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662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下模,下模内安装有型芯,上模内设有上模仁,型芯嵌设于上模仁中,上模仁与型芯间的缝隙宽度为连体杯的壁厚;上模仁的内底面设有至少两个注胶口,型芯整体呈圆台状结构并开设有V型槽,上模仁内设置V型隔板,V型隔板嵌设于V型槽内,型芯与上模仁间的多个位置上的水平缝隙宽度相对于连体杯预设的规则壁厚值进行了调整。其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型芯的外表面进行厚度补偿操作,使得多点进胶注塑不规则的连体杯时能够解决多点进胶引起了型芯上下流长比不一致、模腔压力增加导致型芯内侧偏心增大、塑胶流畅比不一致导致模具中间困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
技术介绍
模具广泛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工业生产中,其成型方式主要分为挤压、注塑、吹塑等等。其中注塑机适用于各种塑胶类产品的生产制造,针对于常规的注胶产品,壁厚一般是有规律的,但涉及刀多点进胶,不规则的产品就会需要走胶补偿技术。如针对于薄壁连体杯类产品的制造,由于其生产中使用的型芯过高,注塑过程中由于料的流速不一致,容易导致型芯偏心,壁厚不均,最终导致生产率低,达不到正常合格率。此时,就需要根据过浇点的位置设计以及模具中塑胶的流长比,分析塑胶在注塑时胶注走向,实施胶注补偿技术。从而改变塑胶在模具中的走向,降低对型芯单方向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对型芯的外表面进行厚度补偿的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使得多点进胶注塑不规则的连体杯时能够解决多点进胶引起了型芯上下流长比不一致、模腔压力增加导致型芯内侧偏心增大、塑胶流畅比不一致导致模具中间困气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应用于制造连体杯的注塑机中,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和下模,下模的上端面内凹形成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内安装有纵向设置的与连体杯结构相配的型芯,上模的下端面内凹形成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内纵向竖立的设置有与型芯的形状相配的上模仁,型芯嵌设于上模仁中,并于上模仁的内侧壁与型芯的外侧壁之间的缝隙形成连体杯的整体结构,上模仁与型芯间的缝隙宽度为连体杯的壁厚;于上模仁的内底面设有至少两个注胶口,型芯整体呈圆台状结构,且型芯上开设有一个与连体杯的两个连接壁外轮廓形状相配的V型槽,上模仁内部设置有一个V型隔板,V型隔板嵌设于V型槽内,并于V型槽和V型隔板之间的缝隙形成两个连接壁的结构,连体杯在由上而下的方向上呈口部壁厚较薄而底部壁厚较厚的结构,且连体杯的壁厚均匀圆滑的循序过渡,型芯与上模仁间的多个位置上的水平缝隙宽度相对于连体杯预设的规则壁厚值进行了调整。较佳的,的多个位置包括型芯外侧壁上接近型芯下端面的位置、V型槽的内侧壁上接近型芯下端面的位置、型芯外侧壁上接近V型槽两侧开口处的位置,且厚度调整后的型芯的外壁厚度均由上而下圆滑均匀的过渡。较佳的,型芯与上模仁间任一位置上的水平缝隙宽度等于连体杯该位置上的壁厚,且预设的规则壁厚值为.mm,型芯外侧壁上接近型芯下端面的位置的水平缝隙宽度为0.59mm~0.97mm,V型槽的内侧壁上接近型芯下端面的位置的水平缝隙宽度为0.59mm~0.85mm,型芯外侧壁上接近V型槽两侧开口处的位置的水平缝隙宽度为0.64mm~1.05mm。较佳的,注胶口的数量为两个。较佳的,V型隔板将第二容置槽分隔为两个相同大小的容置空间,每个注胶口分别位于其中一个容置空间中。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型芯的外表面进行厚度补偿操作,使得多点进胶注塑不规则的连体杯时能够解决多点进胶引起了型芯上下流长比不一致、模腔压力增加导致型芯内侧偏心增大、塑胶流畅比不一致导致模具中间困气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的下模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的上模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的产品连体杯的仰视图;图4为图3中A-A视角的截面图;图5为图3中B-B视角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5对本技术提供的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作具体阐述。参阅图1,为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的下模的立体图;结合图2,为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的上模的立体图;以及图3,为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的产品连体杯的仰视图;以及图4,为图3中A-A视角的截面图;以及图5,为图3中B-B视角的截面图。且为清晰显示本实施例的结构特征,图中部分结构省略示出。并定义如图4中所示的方向为连体杯安置的方向,即连体杯的口部在上而底部在下。