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均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005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14:19
一种主动均衡电路,包括:n个单体电池、n+1个开关模块、充放电切换模块及控制模块,每一单体电池的正极分别通过一开关模块与充放电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节单体电池的负极通过一开关模块与充放电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充放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放电负载连接;充放电切换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的充放电切换控制端连接,并根据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进行充电均衡、放电均衡的切换;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入控制端及第二输入控制端分别与控制模块相应的输出控制端连接,开关模块根据其第一输入控制端和第二输入控制端的控制信号关断或导通对应单体电池的均衡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对单体电池进行主动均衡时电路短路。

An active equalizat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均衡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池组均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动均衡电路。
技术介绍
电池管理系统中,主动均衡能够解决单体电池的一致性的问题,主动均衡的工作过程是: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当某节单体电池电压过高时,对电压过高的单体电池进行放电,将电压过高的单体电池电压主动均衡至合格电压值;当某节单体电池电压过低时,对电压过低的单体电池进行充电,将电压过低的单体电池主动均衡至合格电压值。主动均衡电路中通常配备一个开关支路,通过开关支路,将需要进行主动均衡的单节电池选定,进行充电或者放电动作。由于电池组是由单体电池串并联连接而成,所以开关支路就是一个阵列电路,用继电器、MOS等开关元器件可以实现。但是这种开关阵列电路有个很大的风险,控制开关元器件的逻辑控制端有可能误动作,使不需要导通的开关导通。只要有3路或者更多路的开关导通,就会导致某节甚至多节电池短路,对电路危害极大。所以必须设置防误操作的电路,尽量保证任何时候,只有某节需要充放电电池两端的开关导通,其他任何路开关不能导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主动均衡电路。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主动均衡电路,包括:n个单体电池、n+1个开关模块、充放电切换模块及控制模块,其中n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每一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分别通过一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节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通过一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放电负载连接;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充放电切换控制端连接,并根据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进行充电均衡、放电均衡的切换;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入控制端及第二输入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相应的输出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根据其第一输入控制端和第二输入控制端的控制信号关断或导通对应所述单体电池的均衡回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开关单元及驱动单元,每一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分别通过一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节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通过一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输入控制端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输入控制端,第二输入控制端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输入控制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互锁单元,所述互锁单元为不少于n/2的整数个二极管的矩阵,所述开关模块的驱动单元还包括一用于输出互锁信号的互锁信号输出端;第2m-1个所述互锁单元的所有二极管的负极与其所对应的所述开关单元连接,且其每一所述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其对应的驱动单元以外的其他第2m-1个所述驱动单元的互锁信号输出端连接;第2m个所述互锁单元的所有二极管的负极与其对应的所述开关单元连接,且其每一所述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其对应的驱动单元以外的其他第2m+1个所述驱动单元的互锁信号输出端连接,其中,m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作为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输入控制端,基极作为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二输入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作为所述驱动单元的互锁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漏极分别与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互锁单元连接,源极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中开关的一端与其对应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中电感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另一端与其对应的所述互锁单元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串联所述第二电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串联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并联于所述第四电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防短路二极管,所述防短路二极管与所述电磁继电器中的电感并联连接。本次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控制单元,对开关模块和充放电切换模块进行控制,只有当驱动单元的第一输入控制端为高电平且第二输入控制端为低电平时,开关模块启动工作,闭合开关单元,对被选定的单体电池进行主动均衡,有效地防止开关模块误动作。2.开关模块设计有互锁单元,当某一驱动单元在工作时,在互锁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至其余对应互锁单元中二极管的阳极,使得开关单元不会闭合,有效地防止了单体电池短路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主动均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为主动均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n个单体电池、n+1个开关模块100、充放电切换模块200及控制模块300,其中n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每一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分别通过一所述开关模块100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节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通过一所述开关模块100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放电负载连接;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300的充放电切换控制端连接,并根据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进行充电均衡、放电均衡的切换;所述开关模块100的第一输入控制端及第二输入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300相应的输出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100根据其第一输入控制端和第二输入控制端的控制信号关断或导通对应所述单体电池的均衡回路。具体地,所述开关模块100包括开关单元及驱动单元,每一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分别通过一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节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通过一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输入控制端作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主动均衡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动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单体电池、n+1个开关模块(100)、充放电切换模块(200)及控制模块(300),其中n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每一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分别通过一所述开关模块(100)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节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通过一所述开关模块(100)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放电负载连接;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300)的充放电切换控制端连接,并根据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进行充电均衡、放电均衡的切换;所述开关模块(100)的第一输入控制端及第二输入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300)相应的输出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100)根据其第一输入控制端和第二输入控制端的控制信号关断或导通对应所述单体电池的均衡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单体电池、n+1个开关模块(100)、充放电切换模块(200)及控制模块(300),其中n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每一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分别通过一所述开关模块(100)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节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通过一所述开关模块(100)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放电负载连接;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300)的充放电切换控制端连接,并根据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进行充电均衡、放电均衡的切换;所述开关模块(100)的第一输入控制端及第二输入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300)相应的输出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100)根据其第一输入控制端和第二输入控制端的控制信号关断或导通对应所述单体电池的均衡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100)包括开关单元及驱动单元,每一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分别通过一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节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通过一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输入控制端作为所述开关模块(100)的第一输入控制端,第二输入控制端作为所述开关模块(100)的第二输入控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100)还包括互锁单元,所述互锁单元为不少于n/2的整数个二极管的矩阵,所述开关模块(100)的驱动单元还包括一用于输出互锁信号的互锁信号输出端;第2m-1个所述互锁单元的所有二极管的负极与其所对应的所述开关单元连接,且其每一所述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其对应的驱动单元以外的其他第2m-1个所述驱动单元的互锁信号输出端连接;第2m个所述互锁单元的所有二极管的负极与其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斌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