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刷,其操作性优异,即使持续使用,用手握住柄部时也不容易感到发粘,可以抑制使用感的降低。牙刷(11),其具备:一体地形成有柄部(114)、颈部(116)及头部(118)的柄体(110),与植设在头部(118)的植毛面(118a)上的多束毛束(112);柄部(114)具备:由肖氏A硬度在30以下的软质树脂形成的软质部(124),与比所述软质树脂的肖氏A硬度更高的硬质树脂形成的硬质部(120);硬质部(120)与软质部(124)全都露出柄部(114)的周面,且硬质部(120)的露出部分(120a)相对于比软质部(124)的露出部分(124a)位于外侧;颈部(116)及头部(118)由所述硬质树脂形成。
toothbru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牙刷
本专利技术涉及牙刷。本申请要求基于2015年6月24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26428号的优先权,并在这里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一般地,牙刷具有柄体与多束毛束,该柄体具有棒状的柄部、从所述柄部的顶端延伸设置的颈部及所述颈部的顶端设置的头部,该多束毛束植设于所述头部。一般的牙刷中,柄体由硬质树脂形成,这是为了可以抑制刷牙时柄部过度弯挠,且由毛束对牙充分地施予力。但是,只由硬质树脂形成了柄体的牙刷,由于其柄体硬、不容易弯挠,所以有操作性差的倾向。结果是,刷牙中错误地操作牙刷的话,有时会因此而损伤口腔内。作为提高用手握住柄部时的舒适感从而提高操作性的牙刷,提议有一种牙刷,其具有用软质树脂部分或整体地覆盖由硬质树脂形成的棒状柄芯部的表面的柄部(例如,专利文献1~3)。但是,如专利文献1~3的牙刷中,当因软质树脂的经时变化而产生喷霜或渗出等时,用手握住柄部中的由该软质树脂形成的部分时,容易感觉到发粘,使用感下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第2006-46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第2005-14403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1597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刷,其操作性优异,即使继续使用,用手握住柄部时也不容易感觉到发粘,可以抑制使用感的降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构成。[1]一种牙刷,其具有一体地形成有柄部、所述柄部的顶端延伸设置的颈部,及所述颈部的顶端设置的头部的柄体,与植设于所述头部的植毛面上的多束毛束,其中,所述柄部具备:肖氏A硬度在30以下的软质树脂所形成的软质部,与比所述软质树脂的肖氏A硬度更高的硬质树脂所形成的硬质部。所述硬质部与所述软质部全都露出所述柄部的周面,且所述硬质部的露出部分相对于所述软质部的露出部分位于外侧;在将所述柄部的形成有所述软质部的部分垂直于轴向进行了截断的截面中,所述软质部的截面积相对于所述硬质部与所述软质部的合计截面积的比例为40%以上80%以下;所述颈部及所述头部由所述硬质树脂形成。[2]如[1]中所述的牙刷,所述硬质部为从所述柄部的顶端延伸到后端的一根的棒状。[3]如[2]中所述的牙刷,其中,所述棒状的硬质部的侧面上形成有凹条,所述凹条内形成有所述软质部。[4]如[1]中所述的牙刷,其中,所述柄部是在作为棒状的软质部的柄芯部的表面形成有所述硬质部的柄部。[5]如[4]中所述的牙刷,其中,所述硬质部具有在所述柄部的周向或者轴向上有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硬质部分。[6]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所述硬质部具有可挠性。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牙刷,其操作性优异,即使继续使用,用手握住柄部时也不容易感觉到发粘,使用感的降低得到了抑制。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牙刷的实施方式(i)的一例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牙刷的I-I截面图。【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牙刷的实施方式(i)的其他例的截面图。【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牙刷的实施方式(i)的其他例的截面图。【图5】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牙刷的实施方式(i)的其他例的截面图。【图6】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牙刷的实施方式(i)的其他例的平面图。【图7】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牙刷的实施方式(ii)的一例的平面图。【图8】是图7的牙刷的A-A截面图。【图9】是图7的牙刷的B-B截面图。【图10】是图9的牙刷的C-C截面图。【图1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牙刷的实施方式(ii)的其他例的平面图。【图1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牙刷的实施方式(ii)的其他例的平面图。【图1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牙刷的实施方式(ii)的其他例的平面图。