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胶渣液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2842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粘胶渣液处理装置,属于化纤生产中节能减排设备技术领域。一种粘胶渣液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罐、输送泵及过滤装置,反应罐与过滤装置之间通过循环管连接,输送泵设置在循环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废弃粘胶排放时,产生的大量COD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本装置通过反应罐、输送泵及过滤装置等组成粘胶渣液处理系统,有效减少废胶排放,降低废水中COD的含量,减轻环境污染。

A kind of viscose slag liquid treat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iscose slag liquid treatment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quipment in the production of chemical fiber. A viscose slag liquid treatment device includes a reaction tank, a conveying pump and a filter device, wherein the reaction tank and the filter device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circulating pipe, and the conveying pump is arranged on the circulation pipe. The utility model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llution emissions of waste viscose, a large number of COD produced on the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device, composed by the reaction tank, pump and filter devices viscose liquid slag treatment system, effectively reduce waste emissions, reduce the content of COD in wastewater,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胶渣液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渣液处理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粘胶生产中渣液处理装置,属于化纤生产中节能减排设备

技术介绍
粘胶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碱化、老化、磺化等工序制成可溶性纤维素磺酸酯,再溶于稀碱液制成粘胶,经湿法纺丝而制成。粘胶短丝生产过程中,部分不能纺成丝的废胶需要排放,而排放出的粘胶产生大量的COD,污水处理站很难处理,且直接排出的粘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减少废胶排放甚至零排放工作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废弃粘胶排放时,产生的大量COD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而提出了一种粘胶渣液处理装置。本装置通过反应罐、输送泵及过滤装置等组成粘胶渣液处理系统,有效减少废胶排放,降低废水中COD的含量,减轻环境污染。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粘胶渣液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罐、输送泵及过滤装置,反应罐与过滤装置之间通过循环管连接,输送泵设置在循环管上;所述反应罐上设有搅拌装置、pH计及温度计,反应罐上端设置有进料口Ⅰ、进料口Ⅱ和进料口Ⅲ,进料口Ⅰ连有进料管,进料口Ⅱ连有输酸管,进料口Ⅲ与循环管一端连接;反应罐下端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循环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支架及箱体,滤网和支架均设置在箱体内,且滤网设置在支架上,滤网、支架与及箱体三者之间通过可拆卸式连接方式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上设有阀门和回止阀。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泵连有监测电器。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上设有进料口Ⅳ,进料口Ⅳ与循环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反应罐、输送泵及过滤装置的设置,解决废弃粘胶排放时产生的大量COD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在反应罐中完成粘胶废液与酸浴反应,生成絮状悬浮物渣液,渣液通过输送泵进入到过滤装置中,渣液过滤后,滤渣留在滤网上,滤液被留至箱体内,可回收再利用;(2)在本技术中,滤网、支架与及箱体三者之间通过可拆卸式连接方式连接,便于滤网的清洁、检修和更换,进而增加过滤装置的工作效率,提高粘胶渣液处理工艺的稳定性;(3)在本技术中,搅拌装置搅拌粘胶渣液和酸,使得粘胶渣液与酸充分接触,反应完全。