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油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675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性原料的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橄榄油制作工艺,步骤一、筛选;步骤二、清洗;步骤三、破碎;步骤四、混合;步骤五、分离。本方案不仅便于加料而且能够非常简单的反复对橄榄进行碾压破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橄榄油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性原料的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橄榄油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油橄榄(Oleaeuropaea.)是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食用油橄榄油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保护皮肤、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促进骨骼生长、防癌、防辐射、促进婴幼儿神经和骨骼的生长发育、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众多益处。因此,橄榄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在目前的橄榄油生产过程中,常规的做法是先将油橄榄破碎成糊状,然后加水采用离心机分离出橄榄油。现有的操作方式,在破碎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通常是将橄榄放置在破碎台上,然后通过碾压辊碾压的方式对其进行破碎;由于橄榄的形状为椭圆形,加料的时候橄榄容易滚落到地上,非常的不方便;2、碾压破碎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将橄榄推到碾压辊的下方,以便于橄榄被充分的破碎,非常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橄榄油制作工艺,不仅便于加料而且能够非常简单的反复对橄榄进行碾压破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橄榄油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筛选:将采摘后的橄榄进行筛选,去除劣质橄榄以及杂质;步骤二、清洗:将步骤一中筛选后的橄榄进行清洗;步骤三、破碎:将步骤二中的橄榄采用橄榄油深加工设备进行破碎,橄榄油深加工设备包括加工桶、转动结构和用于推压橄榄的推压结构;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盘和位于转动盘上的导向杆,转动盘与加工桶的内底面转动连接;推压结构包括推杆和推盘;推盘上设有用于供导向杆伸出的加料孔,推盘的底面设有滚珠;导向杆的上部为锥形,导向杆的下部外壁上设有可与加料孔的孔壁接触的密封层;加工桶的下部设有出料管,出料管朝着管出口的方向依次设有二次加工环和硬质滤网;二次加工环的内壁上设有刀片;步骤四、混合:将步骤三中破碎后的橄榄与水混合;步骤五、分离:将步骤四中与水混合后的橄榄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橄榄油。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对橄榄进行破碎加工的时候,其进料是通过加料孔和导向杆配合进行的,不仅能够保证推盘在移动到导向杆上部的时候,橄榄能够从加料孔与导向杆之间的缝隙掉入到推盘的下方,实现加料;而且由于导向杆的上部为锥形,其表面是斜面,因此导向杆的上部会对橄榄进行分流,使得橄榄进入到各方,防止橄榄仅仅掉落在进料孔的下方。另外,推盘在对推盘下方的橄榄进行破碎的时候,由于导向杆的下部将加料孔堵住了,所以不再进料;相当于推盘每一次上下运动的过程就是一次加料,加料非常的方便,而且橄榄也不会掉落到其他的地方。2、本方案中的推盘在对橄榄进行破碎的时候,不仅是上下移动的挤压,而且还能够转动推杆,推杆带动推盘转动,由于导向杆插入到了推盘上的加料孔内,所以转动盘也会随着转动,进而实现推盘转动的过程中滚珠对推盘下方的橄榄进行碾压和打磨;保证了橄榄的破碎效果。另外,橄榄破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推盘的挤压下橄榄会进入到出料管内,并依次经过出料管内的二次加工环和硬质滤网,由于二次加工环的内壁上有刀片,因此橄榄再经过二次加工环的时候,刀片会再次对橄榄进行切碎;另外,橄榄在被挤压并通过硬质滤网的时候,会被滤网再次挤压破碎;以上一系列过程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反复对橄榄进行碾压破碎。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三中的推盘包括外圈和内盘,外圈与加工桶的内壁滑动连接,内盘与外圈转动连接;滚珠位于内盘的底面。非常简单的实现了推盘能够沿着加工桶上下滑动,还能够自由的旋转。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三中的外圈的内壁上设有环形转动槽,内盘的外壁上设有一圈用于插入环形转动槽的凸起。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外圈与内盘的转动连接。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三中的硬质滤网包括石头制作的圆盘和位于圆盘上的滤孔,滤孔的孔壁上均匀设有摩擦凸起。橄榄进入硬质滤网的滤孔后,在流动的过程中会与滤孔内的摩擦凸起进行摩擦,实现橄榄的再次打磨。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三中的二次加工环的直径朝着出料管的管口方向逐渐减小。破碎后的橄榄被推盘挤压进入到出料管内后,二次加工环内的刀片能够进一步对其进行加工,将二次加工环设置为上述结构,能够通过改变二次加工环的直径而减小流经二次加工环的橄榄的量,同时也增大了流经二次加工环的橄榄的速度,使得橄榄能够冲击刀片与刀片充分接触进而被切割。