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3105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消能盒、金属框架、布水管、生物处理箱、蓄水箱和种植花箱;金属框架设置在建筑物落水管的一侧的地面上,消能盒固定于金属框架的承载平台上,消能盒的进水口与建筑物落水管下端连接,出水口与布水管连接,布水管一端延伸至建筑物落水管的另一侧;生物处理箱设置在布水管下方的地面上,生物处理箱内从上至下依次铺设有过滤层、过渡层、保水层和排水层,过渡层内设置有连接管并通过连接管与蓄水箱连接,蓄水箱设置在承载平台下方的金属框架内;种植花箱设置在承载平台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开挖老旧小区道路的前提下,实现雨水收集和错减洪峰的效果。

A roof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system suitable for old and old residential area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of rainwater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district of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 including energy dissipation box, metal frame, cloth pipe, biological treatment box, water storage tank and planting flower box; the metal fram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uilding gutters on the grou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box is fixed on the metal frame of the bearing platform the lower end of the water inlet and the building fire, downpipe box connection, water outlet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distributor, the other side of the cloth pipe end is extended to the building downpipe; biological treatment tank is arranged in the cloth pipe below the ground,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tank from top to bottom are paved with a filter layer, transition layer, water layer and drainage layer. The transition layer is arranged in the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connecting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tank, the water tank is set in a metal frame bearing below the platform; planting flower box is arranged on the bearing platform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collecting rainwater and reducing the peak of flood under the premise of not excavating the old district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雨水是城市水循环和区域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雨洪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很多还只停留在如何尽快地将城市雨水排走和简单地依赖“雨污分流”等传统观念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海绵城市的理念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雨洪管理,将城市作为集水区,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注重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通过源头减排、中途转输和末端调蓄等措施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雨水收集利用则是源头减排最直接的手段,是实现雨水高效“蓄、滞、用”的重要措施。目前,城市传统的市政排水系统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暴雨来临时,地表径流量大,市政管网泄洪能力不足,易引发道路洪涝积水;(2)雨水浸泡携带地面上的大量生活垃圾与污染物,会堵塞市政管路,水体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加剧自然水体的污染;(3)大量雨水通过市政管网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会加重河流水系负荷,甚至引发生态环境破坏;(4)造成雨水资源大量流失,不能充分循环利用。特别是目前一些老旧小区排水系统不完善,不透水面积比例高,容易出现路面积水,造成小区内涝和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因此,需对现有的老旧小区雨水调蓄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然而现有的改造方法大多需要对老旧小区进行大面积的开挖以建设雨水收集调蓄池,这样会对原小区生态环境及小区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整个升级改造过程施工量大、成本高,改造周期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快捷的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雨水调蓄收集系统成为当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本技术在不开挖老旧小区道路的前提下,实现雨水收集和错峰缓排的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消能盒、金属框架、布水管、生物处理箱、蓄水箱和种植花箱;所述金属框架设置在建筑物落水管的一侧的地面上,金属框架由四根支腿和设置在四根支腿表面的承载平台组成;所述消能盒固定于承载平台上且设置在承载平台靠近墙面和建筑物落水管的一侧的夹角处,所述消能盒内部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消能盒分为消能区和排水区,所述消能区一侧的下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建筑物落水管下端连接,所述排水区一侧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布水管连接;所述布水管一端延伸至建筑物落水管的另一侧并封堵,所述布水管表面还开设有落水孔;所述生物处理箱设置在建筑物落水管另一侧,且位于布水管下方的地面上,所述生物处理箱内从上至下依次铺设有过滤层、过渡层、保水层和排水层,所述过渡层内