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铝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45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性能铝型材,包括铝型材本体,铝型材本体为截面呈H型的结构,其中铝型材本体的两个侧板的内侧与底板为倾斜设置,其夹角α为92.2°,配合侧板端部向内相对设置的两个凸起,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卡嵌并,方便装配,另外在其中一个侧板的外侧还有两个折板,两个折板均为截面呈L型的结构,一上一下分别垂直于侧板,并且两个折板的折边相对设置,这种结构与其它的部件配合起来更方便,适用于多组件的组合,并且部不会发生松动,保证连接组合时的相对稳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适合多组件的组合装配,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铝型材
本技术涉及一种铝型材,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性能铝型材。
技术介绍
铝型材因为铝本身自由的抗腐蚀性、优良的电导率和热导量率、非铁磁性、优良的可机加工性和可成型性、极高的回收性,在工业和建筑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铝型材行业快速发展。因为铝型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不同领域的铝型材的结构和外观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铝型材也存在强度不够高,易变形等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外观和结构设计以改良铝型材的缺陷铝型材生产应用中的一个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铝型材,具有更好的装配性能和卡接性能,可作为良好的卡接和连接部件,与其他部件进行组合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性能铝型材,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型材本体,所述铝型材本体包括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端且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外侧面均与所述底板为垂直设置关系,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底板构成H型结构,所述左侧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右侧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底板为倾斜设置关系,所述左侧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右侧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底板构成的夹角为α,所述左侧板的下部内侧面和所述右侧板的下部内侧面与所述底板为垂直设置关系,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内侧面分别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上端,所述凸起向相对的方向延伸;所述右侧板的外侧设有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垂直于所述右侧板设置,所述第一折板为截面呈L型的结构,所述第一折板的折边垂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二折板为截面呈L型的结构,所述第二折板的折边垂直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二折边为上下相对设置的关系;上述一种高性能铝型材,其中,所述夹角α为92.2°;上述一种高性能铝型材,其中,所述第一折边的宽度为W1,所述第二折边的宽度为W2,W1>W2;上述一种高性能铝型材,其中,所述第一折边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折边的高度为H2,H1<H2;上述一种高性能铝型材,其中,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右侧板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倒角,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倒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的一种高性能铝型材,包括铝型材本体,铝型材本体为截面呈H型的结构,其中铝型材本体的两个侧板的内侧与底板为倾斜设置,其夹角α为92.2°,配合侧板端部向内相对设置的两个凸起,使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卡嵌并,方便装配,另外在其中一个侧板的外侧还有两个折板,两个折板均为截面呈L型的结构,一上一下分别垂直于侧板,并且两个折板的折边相对设置,这种结构与其它的部件配合起来更方便,适用于多组件的组合,并且部不会发生松动,保证连接组合时的相对稳定;本技术,设计巧妙,适合多组件的组合装配,简单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I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一种高性能铝型材,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型材本体1,所述铝型材本体1包括底板2、左侧板3和右侧板4,所述左侧板3与所述右侧板4分别位于所述底板2的两端且所述左侧板3与所述右侧板4的外侧面均与所述底板2为垂直设置关系,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与所述底板2构成H型结构,所述左侧板3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右侧板4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底板2为倾斜设置关系,所述左侧板3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右侧板4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底板2的上端面构成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α为92.2°;所述左侧板3的下部内侧面和所述右侧板4的下部内侧面与所述底板2为垂直设置关系,所述左侧板3与所述右侧板4的内侧面分别设有凸起5,所述凸起5位于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板3与所述右侧板4的上端,所述凸起5向相对的方向延伸;所述右侧板4的外侧设有第一折板6和第二折板7,所述第一折板6与所述第二折板7垂直于所述右侧板4设置,所述第一折板6为截面呈L型的结构,所述第一折板6的折边垂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二折板7为截面呈L型的结构,所述第二折板7的折边垂直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折边6与所述第二折边7为上下相对设置的关系;所述第一折边6的宽度为W1,所述第二折边7的宽度为W2,W1>W2;所述第一折边6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折边7的高度为H2,H1<H2;上述一种高性能铝型材,所述第一折边6和所述第二折边7与所述右侧板4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倒角,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4与所述底板2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倒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的一种高性能铝型材,包括铝型材本体,铝型材本体为截面呈H型的结构,其中铝型材本体的两个侧板的内侧与底板为倾斜设置,其夹角α为92.2°,配合侧板端部向内相对设置的两个凸起,使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卡嵌并,方便装配,另外在其中一个侧板的外侧还有两个折板,两个折板均为截面呈L型的结构,一上一下分别垂直于侧板,并且两个折板的折边相对设置,这种结构与其它的部件配合起来更方便,适用于多组件的组合,并且部不会发生松动,保证连接组合时的相对稳定;本技术,设计巧妙,适合多组件的组合装配,简单实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性能铝型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性能铝型材,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型材本体,所述铝型材本体包括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端且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外侧面均与所述底板为垂直设置关系,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底板构成H型结构,所述左侧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右侧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底板为倾斜设置关系,所述左侧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右侧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底板构成的夹角为α,所述左侧板的下部内侧面和所述右侧板的下部内侧面与所述底板为垂直设置关系,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内侧面分别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上端,所述凸起向相对的方向延伸;所述右侧板的外侧设有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垂直于所述右侧板设置,所述第一折板为截面呈L型的结构,所述第一折板的折边垂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二折板为截面呈L型的结构,所述第二折板的折边垂直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二折边为上下相对设置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铝型材,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型材本体,所述铝型材本体包括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端且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外侧面均与所述底板为垂直设置关系,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底板构成H型结构,所述左侧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右侧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底板为倾斜设置关系,所述左侧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右侧板的上部内侧面与所述底板构成的夹角为α,所述左侧板的下部内侧面和所述右侧板的下部内侧面与所述底板为垂直设置关系,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内侧面分别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的上端,所述凸起向相对的方向延伸;所述右侧板的外侧设有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垂直于所述右侧板设置,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源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