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及模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885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22:29
本申请公开了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及模具,包括:第一浮动脱料板1,其上设有能方便产品打凹后脱料的脱料结构,所述脱料结构包括能同时将产品进行脱料的中部脱料结构1a及两侧脱料结构1b;第二浮动脱料板2,其与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配合连接,用以辅助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脱料。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克服了现有模具加工过程中不易脱料,冲压过程中会造成产品的整体变形,而报废产品,良品率低且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Floating device and die for convenient die remova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oating device and mould, convenient die stripping includes a first floating stripper 1, can convenient stripping structure of product concave off after the material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tructure can also include stripping products stripping stripping and 1A structure on both sides of the central material removing structure 1b second; floating stripper 2, which are connected to the first floating stripper with 1, to assist the first floating stripper 1 stripping. The key point of its technical scheme is to overcom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the existing mould is not easy to be stripped, and the whole deformation of the product will be caused during the stamping process, and the scrap products, the low rate of good products and the high production cost will be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及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及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模具在加工过程中,打凹成型后产品只能靠模具两侧的浮动销进行脱模,在打凹后要做到能正常脱料,需加大浮动销的弹力。且该浮动销会在产品的两端位置,当浮动销的弹力较大时,会造成两侧先脱料,中间后脱料。由于打凹后中间力会大于两侧,导致中间卡在凹模的程度大于两边,产品不易脱料,冲压过程中会造成产品的整体变形,而报废产品,良品率低且生产成本高。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人作了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该前提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模具加工过程中不易脱料,冲压过程中会造成产品的整体变形,而报废产品,良品率低且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及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包括:第一浮动脱料板1,其上设有能方便产品打凹后脱料的脱料结构,所述脱料结构包括能同时将产品进行脱料的中部脱料结构1a及两侧脱料结构1b;第二浮动脱料板2,其与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配合连接,用以辅助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脱料。如上所述的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为SLD材料或SKD11材料制成。如上所述的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所述第二浮动脱料板2为SLD材料或SKD11材料制成。如上所述的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所述中部脱料结构1a及两侧脱料结构1b为横向延伸的脱料结构。如上所述的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所述第二浮动脱料板2上设有用以对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提供回弹力的缓冲结构3。模具,包括下模组件4及上冲组件5,所述下模组件4上设有下模垫板401,所述下模垫板401上设有安装固定板402,所述安装固定板402上设有脱料组件403,所述脱料组件403为如上所述的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如上所述的模具,所述上冲组件5上设有上冲固定板501,所述上冲固定板501朝向所述下模组件4的一面设有能对产品进行打凹加工的冲头50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浮动脱料板及第二浮动脱料板,通过脱料板的上升运动对浮动块减少压力,使浮块受弹簧的作用力而上升,从而将产品从凹模内脱离出来。浮动块为整体式,在脱料过程中不会出现受力不一致而产生的产品变形。减少了调模具的时间,增加的产品良率,另外也不会出现产品无法脱料导致的变形,因产品加工品质的提升,同时对模具的损害也更少,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模具因损坏而造成生产的停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显而易见地,下述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浮动脱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浮动脱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内容、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包括:第一浮动脱料板1,其上设有能方便产品打凹后脱料的脱料结构,所述脱料结构包括能同时将产品进行脱料的中部脱料结构1a及两侧脱料结构1b;第二浮动脱料板2,其与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配合连接,用以辅助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脱料。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浮动脱料板及第二浮动脱料板,通过脱料板的上升运动对浮动块减少压力,使浮块受弹簧的作用力而上升,从而将产品从凹模内脱离出来。浮动块为整体式,在脱料过程中不会出现受力不一致而产生的产品变形。减少了调模具的时间,增加的产品良率,另外也不会出现产品无法脱料导致的变形,因产品加工品质的提升,同时对模具的损害也更少,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模具因损坏而造成生产的停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为SLD材料或SKD11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浮动脱料板2为SLD材料或SKD11材料制成。为使脱料过程中不会出现受力不一致而产生的产品变形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中部脱料结构1a及两侧脱料结构1b为横向延伸的脱料结构。为实现通过脱料板的上升运动对浮动块减少压力,使浮块受弹簧的作用力而上升,从而将产品从凹模内脱离出来,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浮动脱料板2上设有用以对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提供回弹力的缓冲结构3。如图3所示,模具,包括下模组件4及上冲组件5,所述下模组件4上设有下模垫板401,所述下模垫板401上设有安装固定板402,所述安装固定板402上设有脱料组件403,所述脱料组件403为如上所述的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进一步地,所述上冲组件5上设有上冲固定板501,所述上冲固定板501朝向所述下模组件4的一面设有能对产品进行打凹加工的冲头50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浮动脱料板及第二浮动脱料板,通过脱料板的上升运动对浮动块减少压力,使浮块受弹簧的作用力而上升,从而将产品从凹模内脱离出来。浮动块为整体式,在脱料过程中不会出现受力不一致而产生的产品变形。减少了调模具的时间,增加的产品良率,另外也不会出现产品无法脱料导致的变形,因产品加工品质的提升,同时对模具的损害也更少,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模具因损坏而造成生产的停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专利技术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及模具

【技术保护点】
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浮动脱料板(1),其上设有能方便产品打凹后脱料的脱料结构,所述脱料结构包括能同时将产品进行脱料的中部脱料结构(1a)及两侧脱料结构(1b);第二浮动脱料板(2),其与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配合连接,用以辅助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脱料。

【技术特征摘要】
1.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浮动脱料板(1),其上设有能方便产品打凹后脱料的脱料结构,所述脱料结构包括能同时将产品进行脱料的中部脱料结构(1a)及两侧脱料结构(1b);第二浮动脱料板(2),其与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配合连接,用以辅助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脱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脱料板(1)为SLD材料或SKD11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动脱料板(2)为SLD材料或SKD11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凹模脱料的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脱料结构(1a)及两侧脱料结构(1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剑辉刘榕李伟尹红霞李嘉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