如图1至图5中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应用于制造连体杯的注塑机中,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2和下模1,下模1上端面内凹形成第一容置槽(图中未示出),第一容置槽内安装有纵向设置的与连体杯结构相配的型芯3,上模2下端面内凹形成第二容置槽(图中未示出),第二容置槽内纵向竖立的设置有与型芯3的形状相配的上模仁4,型芯3嵌设于上模仁4中,并于上模仁4的内侧壁与型芯3外侧壁之间的缝隙形成连体杯的整体结构,上模仁4与型芯3间的缝隙宽度为连体杯的壁厚;于上模仁4的内底面设有至少两个注胶口5,型芯3整体呈圆台状结构,且型芯3上开设有一个与连体杯的两个连接壁外轮廓形状相配的V型槽6,上模仁4内部设置有一个V型隔板7,V型隔板7嵌设于V型槽6内,并于V型槽6和V型隔板7之间的缝隙形成连体杯的两个连接壁8的结构,且连体杯在由上而下的方向上呈口部壁厚较薄而底部壁厚较厚的结构,且连体杯的壁厚均匀圆滑的循序过渡,相对应的,型芯3与上模仁4间的多个位置上的水平缝隙宽度相对于连体杯预设的规则壁厚值进行了调整,用以解决多点进胶引起了型芯3上下流长比不一致、模腔压力增加导致型芯3内侧偏心增大、塑胶流畅比不一致导致模具中间困气等问题,且上述的多个位置包括型芯3外侧壁上接近型芯3下端面的位置(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C)、V型槽6的内侧壁上接近型芯3下端面的位置(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D)、型芯3外侧壁上接近V型槽6两侧开口处的位置(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E),且厚度调整后的型芯3外壁厚度均由上而下圆滑均匀的过渡,从而实现对不规则产品的模具进行走胶补偿的操作。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的型芯3下端面为远离第一容置腔内底面的一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型芯3的外表面进行厚度补偿操作,使得多点进胶注塑不规则的连体杯时能够解决多点进胶引起了型芯3上下流长比不一致、模腔压力增加导致型芯3内侧偏心增大、塑胶流畅比不一致导致模具中间困气的问题。具体的,在上述位置C处,是形成连体杯的外周壁的位置,厚度补偿能够解决多点进胶引起了型芯3上下流长比不一致的问题,在位置D处,由于位于V型槽6中且与至少两个注胶口5的射胶位置距离最短,速度最快,厚度补偿能够解决由于模腔压力增加而导致型芯3内侧偏心增大的问题,在位置E处,同样通过厚度补偿能够解决因塑胶流畅比不一致而导致模具中间困气的问题。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任一位置上,型芯3与上模仁4间的水平缝隙宽度等于连体杯该位置上的壁厚,且上述的连体杯的预设的规则壁厚值为0.58mm,型芯3外侧壁上接近型芯3下端面的位置的水平缝隙宽度为0.59mm~0.97mm,V型槽6的内侧壁上接近型芯3下端面的位置的水平缝隙宽度为0.59mm~0.85mm,型芯3外侧壁上接近V型槽6两侧开口处的位置的水平缝隙宽度为0.64mm~1.05mm。值得指出的是,在周向方向上,壁厚也是均匀圆滑的循序过渡的,以制造出外壁光滑的连体杯。且如图4和图5中所示,图中表示的数值为连体杯制成后的各个位置的厚度。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注胶口5的数量为两个,V型隔板7将第二容置槽分隔为两个相同大小的容置空间,每个注胶口5分别位于其中一个容置空间中,使得注胶更为均匀可靠。以上所述仅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应用于制造连体杯的注塑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2)和下模(1),所述下模(1)的上端面内凹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安装有纵向设置的与连体杯结构相配的型芯(3),所述上模(2)的下端面内凹形成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纵向竖立的设置有与所述型芯(3)的形状相配的上模仁(4),所述型芯(3)嵌设于所述上模仁(4)中,并于所述上模仁(4)的内侧壁与所述型芯(3)的外侧壁之间的缝隙形成所述连体杯的整体结构,所述上模仁(4)与所述型芯(3)间的缝隙宽度为所述连体杯的壁厚;于所述上模仁(4)的内底面设有至少两个注胶口(5),所述型芯(3)整体呈圆台状结构,且所述型芯(3)上开设有一个与所述连体杯的两个连接壁外轮廓形状相配的V型槽(6),所述上模仁(4)内部设置有一个V型隔板(7),所述V型隔板(7)嵌设于所述V型槽(6)内,并于所述V型槽(6)和V型隔板(7)之间的缝隙形成两个所述连接壁(8)的结构,所述连体杯在由上而下的方向上呈口部壁厚较薄而底部壁厚较厚的结构,且所述连体杯的壁厚均匀圆滑的过渡,所述型芯(3)与上模仁(4)间的多个位置上的水平缝隙宽度相对于所述连体杯预设的规则壁厚值进行了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型芯薄壁连体杯模具机构,应用于制造连体杯的注塑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2)和下模(1),所述下模(1)的上端面内凹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安装有纵向设置的与连体杯结构相配的型芯(3),所述上模(2)的下端面内凹形成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纵向竖立的设置有与所述型芯(3)的形状相配的上模仁(4),所述型芯(3)嵌设于所述上模仁(4)中,并于所述上模仁(4)的内侧壁与所述型芯(3)的外侧壁之间的缝隙形成所述连体杯的整体结构,所述上模仁(4)与所述型芯(3)间的缝隙宽度为所述连体杯的壁厚;于所述上模仁(4)的内底面设有至少两个注胶口(5),所述型芯(3)整体呈圆台状结构,且所述型芯(3)上开设有一个与所述连体杯的两个连接壁外轮廓形状相配的V型槽(6),所述上模仁(4)内部设置有一个V型隔板(7),所述V型隔板(7)嵌设于所述V型槽(6)内,并于所述V型槽(6)和V型隔板(7)之间的缝隙形成两个所述连接壁(8)的结构,所述连体杯在由上而下的方向上呈口部壁厚较薄而底部壁厚较厚的结构,且所述连体杯的壁厚均匀圆滑的过渡,所述型芯(3)与上模仁(4)间的多个位置上的水平缝隙宽度相对于所述连体杯预设的规则壁厚值进行了调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北仑恒奇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