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147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支撑部和密封部,支撑部的外径小于密封部的外径;所述密封部包括一个第一密封环和两个第二密封环,第一密封环设在密封部的中间;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环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精确控制输液量,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可实现自动止液的功能,实现了输液结束后对病人的保护,密封圈密封性能好,防止了液体的渗漏,其密封稳定性比常规密封圈提高30%以上。

A cylinder liquid infusion device with automatic sto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ylinder automatic stop infusion fluid, including sealing ring, the sealing ring comprises a supporting part and a sealing part, a supporting part is smaller than the external diameter of the seal; the sealing portion comprises a first sealing ring and a sealing ring two second, the first sealing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middle seal the diameter; the first sealing ring is larg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second seal ring;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curately control the amount of infusion, without manual operation or automatic stop function of the cocoa liquid, to achieve the protection of the patient after the infusion, seal, preventing liquid leakage, the seal stability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sealing ring i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属于机械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输液器是一种输液用的医疗器械,其输液方法是把装在瓶中或输液袋中断液体悬挂在高处,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液体通过输液皮管流入静脉内,流量的大小由安放在皮管上的夹子来进行手工调节,调节的指标是看滴管中的滴速。但在进行加液使用时,无法控制其加液量,而且在使用完毕后如不及时拔出输液针,很容易对病人造成损伤,不利于输液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具有可精确控制输液量、可实现自动止液的功能、增强了对病人的保护、密封圈密封性能好和防止液体渗漏的优点。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支撑部和密封部,支撑部的外径小于密封部的外径;所述密封部包括一个第一密封环和两个第二密封环,第一密封环设在密封部的中间;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环的直径;所述第一密封环的直径与第二密封环的直径比为81:80;所述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之间设有沟槽,沟槽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沟槽的截面弧弧度为150°;所述沟槽的槽底与第二密封环的外侧面的距离与第二密封环的直径比为1:120。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部的上方设有阀球;阀球的直径大于支撑部的外径;阀球的直径小于密封部的内径。所述密封圈设在滴瓶内部;所述密封圈内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与滴瓶的下口直径相等。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还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连接有塑针,筒体和塑针之间设有调节器。所述筒体靠近塑针的一端设有空气阀和注射帽。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依次设有短导管、滴瓶、长导管、6:100接口和注射针。所述短导管位于滴瓶内的一端设有滴液孔。所述长导管上设有调节器。所述塑针上套设有护针套。本技术的创新点及意义为:本技术装置可精确控制输液量,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可实现自动止液的功能,实现了输液结束后对病人的保护,密封圈密封性能好,防止了液体的渗漏,其密封稳定性比常规密封圈提高30%以上。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装置实施例2中滴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2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针套,2-塑针,3-调节器,4-空气阀,5-注射帽,6-筒体,7-短导管,8-滴液孔,9-滴瓶,10-长导管,11-6:100接口,12-注射针,13-密封圈,14-阀球,15-支撑部,16-密封部,17-第一密封环,18-第二密封环,19-沟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包括筒体6,筒体6的一端连接有塑针2,筒体6和塑针2之间设有调节器3;塑针2上套设有护针套1;筒体6靠近塑针2的一端设有空气阀4和注射帽5;筒体6的另一端依次设有短导管7、滴瓶9、长导管10、6:100接口11和注射针12;短导管7位于滴瓶9内的一端设有滴液孔8;长导管10上设有调节器3。实施例2,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包括筒体6,筒体6的一端连接有塑针2,筒体6和塑针2之间设有调节器3;塑针2上套设有护针套1;筒体6靠近塑针2的一端设有空气阀4和注射帽5;筒体6的另一端依次设有短导管7、滴瓶9、长导管10、6:100接口11和注射针12;短导管7位于滴瓶9内的一端设有滴液孔8;长导管10上设有调节器3;滴瓶9内设有密封圈13,密封圈13内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与滴瓶9的下口直径相等;密封圈13包括支撑部15和密封部16,支撑部15的外径小于密封部16的外径;密封部16包括一个第一密封环17和两个第二密封环18,第一密封环17设在密封部16的中间;第一密封环17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环18的直径;第一密封环17的直径与第二密封环18的直径比为81:80;第一密封环17和第二密封环18之间设有沟槽19,沟槽19的截面呈圆弧状;沟槽19的截面弧弧度为150°;沟槽19的槽底与第二密封环18的外侧面的距离与第二密封环18的直径比为1:120;支撑部15的上方设有阀球14;阀球14的直径大于支撑部15的外径;阀球14的直径小于密封部16的内径。阀球14的密度小于输液用液体的密度。本技术装置可精确控制输液量,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可实现自动止液的功能,实现了输液结束后对病人的保护,密封圈密封性能好,防止了液体的渗漏,其密封稳定性比常规密封圈提高30%以上。以上所述为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包括密封圈(13),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3)包括支撑部(15)和密封部(16),支撑部(15)的外径小于密封部(16)的外径;所述密封部(16)包括一个第一密封环(17)和两个第二密封环(18),第一密封环(17)设在密封部(16)的中间;所述第一密封环(17)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环(18)的直径;所述第一密封环(17)的直径与第二密封环(18)的直径比为81:80;所述第一密封环(17)和第二密封环(18)之间设有沟槽(19),沟槽(19)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沟槽(19)的截面弧弧度为150°;所述沟槽(19)的槽底与第二密封环(18)的外侧面的距离与第二密封环(18)的直径比为1:1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包括密封圈(13),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3)包括支撑部(15)和密封部(16),支撑部(15)的外径小于密封部(16)的外径;所述密封部(16)包括一个第一密封环(17)和两个第二密封环(18),第一密封环(17)设在密封部(16)的中间;所述第一密封环(17)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环(18)的直径;所述第一密封环(17)的直径与第二密封环(18)的直径比为81:80;所述第一密封环(17)和第二密封环(18)之间设有沟槽(19),沟槽(19)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沟槽(19)的截面弧弧度为150°;所述沟槽(19)的槽底与第二密封环(18)的外侧面的距离与第二密封环(18)的直径比为1:1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止液的量筒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5)的上方设有阀球(14);阀球(14)的直径大于支撑部(15)的外径;阀球(14)的直径小于密封部(16)的内径。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武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普诺森医疗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