心零部件保障,促进新产品的开发。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飞轮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分动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请结合图4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带取力结构的液力变矩器,包括变矩器壳体21及设于变矩器壳体21内的泵轮22、涡轮23、导轮24、取力齿轮25、主传动齿轮26、导轮座27、输出轴28、导轮座圈29、罩轮30、回油泵驱动齿轮31、回油泵32、飞轮33、联轴节34、柔性盘安装座35和柔性盘36,本液力变矩器通过柔性盘36与飞轮33相连来传递动力,柔性盘36通过柔性盘安装座35又与罩轮30相连,罩轮30又通过螺栓与泵轮22连接,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泵轮22,主传动齿轮26安装在泵轮22的后端,主传动齿轮26通过齿轮啮合将动力传递给取力齿轮25,实现油泵取力,主传动齿轮26通过啮合传动来驱动回油泵驱动齿轮31运转,从而再驱动回油泵32工作,将液力变矩器内的内泄油液排出至油箱外部,泵轮22通过轴承支承在导轮座27上,导轮座27安装在壳体21中,导轮座27的一端通过花键与导轮座圈29相连,导轮24安装在导轮座圈29上,输出轴28依靠轴承支承在导轮座27的内孔中,输出轴28的一端通过花键与涡轮23相连,另一端与联轴节34相连,从泵轮22传递来的动力,通过推动液压油的压力能和动能的改变,推动涡轮23旋转,实现动力从涡轮23传递到输出轴28,最后通过联轴节34将动力传递出去,实现能量的转换和传递工作。由于现有飞轮壳止口尺寸为φ511.17mm,而液力变矩器壳体止口尺寸为φ650mm,因此,液力变矩器与飞轮壳不能直接相连,飞轮壳的结构见图2所示,主要包括:飞轮壳体41、惰轮42、轴承43、分动箱传动齿轮44和盖45,又由于推土机液压系统中,存在变速油路和工作油路,需要发动机驱动2个油泵,这样还需要安装一个分动箱,分动箱的结构见图3所示,主要包括:飞轮壳51、分动箱体52、从动轮53、分动箱盖54、主轴55、主动轮56和盖57,原液力变矩器、飞轮壳、分动箱再外加油泵就组成了一个独立的液压液力系统,但是这个系统很复杂,零件数量较多,各零件配合关系复杂,在安装时若加工精度打不到规定要求,会导致机器发热,轴承容易损坏,寿命较短,可靠性不高,另一方面,这种复杂的结构,成本也较高。为了将惰轮42和分动箱传动齿轮44放入变矩器壳体21中,同时又将分动箱传动齿轮44放入变矩器中,需要改进变矩器壳体21的形状和尺寸,在变矩器壳体21上布置2个取力结构,用以安装2个油泵。为了将变矩器直接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在飞轮壳止口尺寸为φ511.17mm,便于便于变矩器的泵轮22和罩轮30能够安装进入变矩器壳体21内,所以变矩器壳体21用于安装变矩器各部分零件的支撑体,而在变矩器壳体21上又连接一个过渡连接壳体37,用于连接发动机飞轮。本技术的取力结构是与变矩器共用一个变矩器壳体21,通过安装在泵轮22上的主传动齿轮26将动力传递给取力齿轮25和回油泵驱动齿轮31,如此使得本技术的取力结构比原有的结构大大简化。飞轮壳采用发动机附带的标准飞轮壳,这样在飞轮中就减少了惰轮42、分动箱传动齿轮44和轴承43和盖45等零件。对于本技术中的飞轮33,在飞轮33内腔不必加工内齿,外径不必加工外齿;减少了分动箱,这样,使得整体的结构大大简化,零件数量大大减少,重量也大大减轻,加工工艺性也得到大大提升,液力变矩器总成装配简单,变矩器安装在飞轮壳上也较简单,快捷。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液力变矩器直接安装在飞轮壳上,增加了一个过渡连接壳体37,变矩器总成与飞轮19连接由齿轮连接方式改为柔性盘连接,可以减少发动机对变矩器的冲击负荷,从而提高各零件的使用寿命,特别是传动元件的寿命和可靠性。通过减少零件,新结构的成本大大降低,较原设计成本降低30%以上,故障率降低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取力结构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矩器壳体及设于变矩器壳体内的泵轮、涡轮、导轮、取力齿轮、主传动齿轮、导轮座、输出轴、导轮座圈、罩轮、回油泵驱动齿轮、回油泵、飞轮、联轴节、柔性盘安装座和柔性盘,柔性盘与飞轮相连,柔性盘通过柔性盘安装座又与罩轮相连,罩轮又与泵轮连接,主传动齿轮设于泵轮的后端上,并分别与取力齿轮、回油泵驱动齿轮相啮合,泵轮设于导轮座上,导轮座的一端与导轮座圈相连,导轮设于导轮座圈上,输出轴穿设于导轮座内,输出轴的一端与涡轮相连,另一端与联轴节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取力结构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矩器壳体及设于变矩器壳体内的泵轮、涡轮、导轮、取力齿轮、主传动齿轮、导轮座、输出轴、导轮座圈、罩轮、回油泵驱动齿轮、回油泵、飞轮、联轴节、柔性盘安装座和柔性盘,柔性盘与飞轮相连,柔性盘通过柔性盘安装座又与罩轮相连,罩轮又与泵轮连接,主传动齿轮设于泵轮的后端上,并分别与取力齿轮、回油泵驱动齿轮相啮合,泵轮设于导轮座上,导轮座的一端与导轮座圈相连,导轮设于导轮座圈上,输出轴穿设于导轮座内,输出轴的一端与涡轮相连,另一端与联轴节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取力结构的液力变矩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晓岚,徐兴智,邱显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粒沣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