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0760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2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包括双面镀膜玻璃,所述双面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一侧表面的双银Low‑e膜以及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另一侧表面的减反膜,所述减反膜包括自所述玻璃基体朝外侧依次镀设的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和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制备上述双银节能玻璃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银节能玻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在满足节能热工参数的同时,能进一步降低室外可见光反射率,达到降低光污染的目的,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制备方法与现有的常规Low‑e玻璃制程完全融合,可大规模生产。

A kind of double silver energy saving glass reducing light pollu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u672c\u53d1\u660e\u6d89\u53ca\u73bb\u7483\u751f\u4ea7\u6280\u672f\u9886\u57df\uff0c\u5177\u4f53\u516c\u5f00\u4e86\u4e00\u79cd\u964d\u4f4e\u5149\u6c61\u67d3\u7684\u53cc\u94f6\u8282\u80fd\u73bb\u7483\uff0c\u5305\u62ec\u53cc\u9762\u9540\u819c\u73bb\u7483\uff0c\u6240\u8ff0\u53cc\u9762\u9540\u819c\u73bb\u7483\u5305\u62ec\u73bb\u7483\u57fa\u4f53\u3001\u9540\u8bbe\u4e8e\u6240\u8ff0\u73bb\u7483\u57fa\u4f53\u4e00\u4fa7\u8868\u9762\u7684\u53cc\u94f6Low\u2011e\u819c\u4ee5\u53ca\u9540\u8bbe\u4e8e\u6240\u8ff0\u73bb\u7483\u57fa\u4f53\u53e6\u4e00\u4fa7\u8868\u9762\u7684\u51cf\u53cd\u819c\uff0c\u6240\u8ff0\u51cf\u53cd\u819c\u5305\u62ec\u81ea\u6240\u8ff0\u73bb\u7483\u57fa\u4f53\u671d\u5916\u4fa7\u4f9d\u6b21\u9540\u8bbe\u7684\u7b2c\u4e00\u9ad8\u6298\u5c04\u7387\u4ecb\u8d28\u5c42\u3001\u7b2c\u4e00\u4f4e\u6298\u5c04\u7387\u4ecb\u8d28\u5c42\u3001\u7b2c\u4e8c\u9ad8\u6298\u5c04\u7387\u4ecb\u8d28\u5c42\u548c\u7b2c\u4e8c\u4f4e\u6298\u5c04\u7387\u4ecb\u8d28\u5c42\uff0c\u672c\u53d1\u660e\u8fd8\u516c\u5f00\u4e86\u5236\u5907\u4e0a\u8ff0\u53cc\u94f6\u8282\u80fd\u73bb\u7483\u7684\u65b9\u6cd5\uff0c\u672c\u53d1\u660e\u7684\u53cc\u94f6\u8282\u80fd\u73bb\u7483\u4f5c\u4e3a\u4e00\u79cd\u5efa\u7b51\u6750\u6599\uff0c\u5728\u6ee1\u8db3\u8282\u80fd\u70ed\u5de5\u53c2\u6570\u7684\u540c\u65f6\uff0c\u80fd\u8fdb\u4e00\u6b65\u964d\u4f4e\u5ba4\u5916\u53ef\u89c1\u5149\u53cd\u5c04\u7387\uff0c\u8fbe\u5230\u964d\u4f4e\u5149\u6c61\u67d3\u7684\u76ee\u7684\uff0c\u5e76\u4e14\u672c\u53d1\u660e\u6d89\u53ca\u7684\u5236\u5907 Complete fusion method with the existing conventional Low E glass process, large-scal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Low-e中空玻璃在公共建筑玻璃幕墙和住宅门窗中的大规模运用,光污染问题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问题,Low-e中空玻璃将阳光中的绝大部分红外热能反射至室外,在城市中形成所谓的“热岛效应”。对阳光中的可见光同样也有反射,这种镜面反光效应特别容易造成炫光,重者造成交通事故,轻者干扰居民的日常生活。这种光污染成为城市居民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按常规的Low-e中空玻璃的外反分类,可见光反射率低于15%的可视为低反系列,然而实际情况是这种所谓的“低反”Low-e中空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仍然偏高,炫光明显。可见光反射率高于15%的就更加明显了。为减少这种因玻璃幕墙的大规模使用造成的“光污染”现象,各地方政府纷纷颁布政策法规,对建筑玻璃的外反进行限制。例如上海市规定外反必须小于15%,涉及到居民居住区的外反一般小于11%~7%不等,有些项目的外反要求小于5%。现有常规的双银Low-e玻璃的膜层结构是在玻璃的一面镀膜,从玻璃面朝外依次为:“底部介质层/第一种子层/第一红外反射层/第一保护层/中间介质层/第二种子层第二红外反射层/第二保护层/顶部介质层”。或者还有一种低反射率的双银Low-e玻璃的膜层结构为:“底部介质层/吸收层/第一种子层/第一红外反射层/第一保护层/中间介质层/第二种子层第二红外反射层/第二保护层/顶部介质层”。现有的Low-e玻璃中空玻璃仅包含一层Low-e膜,且镀膜面在中空玻璃的2#面,受限于热工性能以及外观颜色的要求,现有的这种Low-e中空玻璃的室外可见光反射率的最低极限是7%~9%,无法再进一步降低外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在满足节能热工参数的同时,能进一步降低室外可见光反射率,达到降低光污染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包括双面镀膜玻璃,所述双面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一侧表面的双银Low-e膜以及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另一侧表面的减反膜,所述减反膜包括自所述玻璃基体朝外侧依次镀设的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和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所述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和所述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分别为1.90-2.50,所述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和所述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分别为1.40-1.60。进一步的,所述减反膜还包括镀设于所述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外侧表面的保护膜层,所述保护膜层的材料为氧化锆或氮化硅,所述保护膜层的厚度为4-10n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为氮化硅、氧化锌、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钽或氧化锆,所述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厚度为10-20n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为氮化硅、氧化锌、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钽或氧化锆,所述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与所述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厚度为100-130n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为氧化铝或氧化硅,所述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厚度为25-35n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为氧化铝或氧化硅,所述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与所述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厚度为55-75nm。