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纹回丝通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0955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螺纹回丝通用装置,通过在外筒上设有的平面结构保证了此装置可手持使用的同时也可装卡固定使用;通过支撑件跨接固定的方式,有效解决了齿轮传动啮合时的干涉现象;通过输入轴、输出轴和传动轴上的平面结构,保证了齿轮在转动过程中下一级齿轮可以随着转动;通过大小齿轮之间的配合传动使输出转速大于输入转速,有效克服了丝锥扳手转速低的难题;输入轴和输出轴端部的四方结构可使它和套筒相对接,套筒的另一端安装相应的丝锥结构;同时可用套筒连接多个此装置,以达到大输出转速与输入转速比。

A common thread wast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hread waste universal device, through the plane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cylinder to ensure the device portable card can be installed fixed use; through the support piece is connected across the fixed way, effectively solves the interference phenomenon of gear meshing transmission; the plane structure of the input shaft and the output the shaft and the drive shaft, the gear in the rotation process and a gear can rotate with the drive gear; with the size between the output speed is greater than the input speed, effectively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low speed tap wrench; the input shaft and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tetragonal structure at the end of the sleeve and its relative access sleeve the other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tap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by the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is devi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peed and speed ratio of input outp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纹回丝通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纹回丝通用装置,属于机械设备工艺装备

技术介绍
螺纹回丝是机械加工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个加工过程,螺纹分为外螺纹和内螺纹,螺纹的孔径有大有小,在机械设计中螺纹连接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连接方式。由于机械产品为了防止生锈或者增加其他效果,会在产品机械加工完成后进行表面镀覆处理,螺纹经过镀覆后会改变螺纹的形状、导致螺纹无法正常使用,此时就需要用相应丝锥将镀覆后螺纹回丝。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螺纹回丝工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效率低下,丝锥扳手的转速有限。第二、电动工具很难控制转速,容易造成螺纹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纹回丝通用装置,通过外筒上的平面保证了此装置可手持使用的同时也可装卡固定使用;通过支撑件跨接固定的方式,有效解决了齿轮传动啮合时的干涉现象,通过输入轴、输出轴和传动轴上的平面结构,保证了齿轮在转动过程中下一级齿轮可以随着转动;通过大小齿轮之间的配合传动使输出转速大于输入转速,有效克服了丝锥扳手转速低的难题;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四方结构方便进行外接。