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径流小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2076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径流小区,包括径流小区(1)、集沙槽(2)和集流容器(4);所述径流小区(1)和集沙槽(2)连接在一起,集沙槽(2)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在集沙槽(2)的末端连接有用于导出浑水泥沙的出流管(3),出流管(3)连接集流容器(4),所述集流容器(4)顶部设有径流入口(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领域试验、监测等,可用于观测不同微地形土壤侵蚀与坡面径流,尤其是坡耕地水土流失、不同措施水土流失调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径流小区
本技术涉及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具体涉及一种尤其适用于喀斯特地区地形破碎的等特征的微径流小区。
技术介绍
径流小区是针对坡面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调控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试验设施。一般由边埂、边埂围成的小区、集沙槽、径流浑水收集设施、保护带及排水系统等部分组成。径流小区观测试验是为了探明特定区域特点自然环境下的土壤侵蚀机理及特定措施条件下水土保持效应等问题,因而径流小区规划时,布设位置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还应考虑观测结果的可比性;其次还要依据不同的观测目的,统筹考虑各土壤侵蚀因子,如地形因子(LS)覆盖因子(C)、土壤可蚀性因子(K)等;小区修建时尽可能保持原有土壤、地形等状态,尽可能较少原地表的扰动。径流小区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理化性质、径流及泥沙等内容。传统径流小区观测尺度一般为小尺度和中等尺度,但目前较少关注微尺度的水土流失。传统径流小区存在不可移动、管护费用高、造价高昂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径流小区,以解决传统技术较少关注微尺度的水土流失观测的问题,同时解决传统径流小区不可移动、造价高等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是一种微径流小区,主要的结构包括径流小区、集沙槽和集流容器等;所述径流小区和集沙槽连接在一起,集沙槽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在集沙槽的末端连接有用于导出径流浑水的出流管,出流管连接集流容器,所述集流容器顶部预留径流浑水入口。所述出流管主体材料为PVC软管或橡胶软管,与集沙槽接触部分采用钢管焊接,出流管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50cm左右可满足安装需求。所述径流小区和集沙槽均为采用2mm钢板焊接而成的结构。所述集流容器为采用PET、铁皮或铝皮材料制成的结构。径流小区顶部高出地面线6cm,底部埋入地面线以下6cm;集沙槽顶部高出地面线6cm,底部与地面接触。本技术用于微尺度的水土流失,有利于水土流失不同尺度间的对比研究及尺度间的转换研究。本技术产品可拆卸、可移动,可无限次使用,移动方便。中小尺度的小区,一般采用浆砌石砌筑,无法移动,无法异地使用,而本技术产品可拆卸、可移动,因此可无限次且可异地使用。本技术产品造价约300-500元左右,而传统浆砌石径流小区造价在5000-30000元不等,因此本技术的小区具有造价低廉的特点。本技术产品原理、结构等均不复杂,一般具有一定水土保持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均可掌握并熟练使用。本技术产品安放后即可开展水土流失观测,不破环原地表结构,而浆砌石径流小区对原地表扰动较大,因此本技术产品观测结果更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径流小区整体平面结构图及集流容器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径流小区和集沙槽部分的剖视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径流小区,2-集沙槽,3-出流管,4-集流容器,5-径流入口,6-地面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微径流小区,包括径流小区1、集沙槽2和集流容器4;径流小区1和集沙槽2连接在一起,集沙槽2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在集沙槽2的末端连接有用于导出浑水泥沙的出流管3,出流管3连接集流容器4,集流容器4顶部设有径流入口5。出流管3主体部分为PVC软管或橡胶软管,连接集沙槽部分采用钢管焊接,PVC或橡胶软管套在钢管上。径流小区1和集沙槽2均为采用2mm钢板焊接而成的结构。集流容器4为采用PET、铁皮或铝皮材料制成的结构。如图2所示,径流小区1顶部高出地面线6约6cm,底部埋入地面线6以下约6cm;集沙槽2顶部高出地面线6约6cm,底部与地面接触。本技术是这样实施的:观测安装:将本技术产品安放在坡度≥5°的坡面,将径流小区1位于地面线6以下部分钢板插入地表,安放过程尽量减少地地表土壤的扰动,然后将集流容器4安放在集沙槽2下方,埋入地下(使集流容器4径流入口5低于集沙槽2的出流口)。径流观测:每次产流结束以后,收集集沙槽2的泥沙;取出集流容器4,将径流浑水倒入量筒直接量取径流浑水量,则为本次降雨的径流量,然后将径流浑水静置24h进行沉淀、过滤、烘干(连同集沙槽2的泥沙),则为本次降雨产沙量。重复前面步骤,则可进行各次降雨径流及泥沙量。应用范围:本技术可用于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领域试验、监测等,可用于观测不同微地形土壤侵蚀与坡面径流,尤其用于坡耕地水土流失、不同措施水土流失调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本技术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径流小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径流小区,其特征在于:包括径流小区(1)、集沙槽(2)和集流容器(4);所述径流小区(1)和集沙槽(2)连接在一起,集沙槽(2)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在集沙槽(2)的末端连接有用于导出浑水泥沙的出流管(3),出流管(3)连接集流容器(4),所述集流容器(4)顶部设有径流入口(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径流小区,其特征在于:包括径流小区(1)、集沙槽(2)和集流容器(4);所述径流小区(1)和集沙槽(2)连接在一起,集沙槽(2)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在集沙槽(2)的末端连接有用于导出浑水泥沙的出流管(3),出流管(3)连接集流容器(4),所述集流容器(4)顶部设有径流入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径流小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管(3)为PVC软管或橡胶软管。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熊康宁文雅琴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