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382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包括:举升机构包括举升部件和平台;平台的下端面安装有平台支撑件;平台支撑件包括一第一圆柱结构和两支撑部件;平台支撑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靠近位于第一安装板下;安全杆包括第二圆柱结构、圆台结构、杆部;第二圆柱贯穿第一安装板,同时第二圆柱结构安装于第二安装板上;安全开关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上;第二安装板的下端面安装有螺旋升降装置。弹性部件一端置于螺旋升降装置,弹性部件贯穿第二安装板,弹性部件另一端安装于第一安装板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全开关与安全杆的配合,能够在举升机构卡死,螺旋式升降装置向下动作时,自动制动马达。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lifting mechanism and a power pla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a lifting mechanism and power device includes: the lif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lifting member and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installation platform; platform platform support platform; the support member comprises a first cylindrical structure and two supporting parts; platform supports the lower end surfac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the mounting plate near second in the first installation plate; the safety bar comprises second cylindrical structure, circular structure, rod; second cylinder through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while the second cylinder structure installed in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board; safety switch installed on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a screw lifting device is installed under the surface of the mounting plate second. One end of the elastic element is arranged on the screw lifting device, the elastic member through second elastic member mounting plate, the other end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safety switch and the safety bar with can be stuck in the lift mechanism, screw type lifting device moves downwards, automatic braking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举升机构的连接结构的
,尤其涉及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连接结构一般不具有保护动力装置的功能;此处动力装置指的是螺旋式升降装置、电动升降装置、气动升降装置等;当举升机构由于机械干涉卡死时候,动力装置向后退,导致动力装置的损坏。而现有的连接举升机构和动力装置的连接机构一般尺寸较大,容易在动作中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能够避免举升机构卡死时,动力装置继续动作,从而导致动力装置的损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其中,包括: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部件和平台,所述举升部件上安装有所述平台;平台支撑件,所述平台的下端面安装有所述平台支撑件;第一安装板,所述平台支撑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上端面靠近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面;安全杆,所述安全杆包括第二圆柱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圆柱结构上方的圆台结构、位于所述圆台结构上方的杆部;所述第二圆柱结构上端面与所述圆台结构的下端面一体成型,并且所述圆台结构的下端面小于所述圆台结构的上端面,所述圆台结构的外侧面倾斜向下;所述第二圆柱结构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同时所述第二圆柱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且所述安全开关的触发端位于所述圆台结构的外侧面的下方;螺旋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端面安装有所述螺旋升降装置;所述螺旋升降装置的一侧面安装有马达,所述螺旋升降装置的另一侧面安装有制动器,所述安全开关与所述制动器通信连接;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螺旋升降装置内,所述弹性部件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面。上述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平台支撑件包括一第一圆柱结构和两支撑部件;所述第一圆柱结构沿所述平台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支撑部件;所述第一圆柱结构的下端面与两所述支撑部件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述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马达通过接法兰与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螺旋升降装置传动连接。上述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螺旋升降装置的中部。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安全开关与安全杆的配合,能够在举升机构卡死,螺旋式升降装置向下动作时,自动制动马达,从而避免对螺旋式升降装置的损坏。