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超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双搅拌筒的高效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2883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合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搅拌筒的高效混合装置,包括上驱动装置、固定板、左搅拌装置、右搅拌装置、下驱动装置、左搅拌筒、右搅拌筒、左进料管装置、右进料管装置、固定架,所述上驱动装置设置在固定架内侧上端,上驱动装置下端连接固定板,上驱动装置左端连接左搅拌装置,右端连接右搅拌装置;所述左搅拌装置上端穿过固定板内侧左端,下端插入至左搅拌筒内部;所述右搅拌装置上端穿过固定板内侧右端,下端插入至右搅拌筒内部;所述左搅拌筒底端安装在固定板内部下端左侧,右搅拌筒底端安装在固定板内部下端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混合效率较高、混合效果较好、混合较为均匀的优点。

A high efficiency mixing device with double mix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ixing device, especially relates to an efficient hybrid device with double mixing drum, including driving device, a fixed plate, left and right stirring device and stirring device, driving device, left and right mixing drum mixing tube, left feeding tube device, feeding device, right tube fixing frame and the driv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frame at the upper end, driv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fixed plate, the drive device of the left end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stirring device,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end of the left and right stirring device; the upper stirring device passes through the fixed plate is inserted into the inside of the left, to the left of the right internal mixing tube; the upper end passes through a mixing device the fixed plate is inserted into the inner side of the right side, to the right of the left internal mixing drum; the mixing drum is installed on the bottom end of the left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fixed plate, right at the bottom of the mixing drum is mounted on a fixed plate inside the lower right Sid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mixing efficiency, better mixing effect and more uniform mix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搅拌筒的高效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合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搅拌筒的高效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混合机是对物料进行混合的机械设备,一般的物料混合机都是采用一个搅拌机构与一个搅拌筒,搅拌机构设置在搅拌筒内部,将物料投入至搅拌筒内部后,开启搅拌机构对物料进行混合,混合时,混合效率较低、混合不彻底、混合效果一般,混合后的原料在加工时会严重影响加工产品的质量。