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别南极革首南极鱼的分子标记引物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97332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鉴别革首南极鱼的分子标记引物及方法,该标记引物序列为:MiFish‑U‑F:5’‑GTCGGTAAAACTCGTGCCAGC‑3′;MiFish‑U‑R:5’‑CATAGTGGGGTATCTAATCCCAGTTTG‑3′。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助于解决种质混杂等问题,为种质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种质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鉴别南极革首南极鱼的分子标记引物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鉴别革首南极鱼的分子标记引物及方法。
技术介绍
革首南极鱼隶属于辐鳍鱼纲、鲈形目、南极鱼科、南极鱼属,其外部主要特征为:体延长,体宽是体长的20~25%;头大且宽,略扁;头长略小于头长的1/3;眼径是头长的1/5~1/6,眼间距是头长的22%~25%;第一鳃弓下面部分有11~13个小硬棘鳃耙;口大;口裂近水平;上颌骨向后延伸到眼睛下方的一半或稍后;上下颌近等长;上下颌齿2行,外行的牙齿呈单列且较长。两个背鳍,第一背鳍4或5个鳍棘,第二背鳍35~38个鳍条;臀鳍鳍条27~29;胸鳍较大,扇形,具有16或17个鳍条,长于腹鳍鳍条;大型个体尾鳍略呈圆形,幼体时存在浅裂。两条侧线,侧线上部截点在第二背鳍基后端稍前;在上侧线约34~49个管状鳞片,下部6~17个;全身几乎完全覆盖着较大的圆鳞(平滑);头部顶端无鳞;鳃盖上面的部分和眼后部区域有细小鳞片。体色模式多变,体表遍布均匀黑褐色;腹部颜色较浅;腹部和鳃膜通常深黄色;不规则的黑色斑纹存在于背部和体侧;幼鱼银色或浅褐色。在国内常被作为“银鳕鱼”出售,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由于南极鱼属鱼类外部形态非常相似,仅凭借其形态特征很难将其准确鉴定到种的水平。目前,用于鉴定革首南极鱼的方法尚无正式报道。因此,寻找鉴定革首南极鱼的可靠标准,将其从混杂的种质中区别、分离出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这一方法将有助于解决种质混杂等问题,为种质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种质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鉴别革首南极鱼的分子标记引物及方法,有助于解决南极鱼属鱼类种质混杂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准确性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鉴别南极革首南极鱼的分子标记引物,该标记引物序列为:MiFish-U-F:5’-GTCGGTAAAACTCGTGCCAGC-3′;MiFish-U-R:5’-CATAGTGGGGTATCTAATCCCAGTTTG-3″。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鉴别南极革首南极鱼的分子标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南极游泳动物调查采集的革首南极鱼,组成革首南极鱼样本群,提取该样本群体的总基因组DNA;(2)以所提取的总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3)对成功扩增的PCR产物进行纯化、测序,比对测序结果。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PCR扩增反应操作方法是将17.5ul的超纯水,2.5ul的10×buffer,2ul的dNTPs,0.15ul的rTaq酶,1ul的总基因组DNA模板,1ul的Primer依次加入到0.2ml的离心管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2min,(94℃变性15sec,50℃退火15sec,72℃延伸15sec)×30个循环,72℃延伸3min,4℃保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革首南极鱼线粒体DNA12S基因170bp序列比对结果,可以看出5尾革首南极鱼的扩增结果为同一单倍型,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且相对于其他分子标记能易扩增获得目的片段,由此可以看出该方法的结果稳定,可重复性强,保证了极高的准确性,因此,12S基因片段可以作为革首南极鱼的种质鉴定的分子标记。同时,该鉴别方法简单,易操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一种鉴别南极革首南极鱼的分子标记引物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南极游泳动物调查采集的革首南极鱼,组成革首南极鱼样本群,提取该样本群体的总基因组DNA;(2)以所提取的总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3)对成功扩增的PCR产物进行纯化、测序,比对测序结果。得到的分子标记引物序列为MiFish-U-F:5’-GTCGGTAAAACTCGTGCCAGC-3′;MiFish-U-R:5’-CATAGTGGGGTATCTAATCCCAGTTTG-3′。分别取1ul的样本群体的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反应,PCR扩增反应在0.2ml的离心管中进行,然后在0.2ml的离心管中分别依次加入17.5ul的超纯水,2.5ul的10×buffer,2ul的dNTPs,0.15ul的rTaq酶,1ul的Primer。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2min,(94℃变性15sec,50℃退火15sec,72℃延伸15sec)×30个循环,72℃延伸3min,4℃保存。革首南极鱼样本群的线粒体DNA12S基因170bp序列的比对结果为:其中Nc代表革首南极鱼样品;“Ruler:·”表示碱基序列位点的序号。由革首南极鱼的线粒体DNA12S基因170bp序列排序结果,可以看出所有个体扩增结果一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结果稳定且可重复性强。测序结果表明,5尾革首南极鱼的扩增结果为同一单倍型,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且相对于其他分子标记能易扩增获得目的片段,由此可以看出该方法的结果稳定,可重复性强,保证了极高的准确性,因此,12S基因片段可以作为革首南极鱼的种质鉴定的分子标记。同时,该鉴别方法简单,易操作。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鉴别南极革首南极鱼的分子标记引物,该标记引物序列为:MiFish‑U‑F:5’‑GTCGGTAAAACTCGTGCCAGC‑3′;MiFish‑U‑R:5’‑CATAGTGGGGTATCTAATCCCAGTTTG‑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鉴别南极革首南极鱼的分子标记引物,该标记引物序列为:MiFish-U-F:5’-GTCGGTAAAACTCGTGCCAGC-3′;MiFish-U-R:5’-CATAGTGGGGTATCTAATCCCAGTTTG-3″。2.一种鉴别南极革首南极鱼的分子标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南极游泳动物调查采集的革首南极鱼,组成革首南极鱼样本群,提取该样本群体的总基因组DNA;(2)以所提取的总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3)对成功扩增的PCR产物进行纯化、测序,比对测序结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渊张丽艳张然林龙山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