2、本技术相比较现有的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连接方式,节省空间,方便各部件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的举升部件、平台支撑件、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安全杆和安全开关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安全杆、安全开关、螺旋升降装置、制动器和马达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安全杆、安全开关、螺旋升降装置、制动器和马达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的弹性部件、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附图中:11、举升部件;12、平台;2、平台支撑件;21、第一圆柱结构;22、支撑部件;3、第一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41、弹性部件;5、安全杆;51、第二圆柱结构;52、圆台结构;53、杆部;6、安全开关;71、制动器;72、马达;73、联轴器;74、螺旋升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的举升部件、平台支撑件、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安全杆和安全开关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安全杆、安全开关、螺旋升降装置、制动器和马达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安全杆、安全开关、螺旋升降装置、制动器和马达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的弹性部件、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示出了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机构,举升机构包括举升部件11和平台12,举升部件11上安装有平台12。平台支撑件2,平台12的下端面安装有平台支撑件2。第一安装板3,平台支撑件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3。第二安装板4,第二安装部4的上端面靠近位于第一安装板3的下端面;安全杆5,安全杆5包括第二圆柱结构51、位于第二圆柱结构51上方的圆台结构52、位于圆台结构52上方的杆部53;第二圆柱结构51上端面与圆台结构52的下端面一体成型,此时,圆台结构52的下端面小于圆台结构52的上端面,圆台结构52的外侧面倾斜向下;第二圆柱结构51贯穿第一安装板3,同时第二圆柱结构51安装于第二安装板4上。安全开关6,安全开关6安装于第一安装板3上,并且安全开关6的触发端位于圆台结构52的外侧面的下方。螺旋升降装置74,第二安装板4的下端面安装有螺旋升降装置74。螺旋升降装置74的一侧面安装有马达72,螺旋升降装置74的另一侧面安装有制动器71,安全开关6与制动器71通信连接。弹性部件41,弹性部件41的一端安装于螺旋升降装置74内,弹性部件41贯穿第二安装板4,弹性部件41的另一端安装于第一安装板3的下端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平台支撑件2包括一第一圆柱结构21和两支撑部件22;第一圆柱结构21沿平台1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支撑部件22;第一圆柱结构21的下端面与两支撑部件22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马达72通过接法兰与联轴器73传动连接,联轴器73与螺旋升降装置74传动连接。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弹性部件41位于螺旋升降装置74的中部。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工作原理,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4所示:通过控制马达72的正转与反转实现螺旋升降装置74的上升与下降,螺旋升降74上升时,会顶起举升机构;反之,螺旋升降装置74下降时,会使得举升机构下降。然而,举升机构可能会发生卡死的现象,使得第一安装板3与举升机构一起固定不动,此时马达72控制螺旋升降装置74下降时,会使得螺旋升降装置74受到损害。现在设置了安全杆5,安全杆5的一端贯穿第一安装板3,并且安全杆5的一端设置于第二安装板4;安全开关6设置于第一安装板3上,安全开关的触发端位于安全杆5的下方;当举升机构发生卡死,第一安装板3与举升机构一起固定不动,此时马达72控制螺旋升降装置74下降,会使得安全杆5随之下降,从而使得安全杆5触碰到安全开关6的触发端,安全开关6发送信号给制动器71,制动器71停止马达72的转动,避免了对螺旋升降装置74的损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部件和平台,所述举升部件上安装有所述平台;平台支撑件,所述平台的下端面安装有所述平台支撑件;第一安装板,所述平台支撑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端面靠近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面;安全杆,所述安全杆包括第二圆柱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圆柱结构上方的圆台结构、位于所述圆台结构上方的杆部;所述第二圆柱结构上端面与所述圆台结构的下端面一体成型,并且所述圆台结构的下端面小于所述圆台结构的上端面,所述圆台结构的外侧面倾斜向下;所述第二圆柱结构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同时所述第二圆柱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且所述安全开关的触发端位于所述圆台结构的外侧面的下方;螺旋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端面安装有所述螺旋升降装置;所述螺旋升降装置的一侧面安装有马达,所述螺旋升降装置的另一侧面安装有制动器,所述安全开关与所述制动器通信连接;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螺旋升降装置内,所述弹性部件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举升机构与动力装置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部件和平台,所述举升部件上安装有所述平台;平台支撑件,所述平台的下端面安装有所述平台支撑件;第一安装板,所述平台支撑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端面靠近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面;安全杆,所述安全杆包括第二圆柱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圆柱结构上方的圆台结构、位于所述圆台结构上方的杆部;所述第二圆柱结构上端面与所述圆台结构的下端面一体成型,并且所述圆台结构的下端面小于所述圆台结构的上端面,所述圆台结构的外侧面倾斜向下;所述第二圆柱结构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同时所述第二圆柱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且所述安全开关的触发端位于所述圆台结构的外侧面的下方;螺旋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端面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欣邓九林张文燕
申请(专利权)人:科大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