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921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两用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金属外壳、lightning型端子和Micro‑B型端子,端子组件的外露部分前端具有方形插接口,插接口向内延伸形成空腔部,端子组件具有导电端子群组,导电端子群组功能端子为: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第一Micro‑B型接触PIN针、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上下排接触端子的中间设置绝缘弹片,四排功能端子之间用绝缘塑胶机构相互隔离加以固定后在其外部套上金属外壳,在金属外壳后部设置PCB板。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两用连接器中,正反都有功能;内部结构可靠,制造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性高,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用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通讯设备及消费性电子,如手机、平板、MID、MP3、MP4等数码产品所用的接口基本分为两大类型,苹果接口(lightning)和安卓接口(Micro-B),两种接口只能适用对应的专用设备接口来实现充电及数据传输功能,且安卓接口(Micro-B)使用时还需要分辨方向,日常使用非常不便。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以上不便而产生的,一种不分方向能支持苹果和安卓设备的二合一插头,二合一插头可实现支持苹果(lightning接口)设备,又可以支持安卓(Micro-B型接口)设备和其它带Micro-B型接口的设备使用,并且使用时不需要分辨方向,双面都有功能,实现了产品通用性及便捷性,一个插头实现了两类设备的通用,实现了资源的节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质量稳定性高的lightning和Micro-B型两用插头。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用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所述的端子组件包括金属外壳、lightning型端子和Micro-B型端子,端子组件具有外露部分,外露部分前端具有方形插接口,所述的插接口向内延伸形成空腔部,所述的端子组件具有导电端子群组,所述的导电端子群组共有四排功能端子,在所述的外露部分上下两侧设置上下排接触端子,分别是: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在所述的空腔部内设置上下排接触端子,分别是:第一Micro-B型接触PIN针、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所述的上下排接触端子的中间设置绝缘弹片,所述的四排功能端子之间分别用绝缘塑胶机构相互隔离加以固定后在其外部套上金属外壳,所述的金属外壳上分别设有供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和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外露的上排外露孔和下排外露孔,在所述的金属外壳后部设置PCB板的电路控制器件,所述的电路控制件能实现端子组件正反两面双面插。进一步地,所述的绝缘塑胶机构包括:上排绝缘座、中间绝缘座和下排绝缘座,具体为:所述的lightning型端子包括分别设在Micro-B型端子两侧的上排绝缘座和下排绝缘座,所述的上排绝缘座内设有外露的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所述的下排绝缘座内设有外露的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所述的Micro-B型端子包括中间绝缘座,所述的中间绝缘座内设有凸出其端部的第一Micro-B型接触PIN针和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所述的第一Micro-B型接触PIN针和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之间设有弹性绝缘片(13)。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排绝缘座包括隔开设置的第一上排后座体和第一上排前座体,第一上排前座体能卡合在上排外露孔内;所述的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穿设于上排前座体并部分外露于第一上排前座体及上排外露孔内;所述的下排绝缘座包括隔开设置的第二下排后座体和第二下排前座体,第二下排前座体能卡合在下排外露孔内,所述的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穿设于第二下排前座体并部分外露于第二上排前座体及上排外露孔内。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属外壳前端设有规则排列的凹槽,所述的凹槽用于插入Micro-B型接口设备时,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和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处于避空状态而不会导致短路,所述的金属外壳的上排外露孔和下排外露孔内侧还具有用于固定Micro-B型端子的第一弹弹性卡钩及第二弹性卡钩,所述的第一弹弹性卡钩及第二弹性卡钩上分别具有第一金属卡钩和第二金属卡钩,当端子组件组装到金属外壳内腔到位后,所述的第一金属卡钩和第二金属卡钩弹出弹止于金属外壳表面且前后固定,只能上下弹动。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绝缘片的上下两侧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的第一Micro-B型接触PIN针和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的各个PIN针脚分别设在各自相应的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弹性卡钩及第二弹性卡钩后部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的上排绝缘座上设置塑胶凸台,所述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一上排后座体、第二下排后座体、塑胶凸台互相扣接,所述的第一弹弹性卡钩及第二弹性卡钩前端弯曲与第一上排前座体和第二下排前座体相贴定位。进一步地,所述的四排功能端子的功能焊脚均排列于金属外壳后部,所述的PCB板对应的焊脚位焊接于所述的功能焊脚之上,PCB上分别设有所述的lightning型端子和所述的Micro-B型端子的引线焊盘。进一步地,所述的中间绝缘座设有限位凸台,所述的上排绝缘座设有定位导向轨,所述的第一Micro-B型接触PIN针、弹性绝缘片和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组合后插入所述的空腔部之中,通过所述的定位导向轨推入并锁止于所述的限位凸台。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属外壳插入口处还设有用于避免短路的避位凹槽,所述的避位凹槽与第一Micro-B型接触PIN针、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形状相互对应,所述外露孔的前端设有挂台,所述的上排绝缘座与第一弹性卡钩固定后装入金属外壳,挂台与上排绝缘座下面所设的塑胶凹槽相扣,使上排绝缘座、第一弹性卡钩和金属外壳的上排外露孔固定在一起;所述的下排绝缘座、第二弹性卡钩和金属外壳的下排外露孔固定在一起,以致第一金属卡钩、第二金属卡钩与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与上排外露孔和下排外露孔固定在金属外壳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路控制器件具有快充管理模块,所述的快充管理模块用于当Micro-B型端子快充时,自动关闭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和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的电源和信号。