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522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在展开状态下呈矩形或圆角矩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及折叠机构,包括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和与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二转动组件,第一、第二转动组件均包括滑板、转轴和连杆,滑板至少部分的收容在壳体内并可相对壳体滑动伸缩,转轴设置在滑板上,连杆的第一端滑动铰接在转轴上,第二端与壳体转动连接。上述折叠机构使可折叠移动终端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屏的展开与折叠,且不破坏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外观完整性。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which comprises a flexible display, the flexible display area is rectangular or rounded rectangle in the unfolded state; the first and second housings, the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shell; and the fold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housing including a first rotating the components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hell second rotating component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components including plate, shaft and rod, slide at least partially accommodated in the shell and a sliding telescopic shaft relative to the housing, set up on the board, the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on the end of the sliding shaft, and second ends of the shell rotatably connected. The folding mechanism enables the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to realize the expansion and folding of the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and does not destroy the appearance integrity of the folding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柔性显示屏具有可弯折的性能,这就使得搭载柔性显示屏的智能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之间实现切换成为可能。移动终端在展开状态时面向用户的一侧和背向用户的一侧长度相等,然而在折叠状态时,却因移动终端本身的厚度导致原来长度相等的两侧存在差值,这就要求可折叠移动终端需要适应不同状态时两侧的长度差异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可折叠移动终端适应于不同状态下因自身厚度而产生的相对两个侧面的尺寸变化。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在展开状态下呈矩形或圆角矩形;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及折叠机构,包括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和与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滑板、第一转轴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滑板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一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一壳体滑动伸缩,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滑板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滑动铰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二端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滑板、第二转轴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滑板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二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二壳体滑动伸缩,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滑板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滑动铰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端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联动件,所述联动件上设置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在第一穿孔中,所述第二转轴穿设在第二穿孔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滚柱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板上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一滚柱抵接在第一壳体与第一滑板上,第一滑板相对第一壳体伸缩时,第一滚柱可进入或脱离所述第一凹槽。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滚柱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板上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弹簧和第二滚柱抵接在第二壳体与第二滑板上,第二滑板相对第二壳体伸缩时,第二滚柱可进入或脱离所述第二凹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套设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滑块转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与第一滑板连接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一滑板之间;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与第二滑板连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支架与第二滑板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内的第一弹片,第一弹片对应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个极限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卡合位;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内的第二弹片,第二弹片对应所述第二滑块的两个极限位置分别设置第二卡合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前壳和第一后壳,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二前壳和第二后壳,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第一前壳和第二前壳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壳和第一滑板上设置分别对应的第一卡齿和第一缺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前壳和第二滑板上设置分别对应的第二卡齿和第二缺口。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片和两个压块,所述连接片横跨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且连接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压块相对滑动连接在第一前壳和第二前壳上,其中压块与连接片的相对位置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折叠过程中发生改变。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装饰块,所述装饰块连接第一前壳和第二前壳,并位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两端。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条,所述支撑条设置在第一滑板与第二滑板之间的缝隙内,用于与第一滑板、第二滑板一起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的顶面朝向所述柔性显示屏且为弧面。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通过折叠机构可吸收可折叠移动终端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相对两个侧面的尺寸差异变化,并且可折叠移动终端具有外观完整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内的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折叠机构的主视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折叠机构去除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折叠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图7中部分结构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图9为图7中部分结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去除柔性显示屏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结构的部分主视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线A-A的剖视示意图。图13为图10所示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且视角为后视。图14为图11所示结构去除折叠机构中的部分元件后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后视图。图16为折叠机构中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装饰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装饰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去除柔性显示屏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4所示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所示折叠机构的主视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半展开状态(或半折叠状态)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4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10、折叠机构20和壳组件30。壳组件30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其中折叠机构20连接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之间,柔性显示屏10设置在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上。图1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相对折叠机构20对称。如图19所示,当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相对折叠机构20转动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10在移动终端的外侧。如图1所示,在展开状态时,壳组件30朝向柔性显示屏10的一侧的延伸长度(图1中X轴方向的尺度)与背向柔性显示屏10的一侧的延伸长度(图1中X轴方向的尺度)相同,而如图19所示,壳组件30因自身存在厚度(图1中Y轴方向的尺度),在折叠状态时,壳组件30朝向柔性显示屏10的一侧的延伸长度大于背向柔性显示屏10的一侧的延伸长度,通过设置折叠机构20可使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适应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时所产生的长度差异。所述第一壳体31包括互相结合的第一前壳311和第一后壳312,所述第二壳体32包括互相结合的第二前壳321和第二后壳322。结合的方式可以为螺锁、粘接、焊接等。所述柔性显示屏10设置在第一前壳311和第二前壳321上。所述柔性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在展开状态下可以是呈矩形状或圆角矩形状。第一前壳311和第一后壳312之间在Y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间距,同样,第二前壳321和第二后壳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折叠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在展开状态下呈矩形或圆角矩形;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及折叠机构,包括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和与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滑板、第一转轴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滑板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一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一壳体滑动伸缩,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滑板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滑动铰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二端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滑板、第二转轴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滑板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二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二壳体滑动伸缩,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滑板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滑动铰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端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在展开状态下呈矩形或圆角矩形;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及折叠机构,包括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和与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滑板、第一转轴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滑板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一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一壳体滑动伸缩,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滑板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滑动铰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二端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滑板、第二转轴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滑板至少部分的收容在第二壳体内并可相对第二壳体滑动伸缩,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滑板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滑动铰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端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联动件,所述联动件上设置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在第一穿孔中,所述第二转轴穿设在第二穿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滚柱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板上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一滚柱抵接在第一壳体与第一滑板上,第一滑板相对第一壳体伸缩时,第一滚柱可进入或脱离所述第一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滚柱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板上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弹簧和第二滚柱抵接在第二壳体与第二滑板上,第二滑板相对第二壳体伸缩时,第二滚柱可进入或脱离所述第二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套设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滑块转动连接。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煜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