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三中的加工桶的上部设有限位环,且限位环固定连接在加工桶的内壁上。优选方案六: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三中加工桶内部的温度为5~15℃。防止橄榄破碎的过程中摩擦产生热量过多,而破坏橄榄中的成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橄榄油深加工设备推盘位于加工桶上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橄榄油深加工设备推盘位于加工桶下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二次加工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1、图2和图3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加工桶1、限位环11、滑槽12、转动盘2、导向杆21、密封层211、推杆3、推盘31、加料孔311、滚珠312、外圈313、内盘314、出料管4、二次加工环41、硬质滤网42、刀片41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橄榄油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筛选:将采摘后的橄榄进行筛选,去除劣质橄榄以及杂质。步骤二、清洗:将步骤一中筛选后的橄榄进行清洗。步骤三、破碎:将步骤二中的橄榄采用橄榄油深加工设备进行破碎,如图1和图2所示,橄榄油深加工设备,包括加工桶1、转动结构和用于推压橄榄的推压结构;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盘2和两个固定连接在转动盘2上的导向杆21,转动盘2与加工桶1的内底面转动连接;推压结构包括推杆3和推杆3连接的推盘31,推盘31与加工桶1的内壁滑动连接;推盘31上设有用于供导向杆21伸出的加料孔311,且加料孔311为两个。推盘31的底面设有滚珠312;导向杆21的上部为锥形,导向杆21的下部外壁上设有可与加料孔311的孔壁接触的密封层211;密封层211的上部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加工桶1的下部设有两个出料管4,出料管4朝着管出口的方向依次设有二次加工环41和硬质滤网42;如图3所示,二次加工环41的直径沿着出料管的管口方向逐渐减小;且二次加工环41的内壁上固定设有刀片411。加工桶1的上部设有限位环11,且限位环11固定连接在加工桶1的内壁上。本方案中的密封层211为橡胶层。另外,本方案中的推盘31为钢板,且钢板的外边缘也固定连接有一层橡胶层,该橡胶层与加工桶1的内壁接触。推盘31包括外圈313和内盘314,外圈313与加工桶1的内壁滑动连接,内盘314与外圈313转动连接;滚珠312位于内盘314的底面。为了实现外圈313与内盘314的转动连接,外圈313的内壁上设有环形转动槽,内盘314的外壁上设有一圈用于插入环形转动槽的凸起。为了实现外圈313与加工桶1的内壁滑动连接,加工桶1的内壁上设有竖向的滑槽12,外圈313上设有用于插入滑槽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橄榄油制作工艺

【技术保护点】
橄榄油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筛选:将采摘后的橄榄进行筛选,去除劣质橄榄以及杂质;步骤二、清洗:将步骤一中筛选后的橄榄进行清洗;步骤三、破碎:将步骤二中的橄榄采用橄榄油深加工设备进行破碎,橄榄油深加工设备包括加工桶、转动结构和用于推压橄榄的推压结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盘和位于转动盘上的导向杆,所述转动盘与所述加工桶的内底面转动连接;所述推压结构包括推杆和推盘;推盘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杆伸出的加料孔,推盘的底面设有滚珠;所述导向杆的上部为锥形,导向杆的下部外壁上设有可与加料孔的孔壁接触的密封层;所述加工桶的下部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朝着管出口的方向依次设有二次加工环和硬质滤网;所述二次加工环的内壁上设有刀片;步骤四、混合:将步骤三中破碎后的橄榄与水混合;步骤五、分离:将步骤四中与水混合后的橄榄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橄榄油。

【技术特征摘要】
1.橄榄油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筛选:将采摘后的橄榄进行筛选,去除劣质橄榄以及杂质;步骤二、清洗:将步骤一中筛选后的橄榄进行清洗;步骤三、破碎:将步骤二中的橄榄采用橄榄油深加工设备进行破碎,橄榄油深加工设备包括加工桶、转动结构和用于推压橄榄的推压结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盘和位于转动盘上的导向杆,所述转动盘与所述加工桶的内底面转动连接;所述推压结构包括推杆和推盘;推盘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导向杆伸出的加料孔,推盘的底面设有滚珠;所述导向杆的上部为锥形,导向杆的下部外壁上设有可与加料孔的孔壁接触的密封层;所述加工桶的下部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朝着管出口的方向依次设有二次加工环和硬质滤网;所述二次加工环的内壁上设有刀片;步骤四、混合:将步骤三中破碎后的橄榄与水混合;步骤五、分离:将步骤四中与水混合后的橄榄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橄榄油。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母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江源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