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电缆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066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电缆排管,由混凝土浇制而成,包括一电缆排管主体,所述电缆排管主体为方形管状结构,电缆排管主体沿着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上、下两组平行且贯通电缆排管主体的通孔;所述在电缆排管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凸口,另一端设有能与凸口相配连接的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预制电缆排管,其中,电缆排管主体沿着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上、下两组平行且贯通电缆排管主体的通孔,便于上、下组合电缆的安装;在电缆排管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凸口,另一端设有能与凸口相配连接的凹口,且凹口与凸口的拼接采用卡扣式结构,进而可使拼接的电缆排管主体连接牢固,便于长度较长电缆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电缆排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排管,特别是一种能在工厂中进行生产,最后在现场进行拼装的预制电缆排管。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城市的环境以及基础设施需要不断的进行改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在电力行业,城市上空的电缆渐渐地搬入地下,针对地下环境的特殊性,通常需要对电缆进行保护措施,即使用地下电缆排管作为放置保护电缆的结构体。目前,地下电缆排管主要以现浇为主,即在排管沟槽开挖后放置单孔管道,最后用混凝土现浇成整体。虽然现浇结构的整体性较好,但是其自身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现场需要一定的场地堆放材料,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工作量大,施工时间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住小区建设的进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商的经济效益;在地面交通拥挤、人流密集的地区,造成对公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制作后的现浇电缆排管,其提供的电缆规模和电缆线路均已定型,如遇到市政道路改建工程等需要电缆排管改线重组的情况下,现浇排管无法满足其要求,并且很难在进度上配合,有可能使得新建变电站的容量不能及时送出,成为电网改造的一大障碍,另外对于改线后的现浇电缆排管,很难再重复利用,成为地下垃圾,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经检索,专利CN2927277Y公开了一种预制三孔电缆排管,由混凝土浇制而成,如图1所示,该电缆排管断面呈矩形,中间设有三个用于穿电缆的通孔1,,电缆排管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凹槽2,和凸槽3,,用于承受排管上下组合后水平向剪力;本技术能从现场的制作转移到工厂制作,制作效率高,产品质量有保证;减少了现场堆放材料的场所,对环境破坏小,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施工简单迅速,施工工期短,使产品能尽快地投入使用;并根据电缆的变动而进行拆除并重新组装;对废弃的电缆,预制电缆排管也可回收,投入到其他地方重复利用,增加使用效率;但该结构的电缆排管仍存在一定的缺点:该结构的电缆排管只能进行上、下拼装,而不能进行电缆长度方向上的拼装,进而这种结构不适用于长度较长的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长度较长且适用于上、下组合电缆的预制电缆排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电缆排管,由混凝土浇制而成,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一电缆排管主体,所述电缆排管主体为方形管状结构,电缆排管主体沿着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上、下两组平行且贯通电缆排管主体的通孔;所述在电缆排管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凸口,另一端设有能与凸口相配连接的凹口;所述凸口的上端面与电缆排管主体的上端面齐平设置,所述凸口的下端面距电缆排管主体的下端面5/57设置,所述凸口的两外侧面分别距电缆排管主体的两外侧面8/105设置;所述凹口的上端面与电缆排管主体的上端面齐平设置,所述凹口的下端面距电缆排管主体的下端面5/57设置有一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用于支承凸口,且该支承板的内端面与凸口的下端外端面齐平;所述凹口的两内侧面分别距电缆排管主体的两外侧面8/105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凸口和凹口呈长方形,其长度和宽度比为89:5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预制电缆排管,其中,电缆排管主体沿着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上、下两组平行且贯通电缆排管主体的通孔,便于上、下组合电缆的安装,不需要进行上、下拼装;在电缆排管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凸口,另一端设有能与凸口相配连接的凹口,且凹口与凸口的拼接采用卡扣式结构,进而可使拼接的电缆排管主体连接牢固,便于长度较长电缆的安装;(2)本技术预制电缆排管,其中,凸口和凹口呈长方形,该结构的凸口和凹口便于加工,大大简化工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预制三孔电缆排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预制电缆排管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预制电缆排管的左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预制电缆排管的右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本实施例预制电缆排管,由混凝土浇制而成,如图2、3和4所示,包括一电缆排管主体1,电缆排管主体1为方形管状结构,电缆排管主体1沿着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上、下两组平行且贯通电缆排管主体1的通孔2;在电缆排管主体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凸口3,另一端设有能与凸口3相配连接的凹口4。凸口3的上端面与电缆排管主体1的上端面齐平设置,凸口3的下端面距电缆排管主体1的下端面5/57设置,凸口3的两外侧面分别距电缆排管主体1的两外侧面8/105设置;凹口4的上端面与电缆排管主体1的上端面齐平设置,凹口4的下端面距电缆排管主体1的下端面5/57设置有一支承板5,该支承板5用于支承凸口3,且该支承板5的内端面与凸口3的下端外端面齐平;凹口4的两内侧面分别距电缆排管主体1的两外侧面8/105设置。作为实施例,更具体的方式为凸口3和凹口4呈长方形,其长度和宽度比为89:52;该结构的凸口3和凹口4便于加工,大大简化工作。采用上述实施例的预制电缆排管,其中,电缆排管主体1沿着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上、下两组平行且贯通电缆排管主体的通孔2,便于上、下组合电缆的安装;在电缆排管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凸口3,另一端设有能与凸口3相配连接的凹口4,且凹口4与凸口3的拼接采用卡扣式结构,进而可使拼接的电缆排管主体连接牢固,便于长度较长电缆的安装。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预制电缆排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电缆排管,由混凝土浇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缆排管主体,所述电缆排管主体为方形管状结构,电缆排管主体沿着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上、下两组平行且贯通电缆排管主体的通孔;所述在电缆排管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凸口,另一端设有能与凸口相配连接的凹口;所述凸口的上端面与电缆排管主体的上端面齐平设置,所述凸口的下端面距电缆排管主体的下端面5/57设置,所述凸口的两外侧面分别距电缆排管主体的两外侧面8/105设置;所述凹口的上端面与电缆排管主体的上端面齐平设置,所述凹口的下端面距电缆排管主体的下端面5/57设置有一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用于支承凸口,且该支承板的内端面与凸口的下端外端面齐平;所述凹口的两内侧面分别距电缆排管主体的两外侧面8/105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电缆排管,由混凝土浇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缆排管主体,所述电缆排管主体为方形管状结构,电缆排管主体沿着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上、下两组平行且贯通电缆排管主体的通孔;所述在电缆排管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凸口,另一端设有能与凸口相配连接的凹口;所述凸口的上端面与电缆排管主体的上端面齐平设置,所述凸口的下端面距电缆排管主体的下端面5/57设置,所述凸口的两外侧面分别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强郑赛荣李龙芳徐剑峰潘海文李健东宗在鑫张小祥吴骏橙郭红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汤始建华建材南通有限公司南通通明投资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