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污水处理区及河道生态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2828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污水处理区及河道生态治理系统,涉及污染水体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的技术领域,河道污水处理区包括曝气管、第一围隔、第二围隔、第一处理区以及第二处理区;第一处理区中设置有砂石层和沉水植物层;第二处理区包括生态浮床、多个连接件、多个外壳以及固定结构;每个外壳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连接件穿设于其中一个通孔中,外壳通过固定结构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每个外壳内均设置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用于在其表面形成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反应的生物膜。第一围隔、第二围隔以及第一处理区采用了物理法,第二处理区采用了生物法,在处理过程中两种方法环环相扣,形成污水处理系统,提高了污水治理效率。

River sewage treatment area and river ecological manage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污水处理区及河道生态治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染水体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处理区及河道生态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河流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承担着防洪抗洪、饮用水源、农田灌溉、交通航运以及景观等多多重功能,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近年来胜场活动的加剧以及对河流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致使大量污染物进入河道水体,已经远远超过河道的自净能力,从而出现河道退化、水质变差,河道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丧失等问题,河道的治理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河道净化技术主要采用物理法、化学法或者生物法来达到水体净化的效果。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生物法为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多用于工业废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但是,上述三种方法对流入河道内的污水的治理效率均比较低,影响了河道的水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污水处理区及河道生态治理系统,以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流入河道内的污水的治理效率均比较低,影响了河道的水生态环境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河道污水处理区,包括曝气管、第一围隔、第二围隔、第一处理区以及第二处理区;曝气管设置在河道的底部;曝气管用于与供气装置连通,以向水体内提供氧气;第一围隔设置在河道的起点,第二围隔设置在河道的终点;第一处理区的一端与第一围隔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处理区连通;第一处理区中设置有砂石层和沉水植物层;第二处理区包括生态浮床、多个连接件、多个外壳以及固定结构;多个连接件的一端均与生态浮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每个外壳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连接件穿设于其中一个通孔中,外壳通过固定结构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每个外壳内均设置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用于在其表面形成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反应的生物膜。进一步的,外壳包括两个半球形壳体;其中一个半球形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另一个半球形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两个半球形壳体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固定卡扣;两个固定卡扣分别位于外壳的上下两端,且固定卡扣卡设在连接件上,用于令外壳与连接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连接件为尼龙绳;尼龙绳的一端系设在生态浮床上。进一步的,河道污水处理区还包括坠重件;坠重件固定连接在尼龙绳远离生态浮床的一端。进一步的,曝气管为多个。进一步的,河道污水处理区还包括污泥压缩处理设备;污泥压缩处理设备设置在第一处理区的底部。进一步的,河道污水处理区还包括底泥疏浚设备;底泥疏浚设备与第一处理区的河道底部连接。进一步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河道生态治理系统,河道生态治理系统包括河道生态处理区及河道污水处理区;第一处理区、第二处理区以及河道生态处理区依次连通。进一步的,河道生态处理区内设置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以及水生生物。本技术提供的河道污水处理区,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围隔和第二围隔将河道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以减少处理位置的水体与其他水体的交换,避免其他水体及污染物对该处河道产生影响。在第一处理区内,硬质颗粒物沉淀在砂石层上,沉水植物层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接着污水流至第二处理区,生态浮床漂浮在水体表面,连接件固定连接在生态浮床的下表面,从而限制连接杆移动多个外壳通过固定结构与连接件固定连接,外壳内部的生物填料浸入到污水中,污水通过通孔流入到外壳的内部,与生物填料接触,曝气管用于向水体内提供氧气。水体中原有的微生物与生物填料接触,在有氧的条件下,完成生物膜的培养驯化。污水中的有机物与生物膜接触反应,使得有机物被充分降解,从而完成了污水的净化。由上可知,使用者先通过第一围隔、第二围隔以及第一处理区的来清理污水中体积较大的污染物,减轻第二处理区的污水处理的压力;再通过第二处理区令污水和生物膜接触反应,已达到分解有机物和含氮物质的效果,从而完成污水的处理。第一围隔、第二围隔以及第一处理区采用了物理法,第二处理区采用了生物法,在处理过程中两种方法环环相扣,形成污水处理系统,提高了污水治理效率,改善了河道的水生态环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污水处理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污水处理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道生态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曝气管;2-第一围隔;3-第二围隔;4-第一处理区;5-第二处理区;6-砂石层;7-沉水植物层;8-通孔;9-尼龙绳;10-坠重件;11-河道生态处理区;51-生态浮床;52-连接件;53-外壳;54-固定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污水处理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污水处理区,包括曝气管1、第一围隔2、第二围隔3、第一处理区4以及第二处理区5;曝气管1设置在河道的底部;曝气管1用于与供气装置连通,以向水体内提供氧气;第一围隔2设置在河道的起点,第二围隔3设置在河道的终点;第一处理区4的一端与第一围隔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处理区5连通;第一处理区4中设置有砂石层6和沉水植物层7;第二处理区5包括生态浮床51、多个连接件52、多个外壳53以及固定结构54;多个连接件52的一端均与生态浮床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每个外壳5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河道污水处理区及河道生态治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区,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管、第一围隔、第二围隔、第一处理区以及第二处理区;所述曝气管设置在河道的底部;所述曝气管用于与供气装置连通,以向水体内提供氧气;所述第一围隔设置在河道的起点,所述第二围隔设置在河道的终点;所述第一处理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围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处理区连通;所述第一处理区中设置有砂石层和沉水植物层;所述第二处理区包括生态浮床、多个连接件、多个外壳以及固定结构;多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均与所述生态浮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中,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外壳内均设置有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用于在其表面形成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反应的生物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水处理区,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管、第一围隔、第二围隔、第一处理区以及第二处理区;所述曝气管设置在河道的底部;所述曝气管用于与供气装置连通,以向水体内提供氧气;所述第一围隔设置在河道的起点,所述第二围隔设置在河道的终点;所述第一处理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围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处理区连通;所述第一处理区中设置有砂石层和沉水植物层;所述第二处理区包括生态浮床、多个连接件、多个外壳以及固定结构;多个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均与所述生态浮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中,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外壳内均设置有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用于在其表面形成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反应的生物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两个半球形壳体;其中一个所述半球形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另一个所述半球形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两个所述半球形壳体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固定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佳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古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