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片驱动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为空心圆柱体,并在其圆周面上设有三根圆柱型支撑柱;在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上下端盖开有导线孔,端盖与壳体利用螺钉连接;贯穿壳体的叶轮轴与端盖转动相连,叶轮轴上对称安装若干与叶轮轴平行的叶片;在叶轮轴的两端各套装一片转子侧板,并在每片转子侧板的外侧布置若干个永磁体,利用套筒将转子侧板和叶轮轴夹紧;在上下端盖内表面固定设置线圈,此线圈包围在端盖内表面的定子绕组上。可实现海流能到电能的直接转换,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可节约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去掉了中间传动环节,提高了机械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片驱动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流能量收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将海流动能转换成电能的海流能量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海洋之中蕴藏着大量的能量,海洋能量主要包括海水动能、潮汐的能量、各处海水之间盐度差所含能量、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所含能量等,其中海水动能又分为波浪能和海流能。波浪、潮汐和海流作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具有以下特性:波浪为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是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起伏运动;潮汐是由于海水受到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力而产生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运动;海流是海水由风或者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引起的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目前已有一定关于海流能发电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针对海底水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海水流动以及由于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常用海流能发电方案为利用海流产生的冲击力带动水轮机以及发电机旋转,进而产生电能。该发电装置体积大,且必须迎着海流的方向固定安装,因此不适用于为水中移动的航行器等补充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叶片驱动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它能直接将海流动能转换为电能,结构紧凑,可替代现有的由水轮机和发电机同轴连接的海流发电装置,可以在任何方向的海流作用下进行无差别作业,从而实现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水下定位信标等水下装置的能量补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叶片驱动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空心圆柱体,并在其圆周面上仅设有三根圆柱型支撑柱,其余部分全部打通;在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上下端盖开有导线孔,端盖与壳体利用螺钉连接;贯穿壳体的叶轮轴与端盖转动相连,叶轮轴上对称安装若干与叶轮轴平行的叶片;在叶轮轴的两端各套装一片转子侧板,并在每片转子侧板的外侧布置若干个永磁体,利用套筒将转子侧板和叶轮轴夹紧;在上下端盖内表面固定设置线圈,此线圈包围在端盖内表面的定子绕组上。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上端盖内设有上轴承,在下端盖内设有下轴承,旋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轴承和下轴承相连。作为本技术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取消下端盖的导线孔,在壳体内部开导线孔,将下端盖的线圈接头引至上端盖导线孔并引出。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将叶片式涡轮机和发电机的功能高度融合为一体,可实现海流能到电能的直接转换,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可节约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去掉了中间传动环节,可提高机械效率。本技术可以适应各个方向的来流,不必随着海流方向的改变而调整装置的方向,有效提高海流能量的利用率;本技术可用于替代现有的由涡轮机和发电机组合的微型海流能量收集装置,特别是应用于长期在水下执行作业任务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图3是图1中B-B的剖面图;图中:1、上端盖,2、螺钉,3、永磁体,4、上套筒,5、上轴承,6、叶轮轴,7、转子侧板,8、发电线圈,9、线圈座,10、壳体,11、下套筒,12、下轴承,13、下端盖,14、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图3结合给出了一种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壳体10,在壳体10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上端盖1和下端盖13;在壳体10内分别设有叶轮轴6、转子侧板7、上套筒4、下套筒11等。在叶轮轴6上设置若干与叶轮轴平行的叶片14。上端盖1和下端盖13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线圈座9,并开有导线孔。在转子侧板7的一侧均匀安装了若干个永磁体3。上端盖1、下端盖14通过螺钉2与壳体10固定相连。上端盖1和下端盖13内分别设有线圈座9,在线圈座9上缠有发电线圈8。在上端盖1内设有上轴承5,在下端盖13内设有下轴承12,贯穿壳体10的叶轮轴6的上端利用上套筒4与上轴承5相连、下端利用下套筒11与下轴承12相连;叶轮轴6的轴心线与壳体10的轴心线相重叠。本技术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工作原理如下:当此装置浸没在水中并有任一方向来流时,水流通过壳体10上的开设的孔流入壳体10内部并冲击叶片14,使得叶片14围绕叶轮轴6做回转运动。永磁体3随转子侧板7做旋转运动,位于上端盖1和下端盖13内表面上的发电线圈8切割永磁体3所产生的磁力线,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产生感应电动势,发电线圈8通过上端盖1和下端盖13上开设的导线孔引出,为外部设备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片驱动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空心圆柱体,并在其圆周面上仅设有三根圆柱型支撑柱,其余部分全部打通;在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开有导线孔,端盖与壳体连接,其特征在于:贯穿壳体的叶轮轴与端盖转动相连,叶轮轴上对称安装若干与叶轮轴平行的叶片;在叶轮轴的两端各套装一片转子侧板,并在每片转子侧板的外侧布置若干个永磁体,利用套筒将转子侧板和叶轮轴夹紧;在上端盖和下端盖内表面固定设置线圈,此线圈包围在端盖内表面的定子绕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驱动的集成式海流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空心圆柱体,并在其圆周面上仅设有三根圆柱型支撑柱,其余部分全部打通;在壳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开有导线孔,端盖与壳体连接,其特征在于:贯穿壳体的叶轮轴与端盖转动相连,叶轮轴上对称安装若干与叶轮轴平行的叶片;在叶轮轴的两端各套装一片转子侧板,并在每片转子侧板的外侧布置若干个永磁体,利用套筒将转子侧板和叶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滔,张雲策,朱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