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阴极板起吊翻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620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08:20
一种阴极板起吊翻面机构,解决人工搬运和翻转阴极底板的传统作业方式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操作安全性差,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包括起吊架,其特征在于:由L型吊架主体构成的起吊架,通过上滑动限位辊和下滑动限位辊,滑动连接在滑动梁上;起吊架的下端设置升降控制杆,升降控制杆的前端设置驱动连杆;驱动连杆的上铰接部设置铰接连杆,铰接连杆的一端与驱动连杆的上铰接部相铰接,铰接连杆的中部与起吊架的连杆铰接部相铰接;铰接连杆的另一端设置翻面转动杆,翻面转动杆下端的转动连接头上设置起吊夹爪。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灵活,使用安全可靠;能够减少操作人员的数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A kind of cathode plate hoisting mechanism

A cathode plate lifting and turning mechanism solves the problem of labor intensity and poor operation safety,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cluding a hang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main body consists of L type hanger hanger frame, limiting roller and a lower sliding limit roller through the slide in sliding connection with the sliding beam; the lower lifting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lever, the front lifting control rod is hing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set driven; drive rod is provided the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rod is driven on the hinge part is hinged with a connecting rod hinged with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hanger is hinged; the other end is hing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set over the rotating rod, rotating connecting head is arranged on the lifting claw over rotating rod. Its design is reasonable,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the operation is flexible, and the use is safe and reliable. It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operators,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阴极板起吊翻面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阴极板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作业效率高,操作灵活,使用安全可靠的阴极板起吊翻面机构。
技术介绍
电解金属是将阳极板与阴极板一同置于电解质溶液中,通电后,根据正负极电解作用,阳离子向阴极板移动,在阴极板得到电子,进而还原出金属;阴离子向阳极板移动,在阳极板失去电子,从而被氧化。金属电解所用的阴极板,是由阴极底板和阴极导电横梁两部分组成。阴极底板与导电横梁同为铝材质,需要利用气体保护焊、将阴极底板与导电横梁焊接在一起。现有的焊接过程是:使用焊枪对阴极底板和导电横梁连接部位的一侧进行焊接;并且,在焊接连接部位的另外一面时,需要通过完全人工的作业方式对阴极底板进行搬运和翻转。这种传统的焊接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操作安全性差,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故有必要对现有阴极板焊接的翻面方式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作业效率高,操作灵活,使用安全可靠的阴极板起吊翻面机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阴极板起吊翻面机构包括起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架由L型吊架主体构成,L型吊架主体的下折弯段的端部设置有升降杆铰接部;L型吊架主体的上折弯段的中部设置有连杆铰接部,L型吊架主体上折弯段的端部设置有上滑动限位辊和下滑动限位辊;起吊架通过上滑动限位辊和下滑动限位辊,滑动连接在滑动梁上;所述起吊架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控制杆,升降控制杆由升降杆主体构成,升降杆主体的前端分别设置有驱动杆下铰接孔和吊架铰接孔;升降控制杆通过吊架铰接孔与起吊架下端的升降杆铰接部相铰接;升降控制杆的前端还设置有驱动连杆,驱动连杆由竖直布置的驱动杆主体构成,驱动杆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