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螺纹回丝通用装置,包括:筒(1)、输入轴(2)、一级传动轴(3)、二级传动轴(4)、三级传动轴(5)、四级传动轴(6)、输出轴(7)、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第一大齿轮(9-1)、第二大齿轮(9-2)、第一小齿轮(10-1)、第二小齿轮(10-2)、第三小齿轮(10-3)、第四小齿轮(10-4)、第五小齿轮(10-5)、第六小齿轮(10-6)、上盖板(11)和齿轮支撑(12)、螺母(13)、螺钉(14)、下盖板(15);筒(1)内设置一平行于筒的上下盖板的圆形隔板,圆形隔板中间设有一个能穿入一级传动轴(3)通孔和一个能穿入二级传动轴(4)的通孔和固定支撑件(8)的安装孔,圆形隔板与筒(1)连接;筒(1)的外壁设置两个相对的夹持部;上盖板(11)的中心设有一个能穿过输入轴(2)的通孔,在该通孔旁设置一个能穿过一级传动轴(3)的通孔和一个能穿过四级传动轴(6)的通孔;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为几字形,结果完全相同;支撑件的凸起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圆孔,第一支撑件(8-1)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筒(1)中的圆形隔板的一面上,输入轴(2)的一端穿过上盖板(11),输入轴(2)的另一端和第一支撑件(8-1)上的圆孔装配在一块,使输入轴(2)能够在圆孔转动;输入轴(2)上设置一个第一小齿轮(10-1),小齿轮位于上盖板(11)和第一支撑件(8-1)之间,小齿轮通过套在输入轴(2)上的螺母固定;一级传动轴(3)上一端装配一个第一大齿轮(9-1),另一端装装配一个第二小齿轮(10-2),一级传动轴(3)的两端设有螺纹,第一大齿轮(9-1)和第二小齿轮(10-2)分别装配在一级传动轴(3)两端后,分别通过两个螺母(13)将第一大齿轮(9-1)和第二小齿轮(10-2)与一级传动轴(3)固定;一级传动轴(3)一端穿入盖板(11)相应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1)中隔板上相应的孔中;二级传动轴(4)上装配一个第三小齿轮(10-3),第三小齿轮(10-3)通过螺母(13)和二级传动轴(4)固定,二级传动轴(4)一端穿入上盖板(11)相应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1)中圆形隔板上相应的孔中;二级传动轴(4)的外壁上设置一平面凸起,即二级传动轴(4)和筒(1)中圆形隔板连接一端采用凸台结构;三级传动轴(5)上装配一个第二大齿轮(9-2),第二大齿轮(9-2)通过螺母(13)和三级传动轴(5)固定,三级传动轴(5)一端穿入下盖板(15)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1)中圆形隔板的孔中;三级传动轴(5)的外壁上设置一平面凹槽,三级传动轴(5)和筒(1)中隔板连接一端采用凹槽结构;二级传动轴(4)的凸台插入三级传动轴(5)的凹槽中,通过二级传动轴(4)的转动带动三级传动轴(5)转动;下盖板(11)的中心设有一个能穿过输出轴(7)的通孔,在该通孔旁设置一个能穿过三级传动轴(5)的通孔和一个能穿过四级传动轴(6)的通孔;四级传动轴(6)上装配两个小齿轮,分别为第四小齿轮(10-4)和第五小齿轮(10-5),第四小齿轮(10-4)和第五小齿轮(10-5)都是通过螺母(13)和四级传动轴(6)固定,传动轴一端穿入下盖板(11)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中圆形隔板的孔中。一级传动轴(3)和四级传动轴(6)同轴;齿轮支撑(12)套在四级传动轴(6)上,且位于第四小齿轮(10-4)和第五小齿轮(10-5)之间,将第四小齿轮(10-4)和第五小齿轮(10-5)固定支撑住;第二支撑件(8-2)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筒(1)中的圆形隔板的另一面上,输出轴(7)的一端穿过下盖板(15),输出轴(7)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件(8-2)上的圆孔装配在一块,使输出轴(7)能够在圆孔转动;输出轴(7)上设置一个第六小齿轮(10-6),第六小齿轮(10-6)位于下盖板(15)和第二支撑件(8-2)之间,小齿轮通过套在输出轴(7)上的螺母固定;输入轴(2)上的第一小齿轮(10-1)能够带动一级传动轴(3)的第二小齿轮(10-2)转动,从而带动一级传动轴(3)转动,此时带动一级传动轴(3)上的第一大齿轮(9-1)转动,第一大齿轮(9-1)带动二级传动轴(4)上的第三小齿轮(10-3)转动,使二级传动轴(4)转动,二级传动轴(4)带动三级传动轴(5)转动,三级传动轴(5)上的第二大齿轮(9-2)随之转动,第二大齿轮(9-2)带动四级传动轴(6)上的第四小齿轮(10-4)转动,从而带动四级传动轴(6)上的第五小齿轮(10-5)转动,第五小齿轮(10-5)带动输出轴(7)上的第六小齿轮(10-6)转动,输出轴(7)随之转动;输出轴(7)的转速大于输入轴(2)的转速;所述筒(1)的外侧设有局部平行面结构。第一支撑件(8-1)、第二支撑件(8-2)固定在筒(1)中间的隔板上。