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管理对象以及标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101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9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被管理对象以及标识方法,能够良好地检测出标识码。被管理对象(10)形成了具有多个点凹部(15)的标识码(11),点凹部(15)的开口周缘部(22)是四边形状。由此,点凹部作为四边形状的点而被检测出。因此能够良好地检测出标识码。

Managed object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anaged object and a identification method, which can detect the identification code well. The managed object (10) forms an identification code (11) with a plurality of point recesses (15), and the opening periphery (22) of the point recess (15) is a quadrangle shape. Thus, the point of the point is detected as a point of the quadrangular shape. Therefore, the identification code can be detected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被管理对象以及标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被管理对象(管理目标部件)以及标识方法。
技术介绍
在部件的表面形成由多个圆锥状的点孔构成的标识码,对该标识码进行光学检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342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希望可以良好地检测出标识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良好地检测出的标识码的被管理对象以及标识方法。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在具有多个点的标识码的所述点的周围具有向所述点的底部倾斜并延伸的平面。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良好地检测出标识码。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标识码的部分俯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点凹部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点凹部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点凹部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标识码在图1中Z部的俯视图。图6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加工前的被管理对象的剖视图。图6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加工后的被管理对象的剖视图。图6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标识码形成后的被管理对象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进行加工的加工用激光的移动轨迹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被涂敷后的点凹部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被涂敷后的标识码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被涂敷后的点凹部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被涂敷后的点凹部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标识码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点凹部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点凹部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被涂敷后的标识码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被涂敷后的点凹部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被涂敷后的点凹部的俯视图。图18A是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8B是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第一变形例的主剖视图。图18C是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第一变形例的侧剖视图。图19A是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9B是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第二变形例的主剖视图。图19C是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第二变形例的侧剖视图。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第三变形例的侧剖视图。图21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适用例的盘式制动器的剖视图。图22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适用例的制动钳主体的俯视图。图23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的适用例的气缸装置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管理对象(管理目标部件)10具有标识码11。标识码11是由读取装置读取的读取码(二维码),表示形成了该标识码的被管理对象10的各种信息。作为标识码11所表示的信息,例如包括制造被管理对象10的制造公司的标识、制造工厂的标识、产品类型、制造年月日以及生产批号等。需要说明的是,二维码只要是由各种规格决定的二维码就都可以。虽然也可以为其它的编码,但本专利技术对编码标识是四边形的编码特别有效。本实施方式的标识码11具有:矩形平面状的基底面14、以及形成于该基底面14范围内的多个点凹部15。在此,图示例的标识码11是12行×12列的矩阵状编码,大小为边长4~5mm。即,标识码11其相互等间隔平行排列的12条横线和与之等间隔且与之正交而配置的、相互等间隔平行排列的12条纵线的各交点位置设定在可配置点的位置上,是在从上述可配置点的位置中选择设定的位置上配置点凹部15而构成的。在12行×12列的矩阵状编码的情况下,可配置点的位置存在144处。如图2所示,基底面14通过对被管理对象10的表面18进行切削、使之成为平坦面而形成,且形成在比基底面14周围的表面18更凹陷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虽然在表面18表示了圆弧状的凸部18A,但这只是示意性地表示例如铸铁表面那样的微小凹凸,实际上都是随机的凹凸。点凹部15比基底面14更凹陷地形成。点凹部15从基底面14在与基底面14正交的方向凹陷而形成,如图3所示,形成里侧即底侧变细的顶端细的四棱锥状孔。更具体而言,点凹部15是正四棱锥状。在点凹部15的周围,包围点凹部15的整个周围而形成比基底面14突出的突出部21。如图4所示,突出部21的周缘形状为四边形状,更具体而言,是正方形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后面叙述,但突出部21是在对点凹部15进行加工时形成的突出部,如果是不能形成该突出部21的加工方法,则不需要突出部21。如图3所示,点凹部15中、位于其开口端的开口周缘部22成为突出部21的内周缘部。点凹部15的开口周缘部22是在四边形的四个角位置形成了向对角方向外侧凹陷为锐角状的角凹部25的四边形状,更具体而言,是在正方形的四个角位置形成向对角方向外侧凹陷为锐角状的角凹部25的正方形状。开口周缘部22在周向上相邻的角凹部25之间形成直线状的中间缘部26。在周向上相邻的中间缘部26相互形成直角而配置。突出部21为了使成为其内周缘部的开口周缘部22为上述形状,在正方形的四个角位置形成向对角方向外侧突出为锐角状的V字状角凸部27,在周向上相邻的角凸部27之间成为直线状的中间延伸部28。在周向上相邻的中间延伸部28相互形成直角而配置。点凹部15具有相对于其深度方向倾斜的、图4所示的四个倾斜的平面状(平坦面)壁面30(平面是指通过其上的任意两点的直线总是位于其上的面)。点凹部15的开口周缘部22的上述四个中间缘部26形成四个壁面30的上端缘部。如图5所示,上述四个壁面30中、相互对置的两组壁面30的一组两个壁面30a沿着排列于同行(图5中的横向)的可配置点的位置的排列方向,相互对置的(图5中的纵向)另一组两个壁面30b沿着排列于同列(图5中的纵向)的可配置点的位置的排列方向。另外,点凹部15的开口周缘部22的四个中间缘部26中、相互对置的两组中间缘部26的一组两个中间缘部26a沿着排列于同行的可配置点的位置的排列方向,相互对置的两组中间缘部26的另一组两个中间缘部26b沿着排列于同列的可配置点的位置的排列方向。图3所示的点凹部15的四个壁面30分别相对于基底面14形成相同的角度而倾斜。点凹部15与上述四个平面状的壁面30a、30b、30a、30b相连,构成切除了四棱锥顶点侧的形状的周壁面31。点凹部15的底面32弯曲为球面状,连结四个壁面30的里侧。换言之,点凹部15的底面32堵塞周壁面31的里侧而形成。由此,点凹部15为四棱锥状,其里侧的底面32形成为球面状。需要说明的是,该底面32的球面是在对后面叙述的点凹部15进行加工时形成的形状,球面的曲率半径越小越好,理论上最好不是球面,而是完全的四棱锥状。另外,底部32的深度大致一定。虽然已知目前通过标识点销(ドットピン)来形成圆锥状的点,但点销的标识深度不均匀,点在外观上深浅存在变化,不能良好地读取。可配置点的位置在行方向及列方向的任一方向上相邻的位置上形成点凹部15的情况下,使上述点凹部15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被管理对象以及标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被管理对象,是标识了用于对象管理的读取码的被管理对象,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码由形成于规定区域中的多个凹状的点构成,具有从所述点的开口部侧向底部侧延伸的倾斜的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30 JP 2015-1321121.一种被管理对象,是标识了用于对象管理的读取码的被管理对象,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码由形成于规定区域中的多个凹状的点构成,具有从所述点的开口部侧向底部侧延伸的倾斜的平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管理对象,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的开口部为四边形状,倾斜的平面至少是两个对置的一组平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管理对象,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平面是对应于开口部各边的四个平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管理对象,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凹部是四棱锥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管理对象,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凹部的壁面与正交于所述点凹部的深度方向的面形成的角为25度以下。6.如权利要求1至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村一司铃木康中山恒吉村上隆志竹俊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