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不分方向能支持苹果(lightning接口)和安卓(Micro-B接口)设备的二合一插头,该插头具有正反双面插接功能,是可支持lightning和Micro-B型接口任意功能的两用插头。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两用连接器,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及有益的技术效果:二合一插头外露上下两排是lightning型接触端子,正反都有功能;内腔也分布上下两排Micro-B型端子,正反都有功能,本专利技术外观设计对称,美观,内部结构可靠,制造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性高,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两用连接器的第一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两用连接器的第二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两用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两用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1中金属壳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两用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用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1),所述的端子组件(1)包括金属外壳(2)、lightning型端子(11)和Micro‑B型端子(12),端子组件(1)具有外露部分,外露部分前端具有方形插接口,所述的方形插接口向内延伸形成空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组件(1)具有导电端子群组,所述的导电端子群组共有四排功能端子,在所述的外露部分上下两侧设置上下排接触端子,分别是: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113)、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114),在所述的空腔部内设置上下排接触端子,分别是:第一Micro‑B型接触PIN针(122)、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123),所述的空腔部内的上下排接触端子的中间设置绝缘弹片(13),所述的四排功能端子之间分别用绝缘塑胶机构相互隔离加以固定后在其外部套上金属外壳(2),所述的金属外壳(2)上分别设有供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113)和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114)外露的上排外露孔(21)和下排外露孔(22),在所述的金属外壳(2)后部设置PCB板(4)的电路控制器件,所述的电路控制件能实现端子组件(1)正反两面双面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1),所述的端子组件(1)包括金属外壳(2)、lightning型端子(11)和Micro-B型端子(12),端子组件(1)具有外露部分,外露部分前端具有方形插接口,所述的方形插接口向内延伸形成空腔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组件(1)具有导电端子群组,所述的导电端子群组共有四排功能端子,在所述的外露部分上下两侧设置上下排接触端子,分别是: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113)、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114),在所述的空腔部内设置上下排接触端子,分别是:第一Micro-B型接触PIN针(122)、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123),所述的空腔部内的上下排接触端子的中间设置绝缘弹片(13),所述的四排功能端子之间分别用绝缘塑胶机构相互隔离加以固定后在其外部套上金属外壳(2),所述的金属外壳(2)上分别设有供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113)和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114)外露的上排外露孔(21)和下排外露孔(22),在所述的金属外壳(2)后部设置PCB板(4)的电路控制器件,所述的电路控制件能实现端子组件(1)正反两面双面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塑胶机构包括:上排绝缘座(111)、中间绝缘座(121)和下排绝缘座(112),具体为:所述的lightning型端子(11)包括分别设在Micro-B型端子(12)两侧的上排绝缘座(111)和下排绝缘座(112),所述的上排绝缘座(111)内设有外露的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113),所述的下排绝缘座(112)内设有外露的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114);所述的Micro-B型端子(12)包括中间绝缘座(121),所述的中间绝缘座(121)内设有凸出其端部的第一Micro-B型接触PIN针(122)和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123),所述的第一Micro-B型接触PIN针(122)和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123)之间设有弹性绝缘片(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排绝缘座(111)包括隔开设置的第一上排后座体(1111)和第一上排前座体(1112),第一上排前座体(1112)能卡合在上排外露孔(21)内;所述的第一lightning型接触PIN针(113)穿设于上排前座体(1112)并部分外露于第一上排前座体(1112)及上排外露孔(21)内;所述的下排绝缘座(112)包括隔开设置的第二下排后座体(1121)和第二下排前座体(1122),第二下排前座体(1122)能卡合在下排外露孔(22)内,所述的第二lightning型接触PIN针(114)穿设于第二下排前座体(1122)并部分外露于第二上排前座体(1122)及上排外露孔(2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外壳(2)前端设有规则排列的凹槽(22),所述的凹槽(22)用于插入Micro-B型接口设备时,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122)和第二Micro-B型接触PIN针(123)处于避空状态而不会导致短路,所述的金属外壳(2)的上排外露孔(21)和下排外露孔(22)内侧还具有用于固定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秉创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