输入轴(2)、一级传动轴(3)、二级传动轴(4)、三级传动轴(5)、四级传动轴(6)、输出轴(7)中采用局部平行面的结构。二级传动轴(4)端部的一头采用凸台的结构。三级传动轴(5)端部的一头采用凹槽的结构。四级传动轴(6)上装配的两个小齿轮用螺纹支撑(12)进行限位固定。大齿轮、小齿轮的固定采用螺母固定的形式。一级传动轴(3)、二级传动轴(4)、三级传动轴(5)、四级传动轴(6)一端通过筒(1)中间隔板上的孔进行限位,另一端通过盖板(11)上的孔进行限位。输入轴(2)、输出轴(7)的一端采用四方的结构形式。第一大齿轮(9-1)和第二大齿轮(9-2)完全相同,均属于大齿轮;第一小齿轮(10-1)、第二小齿轮(10-2)、第三小齿轮(10-3)、第四小齿轮(10-4)、第五小齿轮(10-5)和第六小齿轮(10-6)完全相同,均属于小齿轮,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传动比为3:1,大齿轮、小齿轮中间和轴装配的孔采用局部平面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筒外壁上的平面结构,保证了此装置可手持工作的同时也可装卡使用。(2)本技术通过支撑件,解决了齿轮传动啮合传动相互干涉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螺纹回丝通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纹回丝通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1)、输入轴(2)、一级传动轴(3)、二级传动轴(4)、三级传动轴(5)、四级传动轴(6)、输出轴(7)、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第一大齿轮(9‑1)、第二大齿轮(9‑2)、第一小齿轮(10‑1)、第二小齿轮(10‑2)、第三小齿轮(10‑3)、第四小齿轮(10‑4)、第五小齿轮(10‑5)、第六小齿轮(10‑6)、上盖板(11)和齿轮支撑(12)、螺母(13)、螺钉(14)、下盖板(15);筒(1)内设置一平行于筒的上下盖板的圆形隔板,圆形隔板中间设有一个能穿入一级传动轴(3)通孔和一个能穿入二级传动轴(4)的通孔和固定支撑件(8)的安装孔,圆形隔板与筒(1)连接;筒(1)的外壁设置两个相对的夹持部;上盖板(11)的中心设有一个能穿过输入轴(2)的通孔,在该通孔旁设置一个能穿过一级传动轴(3)的通孔和一个能穿过四级传动轴(6)的通孔;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为几字形,结果完全相同;支撑件的凸起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圆孔,第一支撑件(8‑1)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筒(1)中的圆形隔板的一面上,输入轴(2)的一端穿过上盖板(11),输入轴(2)的另一端和第一支撑件(8‑1)上的圆孔装配在一块,使输入轴(2)能够在圆孔转动;输入轴(2)上设置一个第一小齿轮(10‑1),小齿轮位于上盖板(11)和第一支撑件(8‑1)之间,小齿轮通过套在输入轴(2)上的螺母固定;一级传动轴(3)上一端装配一个第一大齿轮(9‑1),另一端装配一个第二小齿轮(10‑2),一级传动轴(3)的两端设有螺纹,第一大齿轮(9‑1)和第二小齿轮(10‑2)分别装配在一级传动轴(3)两端后,分别通过两个螺母(13) 将第一大齿轮(9‑1)和第二小齿轮(10‑2)与一级传动轴(3)固定;一级传动轴(3)一端穿入上盖板(11)相应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1)中隔板上相应的孔中;二级传动轴(4)上装配一个第三小齿轮(10‑3),第三小齿轮(10‑3)通过螺母(13)和二级传动轴(4)固定,二级传动轴(4)一端穿入上盖板(11)相应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1)中圆形隔板上相应的孔中;二级传动轴(4)的外壁上设置一平面凸起,即二级传动轴(4)和筒(1)中圆形隔板连接一端采用凸台结构;三级传动轴(5)上装配一个第二大齿轮(9‑2),第二大齿轮(9‑2)通过螺母(13)和三级传动轴(5)固定,三级传动轴(5)一端穿入下盖板(15)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1)中圆形隔板的孔中;三级传动轴(5)的外壁上设置一平面凹槽,三级传动轴(5)和筒(1)中隔板连接一端采用凹槽结构;二级传动轴(4)的凸台插入三级传动轴(5)的凹槽中,通过二级传动轴(4)的转动带动三级传动轴(5)转动;下盖板(11)的中心设有一个能穿过输出轴(7)的通孔,在该通孔旁设置一个能穿过三级传动轴(5)的通孔和一个能穿过四级传动轴(6)的通孔;四级传动轴(6)上装配两个小齿轮,分别为第四小齿轮(10‑4)和第五小齿轮(10‑5),第四小齿轮(10‑4)和第五小齿轮(10‑5)都是通过螺母(13)和四级传动轴(6)固定,传动轴一端穿入下盖板(11)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中圆形隔板的孔中;一级传动轴(3)和四级传动轴(6)同轴;齿轮支撑(12)套在四级传动轴(6)上,且位于第四小齿轮(10‑4)和 