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275124.0的一种冷却混合机,包括底座、电机、混合筒、转轴、混合叶轮和开盖,所述底座上设有电机和混合筒,混合叶轮置于混合筒内,混合筒上端开口且盖设有开盖,开盖上设置有放料斗,所述电机通过混合筒底部的减速器与转轴连接,所述混合叶轮均匀布设在转轴周端,混合筒外壁上固定缠绕有冷却管,冷却管一端通过阀门与冷却仓右侧相连,冷却管另一端通过压力泵与冷却仓左侧相连,所述冷却仓内设有液态氮,所述混合筒圆周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缠绕在混合筒上的冷却管设置在保温层内,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冷却,节约成本,大大提高了冷却管的冷却效率,方便放料斗的彻底清洗,但是该技术存在着混合效率较低、混合不彻底、混合效果一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搅拌筒的高效混合装置,内部设置双搅拌筒、双搅拌装置,通过双搅拌筒与双搅拌装置的旋转混合搅拌,大大提高了混合搅拌的效率,具有混合效率较高、混合效果较好、混合较为均匀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双搅拌筒的高效混合装置,包括上驱动装置、固定板、左搅拌装置、右搅拌装置、下驱动装置、左搅拌筒、右搅拌筒、左进料管装置、右进料管装置、固定架,所述上驱动装置设置在固定架内侧上端,上驱动装置下端连接固定板,上驱动装置左端连接左搅拌装置,右端连接右搅拌装置;所述左搅拌装置上端穿过固定板内侧左端,下端插入至左搅拌筒内部;所述右搅拌装置上端穿过固定板内侧右端,下端插入至右搅拌筒内部;所述左搅拌筒底端安装在固定板内部下端左侧,右搅拌筒底端安装在固定板内部下端右侧;所述下驱动装置设置在固定板内部下端右侧,下驱动装置左端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右搅拌筒,右搅拌筒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左搅拌筒;所述左进料管装置设置在固定架左侧上端,左进料管装置右下端为左搅拌筒;所述右进料管装置设置在固定架右侧上端,右进料管装置左下端为右搅拌筒;所述固定架由上架板、左架板、右架板、下架板构成,上架板底端左侧通过螺栓连接左架板,上架板底端右侧通过螺栓连接右架板,左架板底端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架板顶端左侧,右架板底端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架板顶端右侧;所述上驱动装置由上驱动电机、上驱动轴、上传动齿轮、第一圆柱滚子轴承构成,上驱动电机上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架内侧上端,上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上驱动轴,上驱动轴中端焊接上传动齿轮,上驱动轴下端焊接在第一圆柱滚子轴承内侧,第一圆柱滚子轴承外端焊接在固定板内侧中端;所述左搅拌装置由左被动齿轮、左被动轴、多个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左搅拌板、第二圆柱滚子轴承构成,左被动齿轮焊接在左被动轴顶端,左被动轴中上端焊接在第二圆柱滚子轴承内侧,第二圆柱滚子轴承外端焊接在固定板内侧左端,左被动轴下端插入至左搅拌筒内部,左被动轴插入至左搅拌筒内部的轴体左右两端各焊接上下多个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左搅拌板;所述右搅拌装置由右被动齿轮、右被动轴、多个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右搅拌板、第三圆柱滚子轴承构成,右被动齿轮焊接在右被动轴顶端,右被动轴中上端焊接在第三圆柱滚子轴承内侧,第三圆柱滚子轴承外端焊接在固定板内侧右端,右被动轴下端插入至右搅拌筒内部,右被动轴插入至右搅拌筒内部的轴体左右两端各焊接上下多个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右搅拌板;所述左搅拌筒由顶面镂空的左筒体、左旋转座、左旋转轴、左旋转轮、左承轴座构成,左筒体底端焊接左旋转座,左旋转座底端中间焊接左旋转轴,左旋转轴上焊接左旋转轮,左旋转轴底端插入至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架板顶端左侧的左承轴座内部;所述右搅拌筒由顶面镂空的右筒体、右旋转座、右旋转轴、右被动轮、右旋转轮、右承轴座构成,右筒体底端焊接右旋转座,右旋转座底端中间焊接右旋转轴,右旋转轴外端由上至下焊接右被动轮、右旋转轮,右旋转轴底端插入至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架板顶端右侧的右承轴座内部;所述下驱动装置由下驱动电机、下驱动轴、下传动轮构成;下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下架板顶端右侧,下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下驱动轴,下驱动轴上端焊接下传动轮;所述上传动齿轮左端啮合连接左被动齿轮,上传动齿轮右端啮合连接右被动齿轮;所述下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右被动轮;所述右旋转轮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左旋转轮;所述上驱动电机、下驱动电机皆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所述左进料管装置、右进料管装置结构相同;所述左进料管装置由左进料斗、左输料管构成,左进料斗底端焊接在左输料管左端管口上,左输料管焊接在左架板上端,左输料管右端管口设置在左搅拌筒顶端左侧。