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包括和加热器传热连接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内腔,内腔中具有能够产生自然对流的导热气体,所述内腔中设置有将其划分成至少两个自然对流区域的中间层,每个自然对流区域内的导热气体在自然对流作用下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均匀温度分布,相邻的两个自然对流区域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精巧,将均热装置的内腔分成多个区域,每个自然对流区域中的导热气体由于温度差异产生自然对流来实现各自区域内的温度均匀化,并且利用中间层的良好导热形以及通孔的扩散性,使得导热气体进入到下一层自然对流区域后最大温差和最小温差逐步缩小,从而使得传递到成型模具上的温度能够保持均匀。
3D bending assembly heat sha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均热装置,尤其是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手机的创新不仅是为了提高设备的性能,而且在设计领域通过向客户呈现新颖的外观来吸引注意。最近的创新设计变化之一是弯曲盖板玻璃的边缘或中心来获得三维形状,近来,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在加热的同时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按压盖板玻璃来弯曲现有的二维平面状态下用于显示器前段的盖板玻璃。应用于当前智能手机的盖板玻璃通过使用3D弯曲技术被加工成特定的曲率和弯曲形状时,非常重要的是在现有的制造装置中,成型模具通过在加热板上移动,从而确保温度传递到模具上均匀性。如DaehoTech公司现有的韩国公开专利KR10-2016-0118746、公开专利10-2015-0046843和登记专利KR10-1648727以及61CNS公司的登记专利KR10-1163568等公开的技术来看,他们彼此采用不同的技术。诸如DaehoTech公司的装置,当温度和压力的控制施加一定程度后具有生产良率低的缺点,该低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每个阶段的温度,其在平面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应该在±2℃内是均匀的。为此,加热体和成型模具之间的均热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包括和加热器传热连接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内腔,内腔中具有能够产生自然对流的导热气体,所述内腔中设置有将其划分成至少两个自然对流区域的中间层,每个自然对流区域内的导热气体在自然对流作用下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均匀温度分布,相邻的两个自然对流区域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其中:所述中间层为1-3层。优选的,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其中:相邻中间层中距离所述加热器较远的中间层的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的温度差值小于距离所述加热器较近的中间层的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的温度差值。优选的,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其中:所述中间层是具有导热性能的金属层或陶瓷层。优选的,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其中:所述中间层是铜或钨或钼或氮化硅或氮化铝或碳化硅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其中:所述中间层上分布有一组毛细通孔。优选的,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其中:所述毛细通孔为圆形、椭圆形或正多边形。优选的,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其中:所述毛细通孔呈矩阵分布,所述毛细通孔中靠近所述中间层长度方向两侧的毛细通孔的尺寸大于其他区域的毛细通孔的尺寸。优选的,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其中:靠近所述中间层长度方向一侧的毛细通孔为一列,靠近中间层长度方向另一侧的毛细通孔为三列。优选的,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其中:相邻中间层上大尺寸毛细通孔一一对应,小尺寸毛细通孔相互错位。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技术设计精巧,将均热装置的内腔分成多个区域,每个自然对流区域中的导热气体由于温度差异产生自然对流来实现各自区域内的温度均匀化,并且利用中间层的良好导热形以及通孔的扩散性,使得导热气体进入到下一层自然对流区域后最大温差和最小温差逐步缩小,从而使得传递到成型模具上的温度能够保持均匀。通过对中间层上的毛细通孔的设计,从而保证具有最佳的对流和均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中间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技术揭示了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和加热器1传热连接的外壳2,所述加热器1为电阻棒加热器,所述外壳2具有内腔21,内腔21中具有能够产生自然对流的导热气体,所述内腔21中设置有将其划分成至少两个自然对流区域4的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3是具有导热性能的金属层或陶瓷层,优选所述中间层3是铜或钨或钼或氮化硅或氮化铝或碳化硅中的一种。进一步,所述中间层3为1-3层,更优选为3层,对应的,如附图1所示,它们将所述内腔21分成由下至上的4个自然对流区域4,每个自然对流区域4内的导热气体在自然对流作用下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均匀温度分布,并且,相邻中间层3中距离所述加热器1较远的中间层3的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的温度差值小于距离所述加热器1较近的中间层的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的温度差值。同时,相邻的两个自然对流区域4相互连通,具体的,如附图2所示,所述中间层3上分布有一组毛细通孔31,从而被其划分成的两个自然对流区域4通过毛细通孔31实现导热气体的流通。并且,所述毛细通孔31可以为各种形状,优选为圆形、椭圆形或正多边形,另外,为了使得每个自然对流区域4内的导热气体具有最佳的对流效果,所述毛细通孔31呈矩阵分布,所述毛细通孔31中靠近所述中间层3长度方向两侧的毛细通孔31的尺寸大于其他区域的毛细通孔31的尺寸,其中,大尺寸毛细通孔用于产生同层间对流,而小尺寸毛细通孔用于产生层间扩散。具体的,靠近所述中间层3长度方向一侧的毛细通孔为一列,靠近中间层3长度方向另一侧的毛细通孔为三列,并且,相邻中间层3上大尺寸毛细通孔一一对应,小尺寸毛细通孔相互错位。由于两侧大尺寸毛细通孔的数量差异较大导致通入的气流量具有较大差异,因而两侧具有气压差从而产生层间对流,同时,相互错位的小尺寸毛细通孔使得一层中的热气流能够充分对流均热后再从小尺寸毛细通孔中扩散到上一层中参与对流。使用本专利的均热装置时,以附图1为例,加热器1产生的热量加热所述外壳2,由于外壳2的不同区域与电阻棒的间距有远有近,因此在外壳上交替形成高温区和低温区,对应的,位于外壳2内的导热气体产生交替的温度差区域,从而产生导热气体的自然对流,使得最底层自然对流区域内的温度逐步均匀化,并且高温导热气体和低温导热气体同时使该自然对流区域上部的中间层3形成高温区和低温区,同时,该中间层3的高温区和低温区的温差小于外壳2与加热器1的接触面的高温区和低温区的温差,最底层自然对流区域内的均温导热气体通过其上方中间层3中的毛细通孔31进入到上一层的自然对流区域并再次进行对流均温,依次至外壳2的最顶部时,使得外壳2最顶部区域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相近,从而实现水平方向上的均匀温度分布。本技术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包括和加热器(1)传热连接的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具有内腔(21),内腔(21)中具有能够产生自然对流的导热气体,所述内腔(21)中设置有将其划分成至少两个自然对流区域(4)的中间层(3),每个自然对流区域(4)内的导热气体在自然对流作用下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均匀温度分布,相邻的两个自然对流区域(4)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包括和加热器(1)传热连接的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具有内腔(21),内腔(21)中具有能够产生自然对流的导热气体,所述内腔(21)中设置有将其划分成至少两个自然对流区域(4)的中间层(3),每个自然对流区域(4)内的导热气体在自然对流作用下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均匀温度分布,相邻的两个自然对流区域(4)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3)为1-3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中间层(3)中距离所述加热器(1)较远的中间层(3)的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的温度差值小于距离所述加热器(1)较近的中间层的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的温度差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3)是具有导热性能的金属层或陶瓷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弯曲装配均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赛万玉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