进一步的,所述减反膜由自所述玻璃基体另一侧表面朝外依次镀设的10-20nm厚的所述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25-35nm厚的所述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100-130nm厚的所述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55-75nm厚的所述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以及4-10nm厚的保护膜层组成。进一步的,所述双银Low-e膜由自所述玻璃基体一侧表面朝外依次镀设的所述底部介质层、所述第一种子层、所述第一红外反射层、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中间介质层、所述第二种子层、所述第二红外反射层、所述第二保护层以及所述顶部介质层组成,或所述双银Low-e膜由自所述玻璃基体一侧表面朝外依次镀设的所述底部介质层、所述吸收层、所述第一种子层、所述第一红外反射层、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中间介质层、所述第二种子层、所述第二红外反射层、所述第二保护层以及所述顶部介质层组成。进一步的,所述双银节能玻璃为中空玻璃,所述中空玻璃包括所述双面镀膜玻璃以及配片玻璃,所述双面镀膜玻璃的所述减反膜位于室外,所述双面镀膜玻璃的所述双银Low-e膜朝向所述配片玻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双银节能玻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清洗所述玻璃基体,干燥后自所述玻璃基体的一侧表面通过磁控溅射镀膜方式朝外依次镀设所述减反膜中的各个膜层;(2)清洗步骤(1)得到的单面镀膜玻璃,干燥后自所述玻璃基体的另一侧表面通过磁控溅射镀膜方式朝外依次镀设所述双银Low-e膜中的各个膜层,即得到所述双面镀膜玻璃;(3)以步骤(2)得到的所述双面镀膜玻璃为膜玻,以所述配片玻璃为配片,合成中空玻璃,所述双面镀膜玻璃的所述减反膜位于室外,所述双面镀膜玻璃的所述双银Low-e膜朝向所述配片玻璃。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双面镀膜技术,在玻璃基体的一面镀设减反膜,另一面镀设双银Low-e膜,这种双面镀膜产品可进一步降低室外可见光反射率,同时保留双银Low-e膜对红外热的反射功能。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在满足节能热工参数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室外可见光反射率,达到降低光污染的目的。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制备方法与现有的常规Low-e玻璃制程完全融合,而无需开发新的生产线,可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双面镀膜玻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中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双面镀膜玻璃;101、玻璃基体;102、减反膜;103、双银Low-e膜;2、配片玻璃;3、间隔条;4、结构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为中空玻璃,包括双面镀膜玻璃1以及与双面镀膜玻璃1表面尺寸相同的配片玻璃2,双面镀膜玻璃1包括玻璃基体101、镀设于玻璃基体101一侧表面的双银Low-e膜103以及镀设于玻璃基体101另一侧表面的减反膜102,双面镀膜玻璃1和配片玻璃2之间通过间隔条3相分隔形成中空玻璃。其中,减反膜102位于室外,双银Low-e膜103朝向配片玻璃2。减反膜102包括自玻璃基体101朝外侧依次镀设的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和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和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分别为1.90-2.50,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和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分别为1.40-1.60。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和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可以分别选用氮化硅、氧化锌、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钽或氧化锆,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厚度为10-20nm,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厚度为100-130nm,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和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和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可以分别选用氧化铝或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面镀膜玻璃,所述双面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一侧表面的双银Low‑e膜以及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另一侧表面的减反膜,所述减反膜包括自所述玻璃基体朝外侧依次镀设的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和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所述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和所述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分别为1.90‑2.50,所述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和所述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分别为1.40‑1.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面镀膜玻璃,所述双面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一侧表面的双银Low-e膜以及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另一侧表面的减反膜,所述减反膜包括自所述玻璃基体朝外侧依次镀设的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和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所述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和所述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分别为1.90-2.50,所述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和所述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分别为1.40-1.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膜还包括镀设于所述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外侧表面的保护膜层,所述保护膜层的材料为氧化锆或氮化硅,所述保护膜层的厚度为4-1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为氮化硅、氧化锌、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钽或氧化锆,所述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厚度为10-20n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为氮化硅、氧化锌、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钽或氧化锆,所述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与所述第一高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二高折射率介质层的厚度为100-13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为氧化铝或氧化硅,所述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厚度为25-35n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降低光污染的双银节能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为氧化铝或氧化硅,所述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与所述第一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材料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二低折射率介质层的膜层厚度为55-75nm。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晶杨清华谭小安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南玻华东工程玻璃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