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的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0551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的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肾盂段(1)、引流段(2)、膀胱段(3)和体外段(4),所述肾盂段与引流段连接,引流段与膀胱段连接,膀胱段与体外段连接,所述肾盂段设置于肾盂(7)内,引流段设置于输尿管内,膀胱段设置于膀胱(6)内,体外段位于人体外;所述体外段的末端设置有引流袋(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后体外段留在患者体外,在患者康复后,可直接通过体外段将引流支撑管整体从体内拔出,从而避免了现有双J管需要通过手术才能从体内拔出的缺陷,可减轻病人痛苦。

Drainage device for ureteropelvic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的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的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患者在进行了肾盂输尿管手术后,需要在输尿管中植入一根引流管,以实现引流尿液、防止输尿管狭窄和粘连堵塞。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引流管为双J管,双J管的一端置于肾盂中、另一端置于膀胱中,双J管的两端的勾形结构用于防止双J管从肾盂和膀胱中脱落。虽然双J管具有在植入输尿管后不易脱落的优点,但是由于双J管位于体内,病人康复后需要通过手术才能将双J管从体内取出,而通过手术拔出双J管会给病人造成较大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的引流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的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肾盂段、引流段、膀胱段和体外段,所述肾盂段与引流段连接,引流段与膀胱段连接,膀胱段与体外段连接,所述肾盂段设置于肾盂内,引流段设置于输尿管内,膀胱段设置于膀胱内,体外段位于人体外;所述体外段的末端设置有引流袋;所述肾盂段、引流段、膀胱段和体外段都采用双层结构,包括外层管和内层管,所述外层管的管壁与内层管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体外段上设置有进液口,第一通道与进液口相通;所述膀胱段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体外段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引流段连接,第一端的另一端与第二段的一端连接,第二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段的一端连接,第三段的另一端与第四段连接,第四段的另一端与引流袋连接;所述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外层管的外还设置有第三层管,外层管的管壁与第三层管的管壁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三段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二段的末端设置有气囊,气囊通过第二通道与进气口相通。进一步,所述内层管壁上沿内层管径向固定连接有一对瓣膜,瓣膜前端向介质流动方向弯曲,两瓣膜以可闭合的方式相对于内层管轴线对称设置,两瓣膜之间的径向间隙形成介质通道。进一步,所述引流管的外层管的管壁的外表面上包覆有抗尿盐沉积涂层。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后体外段留在患者体外,在患者康复后,可直接通过体外段将引流支撑管整体从体内拔出,从而避免了现有双J管需要通过手术才能从体内拔出的缺陷,可减轻病人痛苦。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为当液体顺流时瓣膜示意图;图3为当液体逆流时瓣膜示意图;图4为第二段与第三段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的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肾盂段1、引流段2、膀胱段3和体外段4,所述肾盂段与引流段连接,引流段与膀胱段连接,膀胱段与体外段连接,所述肾盂段设置于肾盂7内,引流段设置于输尿管内,膀胱段设置于膀胱6内,体外段位于人体外;所述体外段的末端设置有引流袋9。本技术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后体外段留在患者体外,在患者康复后,可直接通过体外段将引流支撑管整体从体内拔出,从而避免了现有双J管需要通过手术才能从体内拔出的缺陷,可减轻病人痛苦。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肾盂段成弹性弯曲状,弹性弯曲状结构可避免引流管从肾盂中脱落。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膀胱段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体外段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引流段连接,第一端的另一端与第二段的一端连接,第二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段的一端连接,第三段的另一端与第四段连接,第四段的另一端与引流袋连接;所述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外层管的外还设置有第三层管12,外层管的管壁与第三层管的管壁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三段上设置有进气口8,所述第二段的末端设置有气囊5,气囊通过第二通道与进气口相通。膀胱段上设置有气囊,所述体外上设置有向气囊充气的充气口;使得向气囊中充气或充水,通过气囊的扩张即可将引流管固定在体内,将气囊中气或水放掉,即可方便的将引流管从体内拔出,使用操作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为引流段到尿道入口间的膀胱段,第二段为尿道入口到尿道出口道,第三段为尿道出口到充气口,第四段为充气口到引流袋。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肾盂段、引流段、膀胱段和体外段都采用双层结构,包括外层管13和内层管14,所述外层管的管壁与内层管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体外段上设置有进液口11,第一通道与进液口相通。通过进液口可以向引流管及肾盂内充水,进引流管及肾盂进行清洗。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内层管壁上沿内层管径向固定连接有一对瓣膜,瓣膜前端向介质流动方向弯曲,两瓣膜以可闭合的方式相对于内层管轴线对称设置,两瓣膜之间的径向间隙形成介质通道。瓣膜由弹性好的弹性基体制成,弹性基体可以由聚四氟乙烯、聚氨酯、医用硅胶等材料制成,弹性好,成型效果好。所述可闭合的方式是指瓣在介质作用下,两瓣膜可相互贴合将引流段的通道封闭;两瓣膜之间的径向间隙形成介质通道,当介质顺流时保持两瓣膜的开启状态,当介质逆流时介质推动瓣膜向轴线贴合,将通道封闭,阻止介质返流。本实施例中,所述瓣膜的厚度沿本体径向从内到外逐渐增大,使固定部的支撑度更好,前端也更容易在介质流动作用下弯曲。本实施例中,沿引流管轴向设置有至少两对瓣膜,优选为两个,设置多个瓣膜可防止瓣膜失效,起多重保险作用。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引流管的外层管的管壁的外表面上包覆有抗尿盐沉积涂层,此涂层为肝素钠涂层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引流管在涂覆上抗尿盐沉积涂层后,能够有效阻止尿液中纤维蛋白质的形成、聚合及粘附,继而减少尿盐晶体的沉积,延缓和阻止导管包壳,防止尿盐沉积产生,可延长其在人体内的留置时间,减少了患者频繁更换引流管的痛苦,操作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的引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肾盂段(1)、引流段(2)、膀胱段(3)和体外段(4),所述肾盂段与引流段连接,引流段与膀胱段连接,膀胱段与体外段连接,所述肾盂段设置于肾盂(7)内,引流段设置于输尿管内,膀胱段设置于膀胱(6)内,体外段位于人体外;所述体外段的末端设置有引流袋(9);所述肾盂段、引流段、膀胱段和体外段都采用双层结构,包括外层管(13)和内层管(14),所述外层管的管壁与内层管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体外段上设置有进液口(11),第一通道与进液口相通;所述膀胱段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体外段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引流段连接,第一端的另一端与第二段的一端连接,第二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段的一端连接,第三段的另一端与第四段连接,第四段的另一端与引流袋连接;所述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外层管的外还设置有第三层管(12),外层管的管壁与第三层管的管壁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三段上设置有进气口(8),所述第二段的末端设置有气囊(5),气囊通过第二通道与进气口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肾盂输尿管手术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肾盂段(1)、引流段(2)、膀胱段(3)和体外段(4),所述肾盂段与引流段连接,引流段与膀胱段连接,膀胱段与体外段连接,所述肾盂段设置于肾盂(7)内,引流段设置于输尿管内,膀胱段设置于膀胱(6)内,体外段位于人体外;所述体外段的末端设置有引流袋(9);所述肾盂段、引流段、膀胱段和体外段都采用双层结构,包括外层管(13)和内层管(14),所述外层管的管壁与内层管的管壁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体外段上设置有进液口(11),第一通道与进液口相通;所述膀胱段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体外段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引流段连接,第一端的另一端与第二段的一端连接,第二段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丰林涛何大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