所述左旋转座、右旋转座结构相同;所述左旋转座由左右两根旋转杆、旋转板构成,左右两根旋转杆上端焊接在左筒体底端,左右两根旋转杆下端焊接在旋转板顶端,旋转板下端焊接在左旋转轴顶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双搅拌筒的高效混合装置,内部设置双搅拌筒、双搅拌装置,通过双搅拌筒与双搅拌装置的混合搅拌,大大提高了混合搅拌的效率,具有混合效率较高、混合效果较好、混合较为均匀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内部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内部上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内部左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内部右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内部下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内部左搅拌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内部右搅拌筒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内部左进料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内部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内部电路图。图中:上驱动装置1;上驱动电机1-1;上驱动轴1-2;上传动齿轮1-3;第一圆柱滚子轴承1-4;固定板2;左搅拌装置3;左被动齿轮3-1;左被动轴3-2;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左搅拌板3-3;第二圆柱滚子轴承3-4;右搅拌装置4;右被动齿轮4-1;右被动轴4-2;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右搅拌板4-3;第三圆柱滚子轴承4-4;下驱动装置5;下驱动电机5-1;下驱动轴5-2;下传动轮5-3;左搅拌筒6;左筒体6-1;左旋转座6-2;旋转杆6-2-1;旋转板6-2-2;左旋转轴6-3;左旋转轮6-4;左承轴座6-5;右搅拌筒7;右筒体7-1;右旋转座7-2;右旋转轴7-3;右被动轮7-4;右旋转轮7-5;右承轴座7-6;左进料管装置8;左进料斗8-1;左输料管8-2;右进料管装置9;固定架10;上架板10-1;左架板10-2;右架板10-3;下架板10-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一:一种具有双搅拌筒的高效混合装置,包括上驱动装置1、固定板2、左搅拌装置3、右搅拌装置4、下驱动装置5、左搅拌筒6、右搅拌筒7、左进料管装置8、右进料管装置9、固定架10,所述上驱动装置1设置在固定架1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双搅拌筒的高效混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搅拌筒的高效混合装置,包括上驱动装置(1)、固定板(2)、左搅拌装置(3)、右搅拌装置(4)、下驱动装置(5)、左搅拌筒(6)、右搅拌筒(7)、左进料管装置(8)、右进料管装置(9)、固定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驱动装置(1)设置在固定架(10)内侧上端,上驱动装置(1)下端连接固定板(2),上驱动装置(1)左端连接左搅拌装置(3),右端连接右搅拌装置(4);所述左搅拌装置(3)上端穿过固定板(2)内侧左端,下端插入至左搅拌筒(6)内部;所述右搅拌装置(4)上端穿过固定板(2)内侧右端,下端插入至右搅拌筒(7)内部;所述左搅拌筒(6)底端安装在固定板(2)内部下端左侧,右搅拌筒(7)底端安装在固定板(2)内部下端右侧;所述下驱动装置(5)设置在固定板(2)内部下端右侧,下驱动装置(5)左端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右搅拌筒(7),右搅拌筒(7)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左搅拌筒(6);所述左进料管装置(8)设置在固定架(10)左侧上端,左进料管装置(8)右下端为左搅拌筒(6);所述右进料管装置(9)设置在固定架(10)右侧上端,右进料管装置(9)左下端为右搅拌筒(7);所述固定架(10)由上架板(10‑1)、左架板(10‑2)、右架板(10‑3)、下架板(10‑4)构成,上架板(10‑1)底端左侧通过螺栓连接左架板(10‑2),上架板(10‑1)底端右侧通过螺栓连接右架板(10‑3),左架板(10‑2)底端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架板(10‑4)顶端左侧,右架板(10‑3)底端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架板(10‑4)顶端右侧;所述上驱动装置(1)由上驱动电机(1‑1)、上驱动轴(1‑2)、上传动齿轮(1‑3)、第一圆柱滚子轴承(1‑4)构成,上驱动电机(1‑1)上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架(10)内侧上端,上驱动电机(1‑1)输出端连接上驱动轴(1‑2),上驱动轴(1‑2)中端焊接上传动齿轮(1‑3),上驱动轴(1‑2)下端焊接在第一圆柱滚子轴承(1‑4)内侧,第一圆柱滚子轴承(1‑4)外端焊接在固定板(2)内侧中端;所述左搅拌装置(3)由左被动齿轮(3‑1)、左被动轴(3‑2)、多个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左搅拌板(3‑3)、第二圆柱滚子轴承(3‑4)构成,左被动齿轮(3‑1) 