pH计及温度计的设置,便于检测反应罐内的环境,一方面为粘胶渣液反应提供一个稳定环境,另一方面,初步检测粘胶渣液反应环境,通过控制温度及酸度,而通过循环管输送至过滤装置内,直至排放到外界环境;(4)在本技术中,所述反应罐上端设置有进料口Ⅰ、进料口Ⅱ和进料口Ⅲ,使得进料口进料分工明确,增加渣液处理工艺的稳定性;(5)在本技术中,循环管上设有阀门和回止阀,若关闭反应罐与过滤装置之间的阀门,可使循环管在反应罐外形成循环回路。若关闭循环回路上的阀门,而连通反应罐与过滤装置之间循环管,此时,循环管输送反应后的絮状悬浮物渣液,进入过滤系统过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罐,2、输送泵,3、过滤装置,4、循环管,5、搅拌装置,6、温度计,7、进料口Ⅰ,8、进料口Ⅱ,9、进料口Ⅲ,10、出料口,11、滤网,12、支架,13、箱体,14、阀门,15、监测电器,16、进料口Ⅳ,17、回止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粘胶渣液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罐1、输送泵2及过滤装置3,反应罐1与过滤装置3之间通过循环管4连接,输送泵2设置在循环管4上;所述反应罐1上设有搅拌装置5、pH计及温度计6,反应罐1上端设置有进料口Ⅰ7、进料口Ⅱ8和进料口Ⅲ9,进料口Ⅰ7连有进料管,进料口Ⅱ8连有输酸管,进料口Ⅲ9与循环管4一端连接;反应罐1下端设有出料口10,出料口10与循环管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滤网11、支架12及箱体13,滤网11和支架12均设置在箱体13内,且滤网11设置在支架12上,滤网11、支架12与及箱体13三者之间通过可拆卸式连接方式连接。实施例2一种粘胶渣液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罐1、输送泵2及过滤装置3,反应罐1与过滤装置3之间通过循环管4连接,输送泵2设置在循环管4上;所述反应罐1上设有搅拌装置5、pH计及温度计6,反应罐1上端设置有进料口Ⅰ7、进料口Ⅱ8和进料口Ⅲ9,进料口Ⅰ7连有进料管,进料口Ⅱ8连有输酸管,进料口Ⅲ9与循环管4一端连接;反应罐1下端设有出料口10,出料口10与循环管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滤网11、支架12及箱体13,滤网11和支架12均设置在箱体13内,且滤网11设置在支架12上,滤网11、支架12与及箱体13三者之间通过可拆卸式连接方式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泵2连有监测电器15。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粘胶渣液处理装置,包括反应罐1、输送泵2及过滤装置3,反应罐1与过滤装置3之间通过循环管4连接,输送泵2设置在循环管4上;所述反应罐1上设有搅拌装置5、pH计及温度计6,反应罐1上端设置有进料口Ⅰ7、进料口Ⅱ8和进料口Ⅲ9,进料口Ⅰ7连有进料管,进料口Ⅱ8连有输酸管,进料口Ⅲ9与循环管4一端连接;反应罐1下端设有出料口10,出料口10与循环管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滤网11、支架12及箱体13,滤网11和支架12均设置在箱体13内,且滤网11设置在支架12上,滤网11、支架12与及箱体13三者之间通过可拆卸式连接方式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4上设有阀门14和回止阀17。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泵2连有监测电器15。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3上设有进料口Ⅳ16,进料口Ⅳ16与循环管4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粘胶渣液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胶渣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罐(1)、输送泵(2)及过滤装置(3),反应罐(1)与过滤装置(3)之间通过循环管(4)连接,输送泵(2)设置在循环管(4)上;所述反应罐(1)上设有搅拌装置(5)、pH计及温度计(6),反应罐(1)上端设置有进料口Ⅰ(7)、进料口Ⅱ(8)和进料口Ⅲ(9),进料口Ⅰ(7)连有进料管,进料口Ⅱ(8)连有输酸管,进料口Ⅲ(9)与循环管(4)一端连接;反应罐(1)下端设有出料口(10),出料口(10)与循环管(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滤网(11)、支架(12)及箱体(13),滤网(11)和支架(12)均设置在箱体(13)内,且滤网(11)设置在支架(12)上,滤网(11)、支架(12)与及箱体(13)三者之间通过可拆卸式连接方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胶渣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罐(1)、输送泵(2)及过滤装置(3),反应罐(1)与过滤装置(3)之间通过循环管(4)连接,输送泵(2)设置在循环管(4)上;所述反应罐(1)上设有搅拌装置(5)、pH计及温度计(6),反应罐(1)上端设置有进料口Ⅰ(7)、进料口Ⅱ(8)和进料口Ⅲ(9),进料口Ⅰ(7)连有进料管,进料口Ⅱ(8)连有输酸管,进料口Ⅲ(9)与循环管(4)一端连接;反应罐(1)下端设有出料口(10),出料口(10)与循环管(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滤网(11)、支架(12)及箱体(13),滤网(11)和支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敏陈勇君罗贵刚廖春娟张津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