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2773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其包括A号线、B号线、第一换乘站台、第二换乘站台、第三换乘站台和站厅层,所述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二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依次设置同一水平方向上,所述站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二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的上方,所述第一换乘站台的两侧分别设有A号线、B号线的一个方向线路停靠点,所述第三换乘站台的两侧设有A号线、B号线的另一个方向线路停靠点,所述第二换乘站台的两侧设有所述A号线、所述B号线的不同方向线路停靠点且所述第二换乘站台位于所述第一换乘站台与所述第三换乘站台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同站台换乘客流多、工程造价低的优点。

A double line three island subway transfer station layout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ubway transfer station layout structure of double Isles, including the A line, B line, the first transfer station, second stations, third transfer station and transfer station hall layer, the first transfer station, the second transfer station and the third transfer stations are arranged in the same horizontal direction on the station hall layer disposed on the first transfer station, the second transfer station and the third transfer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platform, a direc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line of the first transfer station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A line, B line stops, another direc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line of the transfer station third a A line, B line stops, on both sides of the second transfer platform line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with the A line and the B line stops and the second transfer station at the first station and transfer Between the third transfer stations.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changing the passenger flow on the same platform and reducing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车站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当修建多于一条地铁线时,根据客流需求,一般将会在两条地铁线路交叉处设置换乘车站,换乘车站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T”型、“十”型、“L”型、节点换乘、同站台换乘和通道换乘五种客流交换的车站设计形式,由于同站台换乘形式(在同一站台实现两条地铁线路的换乘)的车站,从一条线的一条线路的下车至站台,直接走至另一侧站台即可换乘,换乘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换乘车站方案采用此种形式进行换乘车站方案的设计。参见图1所示,目前,同一层实现两线同站台换乘的形式一般是中间设置一条地铁线即图中C号线,两侧设置一条地铁线即图中D号线,C号线左线11、C号线右线12布置在中间位置,D号线左21、D号线右线22布置在两侧,C号线线路中心线间距是5米,C号线左线11与D号线左线21之间设置有第一站台31,C号线右线12与D号线右线22之间设置有第二站台32。C号线左线11列车可在第一站台31同站台换乘D号线左线21,C号线右线12列车可在第二站台32同站台换乘D号线右线22。但是,若实现C号线左线11换乘至D号线22右线或者现C号线右线12换乘至D号线左线21必须通过站厅层方可实现。同时,由于C号线的两个方向线路并列设置,其线间距仅为5米,造成靠近车站部分的区间无法盾构实施,必须采用明挖至线间距达到可以盾构施工的线间距9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同站台换乘客流多、工程造价低、合理利用空间的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号线、B号线、第一换乘站台、第二换乘站台、第三换乘站台和站厅层,所述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二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依次设置同一水平方向上,所述站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二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的上方,所述第一换乘站台的两侧分别设有A号线、B号线的一个方向线路停靠点,所述第三换乘站台的两侧设有A号线、B号线的另一个方向线路停靠点,所述第二换乘站台的两侧设有所述A号线、所述B号线的不同方向线路停靠点且所述第二换乘站台位于所述第一换乘站台与所述第三换乘站台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换乘站台设置有疏散楼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均设有T型楼梯、电梯组合和上、下行扶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A号线与所述B号线的区间线间距为12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A号线与所述B号线的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换乘站台设有设备用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换乘站台、第二换乘站台和第三换乘站台的合理布置,大大提升了同站台换乘客流,换乘更加方便。2、区间间距大,可采用盾构法施工,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现有技术的同站台换乘地铁车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的线路布置示意图。其中,11-C号线左线;12-C号线右线;21-D号线左线;22-D号线右线;31-第一站台;32-第二站台;4-A号线;5-B号线;61-第一换乘站台;62-第二换乘站台;63-第三换乘站台;7-站厅层;8-区间线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其包括A号线4、B号线5、第一换乘站台61、第二换乘站台62、第三换乘站台63和站厅层7,所述第一换乘站台61、所述第二换乘站台62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63依次设置同一水平方向上,所述站厅层7设置在所述第一换乘站台61、所述第二换乘站台62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63的上方,所述第一换乘站台61的两侧分别设有A号线4、B号线5的一个方向线路停靠点,所述第三换乘站台63的两侧设有A号线4、B号线5的另一个方向线路停靠点,所述第二换乘站台62的两侧设有所述A号线4、所述B号线5的不同方向线路停靠点且所述第二换乘站台62位于所述第一换乘站台61与所述第三换乘站台63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换乘站台61、第二换乘站台62和第三换乘站台63的合理布置,大大提升了同站台换乘客流,换乘更加方便。2、区间间距大,可采用盾构法施工,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更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乘站台62设置有疏散楼梯。第二换乘站台62仅作为换乘使用和布置设备使用,不考虑进出站。所述第二换乘站台62的端部设置两个疏散楼梯。进一步,所述第二换乘站台62设有设备用房,以减轻第一换乘站台61和第二换乘站台62的设备布置负担。更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乘站台61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63均设有T型楼梯、电梯组合和上、下行扶梯。具体的,换乘过程中,第二换乘站台62可以满足A号线4和B号线5两个不同方向线路的同站台换乘需求。所述第一换乘站台61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63均设有T型楼梯、上、下行扶梯和电梯组合来通往站厅层7以满足A号线4和B号线5另外两个不同方向线路的换乘需求。第一换乘站台61可以满足A号线4和B号线5的一个同向线路的换乘需求,第二换乘站台62可以满足A号线4和B号线5的另一个同向线路的换乘需求。更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A号线4与所述B号线5的区间线间距8为12m。所述A号线4与所述B号线5的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由于第二换乘站台62的设置,加宽了所述A号线4与所述B号线5的区间线间距,减少了明挖的长度,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换乘站台61、第二换乘站台62和第三换乘站台63的合理布置,大大提升了同站台换乘客流,换乘更加方便。2、区间间距大,可采用盾构法施工,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号线、B号线、第一换乘站台、第二换乘站台、第三换乘站台和站厅层,所述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二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依次设置同一水平方向上,所述站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二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的上方,所述第一换乘站台的两侧分别设有A号线、B号线的一个方向线路停靠点,所述第三换乘站台的两侧设有A号线、B号线的另一个方向线路停靠点,所述第二换乘站台的两侧设有所述A号线、所述B号线的不同方向线路停靠点且所述第二换乘站台位于所述第一换乘站台与所述第三换乘站台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线三岛的地铁换乘车站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号线、B号线、第一换乘站台、第二换乘站台、第三换乘站台和站厅层,所述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二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依次设置同一水平方向上,所述站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换乘站台、所述第二换乘站台和所述第三换乘站台的上方,所述第一换乘站台的两侧分别设有A号线、B号线的一个方向线路停靠点,所述第三换乘站台的两侧设有A号线、B号线的另一个方向线路停靠点,所述第二换乘站台的两侧设有所述A号线、所述B号线的不同方向线路停靠点且所述第二换乘站台位于所述第一换乘站台与所述第三换乘站台之间。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灿朗刘淑燕刘洋林湘冯建霖曾祥裕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