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杀昆虫的园林杀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125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诱杀昆虫的园林杀虫装置,包括固定部、整流器、发光管、弯折管;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和整流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整流器的另一端和发光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发光管的另一端和弯折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弯折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入口,所述发光管、弯折管均呈管状结构,且所述发光管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条电阻丝,且所述电阻丝和整流器连接形成电击电路,所述发光管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发光灯板,所述发光灯板和所述整流器电路连接,所述整流器通过导线和电源电路连接。该发明专利技术的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在物体上,使用时接通电源后只需将入口露出,便可诱杀昆虫。

A garden insecticidal device of trapping ins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诱杀昆虫的园林杀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虫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诱杀昆虫的园林杀虫装置。
技术介绍
在园林中布置一定数量的杀虫装置后,就能对整个园林中的昆虫进行有效的灭杀,传统的杀虫装置是利用杀虫灯或诱虫板来诱杀虫子。杀虫灯通常是在支架上安装杀虫装置,利用光源或是杀虫剂诱杀昆虫,这样的杀虫装置不利于隐藏,杀虫装置安装在园林里时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现有的诱虫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的更换,造成杀虫成本的提高,并且使用过的诱虫板容易污染环境及传播细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杀昆虫的园林杀虫装置,该专利技术利用光线引诱昆虫从入口进入到发光管内部,昆虫在发光管内部活动时,昆虫接触电阻丝被电死。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诱杀昆虫的园林杀虫装置,包括固定部、整流器、发光管、弯折管;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和整流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整流器的另一端和发光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发光管的另一端和弯折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弯折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入口,所述发光管、弯折管均呈管状结构,且所述发光管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条电阻丝,且所述电阻丝和整流器连接形成电击电路,所述发光管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发光灯板,所述发光灯板和所述整流器电路连接,所述整流器通过导线和电源电路连接。进一步,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螺栓孔。进一步,所述发光管与水平面呈30°角安装。进一步,所述弯折管的中部向上弯折并从中部向上延伸,且弯折处呈圆角结构。进一步,所述弯折管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下方设置有和开口尺寸相对应的小板,所述小板的一端通过合页和弯折管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小板的另一端通过扣件固定在弯折管的壳体上。进一步,所述弯折管的一端的纵截面内径到弯折管的另一端的纵截面内径逐渐减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发光管内的发光灯板发光,从而引诱昆虫从入口进入到发光板或弯折管的内部,昆虫在发光管内部活动时,当电阻丝和昆虫接触时,带电的电阻丝会依靠电流把昆虫电死。2、昆虫一般有向上爬行的特性,部分昆虫有30°角起飞的习性,发光管与水平面呈30°角安装,有利于昆虫长时间滞留在发光管的内部并被电死。3、进入到弯折管或发光管内的昆虫很难从入口逃跑。4、该专利技术的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在物体上,使用时接通电源后只需将入口露出,便可诱杀昆虫,结构有利于该专利技术进行隐藏。5、当弯折管内积累较多的死昆虫时,打开小板便可以将弯折管内的死昆虫清理出去,清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发光管内的电阻丝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弯折管底部结构图。图中,1-固定部、2-导线、3-整流器、4-发光灯板、5-发光管、6-弯折管、7-入口、8-螺栓孔、9-电阻丝、10-合页、11-开口、12-小板、13-扣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诱杀昆虫的园林杀虫装置,包括固定部1、整流器3、发光管5、弯折管6;所述固定部1的一端和整流器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整流器3的另一端和发光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发光管5的另一端和弯折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弯折管6的另一端设置有入口7,所述发光管5、弯折管6均呈管状结构,且所述发光管5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条电阻丝9,且所述电阻丝9和整流器3连接形成电击电路,所述发光管5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发光灯板4,所述发光灯板4和所述整流器3电路连接,所述整流器3通过导线2和电源电路连接。发光管5内的发光灯板4发光,从而引诱昆虫从入口7进入到发光板或弯折管6的内部,昆虫在发光管5内部活动时,当电阻丝9和昆虫接触时,带电的电阻丝9会依靠电流把昆虫电死。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固定部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螺栓孔8。设置螺栓孔8用于将整个杀虫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物体上。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所述发光管5与水平面呈30°角安装。昆虫一般有向上爬行的特性,部分昆虫有30°角起飞的习性,发光管5与水平面呈30°角安装,有利于昆虫长时间滞留在发光管5的内部并被电死。实施例4: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所述弯折管6的中部向上弯折并从中部向上延伸,且弯折处呈圆角结构。这样的结构不利于进入到弯折管6或发光管5内的昆虫又从入口7逃跑。实施例5: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所述弯折管6的底部开设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的下方设置有和开口11尺寸相对应的小板12,所述小板12的一端通过合页10和弯折管6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小板12的另一端通过扣件13固定在弯折管6的壳体上。实施例6: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所述弯折管6的一端的纵截面内径到弯折管6的另一端的纵截面内径逐渐减小。这样的结构不利于进入到弯折管6或发光管5内的昆虫又从入口7逃跑。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是:该专利技术为一种诱杀昆虫的园林杀虫装置,该专利技术的固定部1通过螺栓固定在物体上,发光管5内的发光灯板4发光,此时发光管5、弯折管6内保持光亮,从而引诱昆虫从入口7进入到发光管5或弯折管6的内部,昆虫进入后很难从入口7逃跑,昆虫在发光管5的内部活动时,昆虫接触电阻丝9而被电死,该专利技术安装后只需将入口7露出,便可引诱昆虫并杀灭昆虫,该专利技术的隐藏性较好,当弯折管6内积累较多的死昆虫时,打开小板12便可以将弯折管6内的死昆虫清理出去。尽管这里参照本专利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诱杀昆虫的园林杀虫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诱杀昆虫的园林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整流器(3)、发光管(5)、弯折管(6);所述固定部(1)的一端和整流器(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整流器(3)的另一端和发光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发光管(5)的另一端和弯折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弯折管(6)的另一端设置有入口(7),所述发光管(5)、弯折管(6)均呈管状结构,且所述发光管(5)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条电阻丝(9),且所述电阻丝(9)和整流器(3)连接形成电击电路,所述发光管(5)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发光灯板(4),所述发光灯板(4)和所述整流器(3)电路连接,所述整流器(3)通过导线(2)和电源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诱杀昆虫的园林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整流器(3)、发光管(5)、弯折管(6);所述固定部(1)的一端和整流器(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整流器(3)的另一端和发光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发光管(5)的另一端和弯折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弯折管(6)的另一端设置有入口(7),所述发光管(5)、弯折管(6)均呈管状结构,且所述发光管(5)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多条电阻丝(9),且所述电阻丝(9)和整流器(3)连接形成电击电路,所述发光管(5)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发光灯板(4),所述发光灯板(4)和所述整流器(3)电路连接,所述整流器(3)通过导线(2)和电源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杀昆虫的园林杀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绿洲节水灌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