上铰接部,驱动杆主体的下端设置有下铰接部;驱动连杆通过下铰接部的升降杆铰接孔与升降控制杆的驱动杆下铰接孔相铰接;所述驱动连杆的上铰接部设置有铰接连杆,铰接连杆由铰接杆主体构成,铰接杆主体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杆上铰接孔,铰接杆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提升铰接孔,铰接杆主体的中部设置有中部铰接孔;铰接连杆的一端通过驱动杆上铰接孔与驱动连杆的上铰接部相铰接,铰接连杆的中部则通过中部铰接孔与起吊架的连杆铰接部相铰接;所述铰接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翻面转动杆,翻面转动杆由转杆杆体构成,转杆杆体的下端设置有转动连接头;所述翻面转动杆的上端与铰接连杆的提升铰接孔相铰接;翻面转动杆下端的转动连接头上设置有起吊夹爪。所述翻面转动杆上设置有提升架,提升架由提升套筒构成,提升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向下布置的三角架,三角架的下部为水平布置的夹爪铰接轴,三角架的中部镂空为连接头容置部;提升套筒外壁的上部还设置有钢丝连接耳板;提升架通过提升套筒套接在翻面转动杆的转杆杆体的外侧,且翻面转动杆下端的转动连接头位于提升架的连接头容置部内;所述转动连接头上设置的起吊夹爪由交叉布置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构成,第一夹爪包括设置有窄爪插接腔的宽爪体,宽爪体的中部设置有夹爪铰接孔,宽爪体的下端设置有长夹板,宽爪体的上端设置有短杆铰接部Ⅰ;第二夹爪包括窄爪体,窄爪体的中部设置有夹爪铰接套,窄爪体的下端设置有长夹板,窄爪体的上端设置有短杆铰接部Ⅱ;所述第二夹爪插接在第一夹爪的窄爪插接腔内;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分别通过夹爪铰接孔和夹爪铰接套、交叉铰接在提升架下部的夹爪铰接轴上;第一夹爪的短杆铰接部Ⅰ、以及第二夹爪的短杆铰接部Ⅱ,分别通过短连接杆与转动连接头的两侧相铰接;所述与升降控制杆前端相铰接的驱动连杆的下铰接部设置有夹爪控制杆,夹爪控制杆由U型折弯杆构成,U型折弯杆的一端设置有提拉把手,U型折弯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钢丝紧固部;夹爪控制杆通过U型折弯杆的中间段、铰接在驱动连杆下铰接部的夹爪杆安装孔内;所述夹爪控制杆与提升架之间设置有提拉钢丝,提拉钢丝的一端与夹爪控制杆的钢丝紧固部相连,提拉钢丝的另一端与提升架上部的钢丝连接耳板相连,且提拉钢丝沿着驱动连杆、铰接连杆和翻面转动杆连续布置。以通过夹爪控制杆向下的摆动来拉动提拉钢丝,进而向上提拉翻面转动杆上套设的提升架;并利用提升架夹爪铰接轴的上升、来驱动交叉铰接在其上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分开,从而方便起吊夹爪对阴极板的夹持和翻面。所述铰接连杆端部与竖直布置的翻面转动杆上端之间,设置有连接体;连接体通过一端设置的铰接杆铰接部,与铰接连杆的提升铰接孔相铰接;连接体还通过另一端设置的转动杆铰接部,与翻面转动杆上端的连体铰接孔相铰接。以在提拉钢丝拉动提升架提升套筒、在翻面转动杆转杆杆体上滑动时,提高动作的灵活性,进而确保对起吊夹爪的控制效果。所述沿驱动连杆、铰接连杆和翻面转动杆连续布置的提拉钢丝的各折弯转向部位,分别设置有钢丝导向轮。以在为提拉钢丝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同时,保证提升架的顺畅动作。所述起吊架的L型吊架主体上折弯段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导向辊。以对起吊架在滑动梁上的滑移进行导向。所述滑动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耐磨层。以延长滑动梁的使用寿命,并提升起吊架滑动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由L型吊架主体构成的起吊架,起吊架通过上滑动限位辊和下滑动限位辊,滑动连接在滑动梁上;起吊架的下端设置由升降杆主体构成的升降控制杆,升降控制杆通过吊架铰接孔与起吊架下端的升降杆铰接部相铰接;升降控制杆的前端还设置由驱动杆主体构成的驱动连杆;驱动连杆通过下铰接部的升降杆铰接孔与升降控制杆的驱动杆下铰接孔相铰接;驱动连杆的上铰接部设置由铰接杆主体构成的铰接连杆,铰接连杆的一端通过驱动杆上铰接孔与驱动连杆的上铰接部相铰接,铰接连杆的中部则通过中部铰接孔与起吊架的连杆铰接部相铰接;铰接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翻面转动杆,翻面转动杆由转杆杆体构成,转杆杆体的下端设置有转动连接头,转动连接头上设置有起吊夹爪;翻面转动杆的上端与铰接连杆端部的提升铰接孔相铰接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灵活,使用安全可靠;该阴极板起吊翻面机构与传统的阴极板焊接翻面方式相比,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是图1中的起吊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升降控制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驱动连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的夹爪控制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的铰接连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的连接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的翻面转动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2中的提升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2中的第一夹爪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2中的第二夹爪