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奋平专利>正文

吊顶式楼道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379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其包括沿楼道的走向,布置于楼道顶部的一根轨道,设于所述轨道上的行走机构,以及与所述行走机构相连,而吊置在所述行走机构的下方,以具有随所述行走机构的滑动的座椅机构,于所述轨道内嵌装有固定布置的链条,于所述行走机构内设有电机驱动单元,以及适配于所述链条、并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链轮,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驱使下,所述链轮相对于所述链条转动,而使所述行走机构具有沿所述轨道的导向滑动。本吊顶式楼道电梯可实现老人的上下楼,且其不会带来采光或通风方便的麻烦,而能够克服采用轿厢式电梯结构的不足。

Ceiling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eiling type elevator corridor, including the corridor along the strike, a track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tairs, walking on the tracks, and connected with the walking mechanism, and hung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walking mechanism, in order to have a seat mechanism with the walking mechanism the slide, on the track are embedded with chain fixed layout, on the walk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motor drive unit, and an adaptation of the chain, and the motor drive sprocket drive unit connected to the motor drive unit, the drive, the wheel relative to the rotation of the chain but, the walking mechanism has a guide sliding along the track. The suspended ceiling type elevator can realize the elderly's going up and down, and it will not bring trouble of lighting or ventilation convenience, and it can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ar elevat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顶式楼道电梯
本技术属于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适于多层楼房上下楼用的吊顶式楼道电梯。
技术介绍
目前,已建成或是在建的多层楼房中均没有设置电梯,这对于住在较高楼层的人,尤其是岁数较大的老人而言,有着很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老人上下楼的问题,一些人尝试在楼房外加装了轿厢式电梯,其虽然能够便于老人的上下楼,但由于轿厢式电梯造价高,加装不便,以及加装后也会带来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麻烦,故其较难满足大众市场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描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以可便于较高楼层老人的上下楼,且可避免加装轿厢式电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其包括:轨道,沿楼道的走向,布置于楼道顶部的一根,于所述轨道内嵌装有固定布置的链条;行走机构,设于所述轨道上,于所述行走机构内设有电机驱动单元,以及适配于所述链条、并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链轮,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驱使下,所述链轮相对于所述链条转动,而使所述行走机构具有沿所述轨道的导向滑动;座椅机构,与所述行走机构相连,而吊置在所述行走机构的下方,以具有随所述行走机构的滑动。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机架,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分置于所述轨道上下两侧的滑轮单元,所述滑轮单元由分别滚动抵置于所述轨道两侧的滑轮构成,所述链轮位于上侧的所述滑轮单元内,且同轴布置于两侧的滑轮之间。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上下两侧的所述滑轮单元均为并排布置的两组,上侧的两组滑轮单元之一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传动连接,于上侧的另一滑轮单元上传动连接有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下楼失速保护单元。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下楼失速保护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凸起,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滑轮单元的转轴相固连的转动座,和一端枢接于所述转动座外周面上的挡板,于所述挡板和所述转动座之间设有使所述挡板的一侧抵置在所述转动座上的扭簧。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下侧的所述滑轮单元插装于所述机架上,于下侧的所述滑轮单元的底部和所述机架之间夹置有弹性支撑单元,且于所述机架和所述所述滑轮单元之间设有阻止所述滑轮单元相对于所述机架转动的防转单元。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弹性支撑单元为叠置于一起的多个碟簧片,所述防转单元包括形成于所述滑轮单元上的沿其插装方向布置的防转卡槽,以及形成于所述机架上的、与所述防转卡槽嵌装配合的凸块。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所述轨道的底部固定有沿所述轨道的走向布置的供电排,在所述机架上,于下侧的两组滑轮单元之间设有与所述供电排滑动抵接、以构成电连接的碳刷连接单元。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碳刷连接单元包括座体,弹性支撑于所述座体中、且一端外伸出所述座体的碳刷,还包括弹性支撑于所述座体中,且两端可滑动外伸的滑杆,于所述滑杆的一端设有可与所述轨道抵接、而使所述滑杆承压下移的滚动件,对应于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在所述座体上设有可因所述滑杆的下移而连通,以使所述碳刷与外部电导通的开关件。