焊接在左被动轴(3‑2)顶端,左被动轴(3‑2)中上端焊接在第二圆柱滚子轴承(3‑4)内侧,第二圆柱滚子轴承(3‑4)外端焊接在固定板(2)内侧左端,左被动轴(3‑2)下端插入至左搅拌筒(6)内部,左被动轴(3‑2)插入至左搅拌筒(6)内部的轴体左右两端各焊接上下多个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左搅拌板(3‑3);所述右搅拌装置(4)由右被动齿轮(4‑1)、右被动轴(4‑2)、多个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右搅拌板(4‑3)、第三圆柱滚子轴承(4‑4)构成,右被动齿轮(4‑1)焊接在右被动轴(4‑2)顶端,右被动轴(4‑2)中上端焊接在第三圆柱滚子轴承(4‑4)内侧,第三圆柱滚子轴承(4‑4)外端焊接在固定板(2)内侧右端,右被动轴(4‑2)下端插入至右搅拌筒(7)内部,右被动轴(4‑2)插入至右搅拌筒(7)内部的轴体左右两端各焊接上下多个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右搅拌板(4‑3);所述左搅拌筒(6)由顶面镂空的左筒体(6‑1)、左旋转座(6‑2)、左旋转轴(6‑3)、左旋转轮(6‑4)、左承轴座(6‑5)构成,左筒体(6‑1)底端焊接左旋转座(6‑2),左旋转座(6‑2)底端中间焊接左旋转轴(6‑3),左旋转轴(6‑3)上焊接左旋转轮(6‑4),左旋转轴(6‑3)底端插入至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架板(10‑4)顶端左侧的左承轴座(6‑5)内部;所述右搅拌筒(7)由顶面镂空的右筒体(7‑1)、右旋转座(7‑2)、右旋转轴(7‑3)、右被动轮(7‑4)、右旋转轮(7‑5)、右承轴座(7‑6)构成,右筒体(7‑1)底端焊接右旋转座(7‑2),右旋转座(7‑2)底端中间焊接右旋转轴(7‑3),右旋转轴(7‑3)外端由上至下焊接右被动轮(7‑4)、右旋转轮(7‑5),右旋转轴(7‑3)底端插入至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架板(10‑4)顶端右侧的右承轴座(7‑6)内部;所述下驱动装置(5)由下驱动电机(5‑1)、下驱动轴(5‑2)、下传动轮(5‑3)构成;下驱动电机(5‑1)通过螺栓安装在下架板(10‑4)顶端右侧,下驱动电机(5‑1)输出端连接下驱动轴(5‑2),下驱动轴(5‑2)上端焊接下传动轮(5‑3);所述上传动齿轮(1‑3)左端啮合连接左被动齿轮(3‑1),上传动齿轮(1‑3) 右端啮合连接右被动齿轮(4‑1);所述下传动轮(5‑3)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右被动轮(7‑4);所述右旋转轮(7‑5)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左旋转轮(6‑4);所述上驱动电机(1‑1)、下驱动电机(5‑1)皆通过导线连接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搅拌筒的高效混合装置,包括上驱动装置(1)、固定板(2)、左搅拌装置(3)、右搅拌装置(4)、下驱动装置(5)、左搅拌筒(6)、右搅拌筒(7)、左进料管装置(8)、右进料管装置(9)、固定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驱动装置(1)设置在固定架(10)内侧上端,上驱动装置(1)下端连接固定板(2),上驱动装置(1)左端连接左搅拌装置(3),右端连接右搅拌装置(4);所述左搅拌装置(3)上端穿过固定板(2)内侧左端,下端插入至左搅拌筒(6)内部;所述右搅拌装置(4)上端穿过固定板(2)内侧右端,下端插入至右搅拌筒(7)内部;所述左搅拌筒(6)底端安装在固定板(2)内部下端左侧,右搅拌筒(7)底端安装在固定板(2)内部下端右侧;所述下驱动装置(5)设置在固定板(2)内部下端右侧,下驱动装置(5)左端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右搅拌筒(7),右搅拌筒(7)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左搅拌筒(6);所述左进料管装置(8)设置在固定架(10)左侧上端,左进料管装置(8)右下端为左搅拌筒(6);所述右进料管装置(9)设置在固定架(10)右侧上端,右进料管装置(9)左下端为右搅拌筒(7);所述固定架(10)由上架板(10-1)、左架板(10-2)、右架板(10-3)、下架板(10-4)构成,上架板(10-1)底端左侧通过螺栓连接左架板(10-2),上架板(10-1)底端右侧通过螺栓连接右架板(10-3),左架板(10-2)底端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架板(10-4)顶端左侧,右架板(10-3)底端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架板(10-4)顶端右侧;所述上驱动装置(1)由上驱动电机(1-1)、上驱动轴(1-2)、上传动齿轮(1-3)、第一圆柱滚子轴承(1-4)构成,上驱动电机(1-1)上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架(10)内侧上端,上驱动电机(1-1)输出端连接上驱动轴(1-2),上驱动轴(1-2)中端焊接上传动齿轮(1-3),上驱动轴(1-2)下端焊接在第一圆柱滚子轴承(1-4)内侧,第一圆柱滚子轴承(1-4)外端焊接在固定板(2)内侧中端;所述左搅拌装置(3)由左被动齿轮(3-1)、左被动轴(3-2)、多个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左搅拌板(3-3)、第二圆柱滚子轴承(3-4)构成,左被动齿轮(3-1)焊接在左被动轴(3-2)顶端,左被动轴(3-2)中上端焊接在第二圆柱滚子轴承(3-4)内侧,第二圆柱滚子轴承(3-4)外端焊接在固定板(2)内侧左端,左被动轴(3-2)下端插入至左搅拌筒(6)内部,左被动轴(3-2)插入至左搅拌筒(6)内部的轴体左右两端各焊接上下多个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左搅拌板(3-3);所述右搅拌装置(4)由右被动齿轮(4-1)、右被动轴(4-2)、多个顶端焊接搅拌辊的右搅拌板(4-3)、第三圆柱滚子轴承(4-4)构成,右被动齿轮(4-1)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
申请(专利权)人:徐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