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中伟专利>正文

一种注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41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油管。该注油管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在连接头上插接一个进气管,进气管在连接头内的一侧成扁平嘴设置,另一侧通过帽盖固定在连接头外侧,这样当连接头与加油壶旋接后,由于扁平嘴两侧边紧靠在一起只留一丝缝隙,形成了油壶里的油不会从进气管漏出,但当油壶里气压小于外面空气压力时,空气就会从进气管挤入油壶内,使油壶内的空气压力与外界空气压力保持一致,注油管即可顺畅注油,使用方便、提高效率,无需像现有的注油管一样从机器注油口中反复拔出和塞入注油管来完成注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油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油箱注油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旋接加油壶后不会使加油壶成真空状的注油管。
技术介绍
很多机器的齿轮箱、变速箱需经常更换润滑油,而有很多机器的齿轮箱、变速箱的加油口是设在机器的角落处的,直接使用壶装的润滑油对机器注油是无法加注的,往往需要在加油壶口连接一软管,再把加油壶倒立往机器里注油。而现有的注油管上都没有设置进空气管,加一会油后加油壶里就会缺少空气,成真空状态,这样就无法再把油注入到机器里去,必须从机器中抽出注油管,让加油壶里进些空气再继续注油,使用起来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注油管使用时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接加油壶后不会使加油壶成真空状的注油管,提升使用方便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注油管,包括空心软管、连接头和垫圈,连接头顶部开口内部空心,连接头空心内壁上设有旋接螺纹,垫圈置在与连接头顶部相对的连接头底部,且连接头底部与空心软管相连通,以及,注油管还包括一空心柱形进气管,进气管一侧管口与帽盖连接,进气管另一侧管口向外延伸有带缝隙开口的扁平嘴,帽盖及扁平嘴均与进气管连通,且帽盖与进气管的外侧连接处设有圈形卡槽,连接头底部设进气管口,扁平嘴侧的进气管穿过进气管口进入连接头内,且圈形卡槽卡着进气管口,帽盖紧贴着连接头外侧。进一步地,空心软管其上一段或者多段为波纹管。上述设计便于空心软管的弯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连接头上插接进气管,且进气管扁平嘴侧使用时置入加油壶内,由于扁平嘴的设计,使加油壶内的油很难从此设计流出,而当加油壶的气压较小后,由扁平嘴有缝隙,就会把外部的空气吸入加油壶内增压,油壶内的空气压力与外界空气压力保持一致,注油管即可顺畅注油。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零件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空心软管;102、连接头;103、垫圈;104、旋接螺纹;105、进气管;106、帽盖;107、扁平嘴;108、卡槽;109、波纹管;110、进气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示出了一种注油管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一种注油管包括空心软管101、连接头102、垫圈103、进气管105、帽盖106及扁平嘴107,上述空心软管101为塑料软管,其中间间隔设有两段波纹管109,上述空心软管101左侧连接连接头102,连接头102为左侧也就是使用时的顶部开口内部空心的圆柱体,连接头102内部设有旋接螺纹104,用于与加油壶旋接,且上述垫圈103置在连接头102右侧也就是连接头使用时的底部,这样连接头102旋接加油壶后密封效果较好,进一步地,上述空心软管101与连接头102右侧连通,这样才能通过连接头102与加油壶旋接后,加油壶内的油过连接头102及空心软管101至油箱内,而上述的进气管105则优选圆柱体或是椭圆柱体橡胶管,中间空心,上述帽盖106连通在进气管105左侧,上述进气管105右侧成或连接带缝隙开口的扁平嘴107,这样连接头102右竖直面也就是底部面上开进气管口110时,扁平嘴107侧的进气管105穿过进气管口110进入连接头102内,且设在帽盖106与进气管15的外侧连接处的圈形卡槽108卡着进气管口110,帽盖106紧贴着连接头102外侧固定;使用时连接头102与加油壶口旋紧,把空心软管101塞入机器加油箱注油口内,由于空心软管101上有两段波纹管109,空心软管101置在或进入加油箱内时就会便于弯曲,然后提起油壶,使油壶底朝上,油壶口朝下,由于进气管105的扁平嘴107端也在油壶内,且扁平嘴107两侧边紧靠在一起只留一丝缝隙,这样就形成了油壶里的油不会从进气管105漏出,但当油壶里气压小于外面空气压力时,空气就会从进气管105挤入油壶内,使油壶内的空气压力与外界空气压力保持一致,注油管即可顺畅注油,使用方便、提高效率,无需像现有的注油管一样从机器注油口中反复拔出和塞入注油管来完成注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改变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注油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油管,包括空心软管、连接头和垫圈,所述连接头顶部开口内部空心,连接头空心内壁上设有旋接螺纹,垫圈置在与连接头顶部相对的连接头底部,且连接头底部与空心软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管还包括一空心柱形进气管,进气管一侧管口与帽盖连接,进气管另一侧管口向外延伸有带缝隙开口的扁平嘴,帽盖及扁平嘴均与进气管连通,且帽盖与进气管的外侧连接处设有圈形卡槽,所述连接头底部设进气管口,扁平嘴侧的进气管穿过进气管口进入连接头内,且圈形卡槽卡着进气管口,帽盖紧贴着连接头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油管,包括空心软管、连接头和垫圈,所述连接头顶部开口内部空心,连接头空心内壁上设有旋接螺纹,垫圈置在与连接头顶部相对的连接头底部,且连接头底部与空心软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管还包括一空心柱形进气管,进气管一侧管口与帽盖连接,进气管另一侧管口向外延伸有带缝隙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中伟
申请(专利权)人:胡中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