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座椅机构可具有相对于所述行走机构的高度调整。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于所述行走机构上固连有下垂布置的吊杆,所述座椅机构导向滑动的设于所述吊杆上,在所述吊杆上固连有具有螺纹孔的升降座,于所述座椅机构上固定有升降电机单元,且在所述升降电机单元上传动连接有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的螺杆。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通过在楼道内设置轨道,沿轨道滑行的行走机构,以及连接于行走机构下方的座椅机构,从而在需要上下楼时,使老人坐于座椅机构上,再通过行走机构的带动沿轨道滑行,便可实现老人的上下楼。而由于使轨道及行走机构设置在楼道的顶部,且座椅机构可在楼道的平台处放置,故本吊顶式楼道电梯不会带来采光或通风方便的麻烦,从而也能够克服采用轿厢式电梯结构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吊顶式楼道电梯于楼道中的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吊顶式楼道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与轨道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轨道下侧的滑轮单元的布置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下楼失速保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碳刷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座椅机构的布置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A-A线的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1-轨道,101-上卡槽,102-下卡槽,103-链条,2-行走机构,3-座椅机构,4-机架,5-行走电机,6-减速机,7-上侧滑轮,8-链轮,9-下侧滑轮,10-传动链条,11-支撑座,111-防转卡槽,12-安装座,121-电刷安装槽,13-盖板,14-下楼失速保护单元,14-壳体,142-凸起,15-转动座,16-挡板。161-扭簧,17-座体,18-碳刷,19-绝缘座,20-弹簧,21-电线,22-滑杆,23-滚动件,24-弹簧,25-弹性金属片,26-滚轮,27-电连接片,28-吊杆,29-升降座,30-连接座,301-导向端,31-座椅,32-升降电机,33-减速机,34-螺杆,35-触杆。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由图1及图2所示,其包括沿楼道的走向,布置于楼道顶部的一根轨道1,设于轨道1上的行走机构2,以及与行走机构相连,而吊置在行走机构2下方的座椅机构3,轨道1包括平直段以及弯曲段,以沿楼道构型由下而上设置,座椅机构3可随行走机构2沿轨道1滑动,以实现上下楼。本实施例中在行走机构2沿轨道1的滑行设计上,于轨道1内嵌装有固定布置的链条,在行走机构2内设有电机驱动单元,以及适配于轨道1上链条、并与电机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链轮,在电机驱动单元驱使下,链轮相对于链条转动,从而使得行走机构2产生沿轨道1的导向滑动。具体结构上,如图3至图5中所示,在轨道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卡槽101和下卡槽102,链条103即卡装在上卡槽101内,行走机构2上的链轮嵌入上卡槽101中实现与链条103间的传动啮合。轨道1可通过固连于其一侧的杆状件固定在楼道顶部的墙体上,轨道1截面的四个顶角处也设置成倒角状,以与下述的滑轮单元适配。行走机构2包括机架4,机架4大致呈长方形结构,前述的电机驱动单元由行走电机5,以及与行走电机5传动连接的减速机6构成,在机架4上设有分置于轨道1上下两侧的滑轮单元,滑轮单元由分别滚动抵置于轨道1两侧的滑轮构成,且为便于描述,位于轨道1上侧的滑轮单元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吊顶式楼道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沿楼道的走向,布置于楼道顶部的一根,于所述轨道内嵌装有固定布置的链条;行走机构,设于所述轨道上,于所述行走机构内设有电机驱动单元,以及适配于所述链条、并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链轮,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驱使下,所述链轮相对于所述链条转动,而使所述行走机构具有沿所述轨道的导向滑动;座椅机构,与所述行走机构相连,而吊置在所述行走机构的下方,以具有随所述行走机构的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沿楼道的走向,布置于楼道顶部的一根,于所述轨道内嵌装有固定布置的链条;行走机构,设于所述轨道上,于所述行走机构内设有电机驱动单元,以及适配于所述链条、并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链轮,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驱使下,所述链轮相对于所述链条转动,而使所述行走机构具有沿所述轨道的导向滑动;座椅机构,与所述行走机构相连,而吊置在所述行走机构的下方,以具有随所述行走机构的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机架,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分置于所述轨道上下两侧的滑轮单元,所述滑轮单元由分别滚动抵置于所述轨道两侧的滑轮构成,所述链轮位于上侧的所述滑轮单元内,且同轴布置于两侧的滑轮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上下两侧的所述滑轮单元均为并排布置的两组,上侧的两组滑轮单元之一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传动连接,于上侧的另一滑轮单元上传动连接有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下楼失速保护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楼失速保护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壁上的凸起,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滑轮单元的转轴相固连的转动座,和一端枢接于所述转动座外周面上的挡板,于所述挡板和所述转动座之间设有使所述挡板的一侧抵置在所述转动座上的扭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下侧的所述滑轮单元插装于所述机架上,于下侧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奋平李奋和
申请(专利权)人:李奋平李奋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