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序号说明:1滑动梁、2起吊架、3夹爪控制杆、4升降控制杆、5驱动连杆、6提拉钢丝、7铰接连杆、8连接体、9翻面转动杆、10提升架、11起吊夹爪、12第一夹爪、13第二夹爪、14短连接杆、15L型吊架主体、16升降杆铰接部、17连杆铰接部、18侧导向辊、19上滑动限位辊、20下滑动限位辊、21升降杆主体、22吊架铰接孔、23驱动杆下铰接孔、24驱动杆主体、25下铰接部、26升降杆铰接孔、27夹爪杆安装孔、28上铰接部、29U型折弯杆、30提拉把手、31钢丝紧固部、32铰接杆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阴极板起吊翻面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阴极板起吊翻面机构,包括起吊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架(2)由L型吊架主体(15)构成,L型吊架主体(15)的下折弯段的端部设置有升降杆铰接部(16);L型吊架主体(15)的上折弯段的中部设置有连杆铰接部(17),L型吊架主体(15)上折弯段的端部设置有上滑动限位辊(19)和下滑动限位辊(20);起吊架(2)通过上滑动限位辊(19)和下滑动限位辊(20),滑动连接在滑动梁(1)上;所述起吊架(2)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控制杆(4),升降控制杆(4)由升降杆主体(21)构成,升降杆主体(21)的前端分别设置有驱动杆下铰接孔(23)和吊架铰接孔(22);升降控制杆(4)通过吊架铰接孔(22)与起吊架(2)下端的升降杆铰接部(16)相铰接;升降控制杆(4)的前端还设置有驱动连杆(5),驱动连杆(5)由竖直布置的驱动杆主体(24)构成,驱动杆主体(24)的上端设置有上铰接部(28),驱动杆主体(24)的下端设置有下铰接部(25);驱动连杆(5)通过下铰接部(25)的升降杆铰接孔(26)与升降控制杆(4)的驱动杆下铰接孔(23)相铰接;所述驱动连杆(5)的上铰接部(28)设置有铰接连杆(7),铰接连杆(7)由铰接杆主体(32)构成,铰接杆主体(32)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杆上铰接孔(33),铰接杆主体(32)的另一端设置有提升铰接孔(36),铰接杆主体(32)的中部设置有中部铰接孔(35);铰接连杆(7)的一端通过驱动杆上铰接孔(33)与驱动连杆(5)的上铰接部(28)相铰接,铰接连杆(7)的中部则通过中部铰接孔(35)与起吊架(2)的连杆铰接部(17)相铰接;所述铰接连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翻面转动杆(9),翻面转动杆(9)由转杆杆体(39)构成,转杆杆体(39)的下端设置有转动连接头(41);所述翻面转动杆(9)的上端与铰接连杆(7)的提升铰接孔(36)相铰接;翻面转动杆(9)下端的转动连接头(41)上设置有起吊夹爪(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阴极板起吊翻面机构,包括起吊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架(2)由L型吊架主体(15)构成,L型吊架主体(15)的下折弯段的端部设置有升降杆铰接部(16);L型吊架主体(15)的上折弯段的中部设置有连杆铰接部(17),L型吊架主体(15)上折弯段的端部设置有上滑动限位辊(19)和下滑动限位辊(20);起吊架(2)通过上滑动限位辊(19)和下滑动限位辊(20),滑动连接在滑动梁(1)上;所述起吊架(2)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控制杆(4),升降控制杆(4)由升降杆主体(21)构成,升降杆主体(21)的前端分别设置有驱动杆下铰接孔(23)和吊架铰接孔(22);升降控制杆(4)通过吊架铰接孔(22)与起吊架(2)下端的升降杆铰接部(16)相铰接;升降控制杆(4)的前端还设置有驱动连杆(5),驱动连杆(5)由竖直布置的驱动杆主体(24)构成,驱动杆主体(24)的上端设置有上铰接部(28),驱动杆主体(24)的下端设置有下铰接部(25);驱动连杆(5)通过下铰接部(25)的升降杆铰接孔(26)与升降控制杆(4)的驱动杆下铰接孔(23)相铰接;所述驱动连杆(5)的上铰接部(28)设置有铰接连杆(7),铰接连杆(7)由铰接杆主体(32)构成,铰接杆主体(32)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杆上铰接孔(33),铰接杆主体(32)的另一端设置有提升铰接孔(36),铰接杆主体(32)的中部设置有中部铰接孔(35);铰接连杆(7)的一端通过驱动杆上铰接孔(33)与驱动连杆(5)的上铰接部(28)相铰接,铰接连杆(7)的中部则通过中部铰接孔(35)与起吊架(2)的连杆铰接部(17)相铰接;所述铰接连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翻面转动杆(9),翻面转动杆(9)由转杆杆体(39)构成,转杆杆体(39)的下端设置有转动连接头(41);所述翻面转动杆(9)的上端与铰接连杆(7)的提升铰接孔(36)相铰接;翻面转动杆(9)下端的转动连接头(41)上设置有起吊夹爪(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板起吊翻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面转动杆(9)上设置有提升架(10),提升架(10)由提升套筒(42)构成,提升套筒(42)的外壁上设置有向下布置的三角架(43),三角架(43)的下部为水平布置的夹爪铰接轴(44),三角架(43)的中部镂空为连接头容置部(45);提升套筒(42)外壁的上部还设置有钢丝连接耳板(46);提升架(10)通过提升套筒(42)套接在翻面转动杆(9)的转杆杆体(39)的外侧,且翻面转动杆(9)下端的转动连接头(41)位于提升架(10)的连接头容置部(45)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晋楠金永万王莉莉王巍巍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新利兴有色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