符号说明11~15、21~24牙刷110、210柄体112、212毛束114、114A~114D、214、214A~214C柄部116、216颈部118、218头部120硬质部120a露出部分122凹条124软质部124a露出部分126顶端侧硬质部分128后端侧硬质部分130基部132a、132b、134a、134b凸条136板部220柄芯部222、222A~222C硬质部222a后端侧硬质部分222b顶端侧硬质部分222c格子状硬质部分222d带状硬质部分222e、222f环状硬质部分222g螺旋状硬质部分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软质树脂意味着肖氏A硬度在30以下的树脂。硬质树脂意味着比软质树脂的肖氏A硬度更高的树脂,即肖氏A硬度超过30的树脂。肖氏A硬度意味着依据JISK7215或者JISK6253所测量的硬度。本专利技术的牙刷,其具有一体地形成有柄部、在所述柄部的顶端延伸设置的颈部、及在所述颈部的顶端设置的头部的柄体,与植设于所述头部的植毛面上的多束毛束。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牙刷中,柄部具备:由肖氏A硬度在30以下的软质树脂所形成的软质部,与比所述软质树脂的肖氏A硬度更高的硬质树脂所形成的硬质部。硬质部与软质部全都露出柄部的周面,且硬质部的露出部分相对于软质部的露出部分位于外侧。颈部及头部由硬质树脂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牙刷的方式,举例有以下2个方式。(i)方式,其具有的硬质部从所述柄部的顶端延伸到后端的一根的棒状。(ii)方式,其具有的柄部上,在作为棒状的软质部的柄芯部的表面上形成有硬质部。以下,对于实施方式(i)以及实施方式(ii),分别示出例子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以下显示并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牙刷的实施方式(i)的一例。实施方式(i)的牙刷11,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柄体110与植设于柄体110上的多个毛束112。[柄体]柄体110具备:棒状的柄部114,延伸设置于柄部114的顶端上且比柄部114更细的颈部116、与设置于颈部116的顶端且植设有多个毛束112的头部118。柄部114与颈部116一体地形成为,在其边界部分的平面视图中的两侧的外边缘115a、115b,从柄部114到颈部116逐渐接近,具有拐点a、b的曲线状。像这样地,在柄部114与颈部116的边界部分,从柄部114到颈部116宽度逐渐变窄。本实施方式的柄体110中,在柄部114与颈部116的边界部分,以连接平面视图中的两侧的外边缘115a、115b的拐点a与拐点b的直线L作为柄部114与颈部116的边界线。(柄部)柄部114,是在刷牙时用手握住的部分,其具备:从柄部114的顶端延伸到后端的一根棒状的硬质部120,与在在硬质部120的侧面形成的凹条122内形成的软质部124。硬质部120由硬质树脂形成。软质部124由软质树脂形成。硬质部120具备:顶端侧硬质部分126、后端侧硬质部分128、基部130和凸条132a、132b。顶端侧硬质部分126位于柄部114的顶端部,且随着向着顶端而缩径。后端侧硬质部分128位于柄部114的后端部,且为半球状。基部130,为长尺的平板状,从顶端侧硬质部分126延伸到后端侧硬质部分128。凸条132a在基部130的一个面上形成有3个。各凸条132a,在基部130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从顶端侧硬质部分126到后端侧硬质部分128轴向并行延伸。基部130的两侧边缘侧的各个凸条132a,在基部130的宽度方向上比侧边缘位于更靠内侧。凸条132b在基部130的另一个面上形成有2个。各凸条132b,在基部130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从顶端侧硬质部分126到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牙刷,其具备:一体地形成有柄部、延伸设置于所述柄部顶端的颈部及设置于所述颈部顶端的头部的柄体,与植设于所述头部植毛面的多束毛束,其中,所述柄部具备:肖氏A硬度在30以下的软质树脂所形成的软质部,与比所述软质树脂的肖氏A硬度更高的硬质树脂所形成的硬质部;所述硬质部与所述软质部全都在所述柄部的周面上露出,且所述硬质部的露出部分相对于所述软质部的露出部分,位于外侧;所述柄部中形成所述软质部的部分,在其相对于轴向被垂直截断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硬质部与所述软质部的合计截面积,所述软质部的截面积的比例为40%以上80%以下;所述颈部及所述头部由所述硬质树脂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24 JP 2015-1264281.一种牙刷,其具备:一体地形成有柄部、延伸设置于所述柄部顶端的颈部及设置于所述颈部顶端的头部的柄体,与植设于所述头部植毛面的多束毛束,其中,所述柄部具备:肖氏A硬度在30以下的软质树脂所形成的软质部,与比所述软质树脂的肖氏A硬度更高的硬质树脂所形成的硬质部;所述硬质部与所述软质部全都在所述柄部的周面上露出,且所述硬质部的露出部分相对于所述软质部的露出部分,位于外侧;所述柄部中形成所述软质部的部分,在其相对于轴向被垂直截断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硬质部与所述软质部的合计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笃人,小林利彰,
申请(专利权)人:狮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