第五小齿轮(10‑5)之间,将第四小齿轮(10‑4)和第五小齿轮(10‑5)固定支撑住;第二支撑件(8‑2)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筒(1)中的圆形隔板的另一面上,输出轴(7)的一端穿过下盖板(15),输出轴(7)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件(8‑2)上的圆孔装配在一块,使输出轴(7)能够在圆孔转动;输出轴(7)上设置一个第六小齿轮(10‑6),第六小齿轮(10‑6)位于下盖板(15)和第二支撑件(8‑2)之间,小齿轮通过套在输出轴(7)上的螺母固定;输入轴(2)上的第一小齿轮(10‑1)能够带动一级传动轴(3)的第二小齿轮(10‑2)转动,从而带动一级传动轴(3)转动,此时带动一级传动轴(3)上的第一大齿轮(9‑1)转动,第一大齿轮(9‑1)带动二级传动轴(4)上的第三小齿轮(10‑3)转动,使二级传动轴(4)转动,二级传动轴(4)带动三级传动轴(5)转动,三级传动轴(5)上的第二大齿轮(9‑2)随之转动,第二大齿轮(9‑2)带动四级传动轴(6)上的第四小齿轮(10‑4)转动,从而带动四级传动轴(6)上的第五小齿轮(10‑5)转动,第五小齿轮(10‑5)带动输出轴(7)上的第六小齿轮(10‑6)转动,输出轴(7)随之转动;输出轴(7)的转速大于输入轴(2)的转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纹回丝通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1)、输入轴(2)、一级传动轴(3)、二级传动轴(4)、三级传动轴(5)、四级传动轴(6)、输出轴(7)、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第一大齿轮(9-1)、第二大齿轮(9-2)、第一小齿轮(10-1)、第二小齿轮(10-2)、第三小齿轮(10-3)、第四小齿轮(10-4)、第五小齿轮(10-5)、第六小齿轮(10-6)、上盖板(11)和齿轮支撑(12)、螺母(13)、螺钉(14)、下盖板(15);筒(1)内设置一平行于筒的上下盖板的圆形隔板,圆形隔板中间设有一个能穿入一级传动轴(3)通孔和一个能穿入二级传动轴(4)的通孔和固定支撑件(8)的安装孔,圆形隔板与筒(1)连接;筒(1)的外壁设置两个相对的夹持部;上盖板(11)的中心设有一个能穿过输入轴(2)的通孔,在该通孔旁设置一个能穿过一级传动轴(3)的通孔和一个能穿过四级传动轴(6)的通孔;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为几字形,结果完全相同;支撑件的凸起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圆孔,第一支撑件(8-1)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筒(1)中的圆形隔板的一面上,输入轴(2)的一端穿过上盖板(11),输入轴(2)的另一端和第一支撑件(8-1)上的圆孔装配在一块,使输入轴(2)能够在圆孔转动;输入轴(2)上设置一个第一小齿轮(10-1),小齿轮位于上盖板(11)和第一支撑件(8-1)之间,小齿轮通过套在输入轴(2)上的螺母固定;一级传动轴(3)上一端装配一个第一大齿轮(9-1),另一端装配一个第二小齿轮(10-2),一级传动轴(3)的两端设有螺纹,第一大齿轮(9-1)和第二小齿轮(10-2)分别装配在一级传动轴(3)两端后,分别通过两个螺母(13)将第一大齿轮(9-1)和第二小齿轮(10-2)与一级传动轴(3)固定;一级传动轴(3)一端穿入上盖板(11)相应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1)中隔板上相应的孔中;二级传动轴(4)上装配一个第三小齿轮(10-3),第三小齿轮(10-3)通过螺母(13)和二级传动轴(4)固定,二级传动轴(4)一端穿入上盖板(11)相应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1)中圆形隔板上相应的孔中;二级传动轴(4)的外壁上设置一平面凸起,即二级传动轴(4)和筒(1)中圆形隔板连接一端采用凸台结构;三级传动轴(5)上装配一个第二大齿轮(9-2),第二大齿轮(9-2)通过螺母(13)和三级传动轴(5)固定,三级传动轴(5)一端穿入下盖板(15)的孔中,另一端穿入筒(1)中圆形隔板的孔中;三级传动轴(5)的外壁上设置一平面凹槽,三级传动轴(5)和筒(1)中隔板连接一端采用凹槽结构;二级传动轴(4)的凸台插入三级传动轴(5)的凹槽中,通过二级传动轴(4)的转动带动三级传动轴(5)转动;下盖板(11)的中心设有一个能穿过输出轴(7)的通孔,在该通孔旁设置一个能穿过三级传动轴(5)的通孔和一个能穿过四级传动轴(6)的通孔;四级传动轴(6)上装配两个小齿轮,分别为第四小齿轮(10-4)和第五小齿轮(10-5),第四小齿轮(10-4)和第五小齿轮(10-5)都是通过螺母(13)和四级传动轴(6)固定,传动轴一端穿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盼温守博许永旺董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