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底部处于过渡层和保水层的交界处,所述连接管穿过生物处理箱与蓄水箱连接,所述过滤层上方的生物处理箱的箱壁上设置有第一溢流管;所述蓄水箱设置在承载平台下方的金属框架内,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第二溢流管和取水口,所述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均与雨水管网连接;所述种植花箱设置在承载平台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处理箱的排水层内设置有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一端与反冲洗管连接,所述反冲洗管依次穿过排水层、保水层、过渡层和过滤层并凸出于所述生物处理箱顶部,所述穿孔排水管另一端与排水立管连接,所述排水立管穿过排水层和保水层与连接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溢流管的管口与过滤层之间设置有滞留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溢流管的设置高度等于或者小于连接管的设置高度。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上种植有植物。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底部以及生物处理箱底部均设置有承载底座,所述生物处理箱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保护网框,所述蓄水箱和生物处理箱外周边上设置有防护栅栏。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的设置高度小于消能隔离板的设置高度,所述布水管设置在消能盒位于生物处理箱一侧的表面上,并且靠近墙面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在地面上的生物处理箱将屋面雨水引入净化,然后由蓄水箱收集,能够不开挖现有道路即实现雨水的存储和净化,特别适合老旧小区的改造。2、生物处理箱在降雨初期就能够将雨水收集在保水层内,当雨量继续增大时,保水层充满后再通过连接管排入蓄水箱内存储,在净化雨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径流总量削减效果,并且第一溢流管的管口与过滤层之间设置有滞留高度,雨水在过滤层的渗透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该滞留高度能够使得雨水具有渗透缓冲时间,不会直接被排入雨水管网中,延迟洪峰来临时间。3、收集的屋面雨水在生物处理箱下渗的过程中,灰尘、污染物等会被有效的截留,经过处理后的雨水通过穿孔排水管引出流入蓄水箱,以待回用,生物处理箱除了物理过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的截留以及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可靠的生物滞留系统,同时也保证了系统使用时的美观度,提高小区植被覆盖率。4、蓄水箱中的水经过生物处理箱的处理后,水质改善,可用于浇灌草坪、树木或者用于洗车等,实现雨水资源化,提高雨水利用率。5、该系统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老旧小区的改造,能够克服现有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雨水减排措施未能发挥源头“渗、滞、蓄、净、用”等缺陷,缓解城市内涝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消能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消能盒6、金属框架23、布水管3、生物处理箱1、蓄水箱2和种植花箱24;布水管可将雨水均匀浇灌至至生物处理箱表面,生物处理箱将雨水内悬浮物和溶解性污染物质的截留、降解后部分存储在保水层,超出部分通过连接管输出至蓄水箱储存,以保证处理后雨水的回收利用,且雨水没有进入市政雨水管道,从而达到错峰缓排的目的。消能盒对建筑物落水管中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能盒、金属框架、布水管、生物处理箱、蓄水箱和种植花箱;所述金属框架设置在建筑物落水管的一侧的地面上,金属框架由四根支腿和设置在四根支腿表面的承载平台组成;所述消能盒固定于承载平台上且设置在承载平台靠近墙面和建筑物落水管的一侧的夹角处,所述消能盒内部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消能盒分为消能区和排水区,所述消能区一侧的下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建筑物落水管下端连接,所述排水区一侧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布水管连接;所述布水管一端延伸至建筑物落水管的另一侧并封堵,所述布水管表面还开设有落水孔;所述生物处理箱设置在建筑物落水管另一侧,且位于布水管下方的地面上,所述生物处理箱内从上至下依次铺设有过滤层、过渡层、保水层和排水层,所述过渡层内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底部处于过渡层和保水层的交界处,所述连接管穿过生物处理箱与蓄水箱连接,所述过滤层上方的生物处理箱的箱壁上设置有第一溢流管;所述蓄水箱设置在承载平台下方的金属框架内,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第二溢流管和取水口,所述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均与雨水管网连接;所述种植花箱设置在承载平台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能盒、金属框架、布水管、生物处理箱、蓄水箱和种植花箱;所述金属框架设置在建筑物落水管的一侧的地面上,金属框架由四根支腿和设置在四根支腿表面的承载平台组成;所述消能盒固定于承载平台上且设置在承载平台靠近墙面和建筑物落水管的一侧的夹角处,所述消能盒内部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消能盒分为消能区和排水区,所述消能区一侧的下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建筑物落水管下端连接,所述排水区一侧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布水管连接;所述布水管一端延伸至建筑物落水管的另一侧并封堵,所述布水管表面还开设有落水孔;所述生物处理箱设置在建筑物落水管另一侧,且位于布水管下方的地面上,所述生物处理箱内从上至下依次铺设有过滤层、过渡层、保水层和排水层,所述过渡层内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底部处于过渡层和保水层的交界处,所述连接管穿过生物处理箱与蓄水箱连接,所述过滤层上方的生物处理箱的箱壁上设置有第一溢流管;所述蓄水箱设置在承载平台下方的金属框架内,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第二溢流管和取水口,所述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均与雨水管网连接;所述种植花箱设置在承载平台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振业顾盛王健斌崔咏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江苏东南海绵设施绩效评估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国家水敏型城市合作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