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9817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服务器散热装置,包括可包围在服务器的顶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外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彼此垂直连接的顶板、背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有分别贯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多个出风管;所述背板的外侧上设有风扇;所述背板上设有从外向内孔径逐渐变小的进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服务器的散热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服务器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服务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服务器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服务器是大数据时代最常使用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设备。越大型的服务器,因为其数据处理量越大,其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大。过多的热量聚集,会使服务器的局部温度过高,影响服务器的数据处理速度,严重时还会导致服务器损坏。现在有很多用来对服务器进行降温的设备,其中最常用的为风扇。但是,风扇的散热效果十分有限,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因为周围环境温度也很高,风扇形成的空气对流本身就带有一定温度成为热风,这些热风对于服务器的散热效果几乎微乎其微,且风扇大多是内置在服务器内的,当风扇使用久了出现灰尘沉积的时候,必须打开服务器外壳才能够清理,清理维护操作十分麻烦。因此,现在急需研制出一种能够使服务器有效散热降温且清理维护方便的服务器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够使服务器有效散热降温且清理维护方便的服务器散热装置。方案一:本方案中的服务器散热装置,包括可包围在服务器的顶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外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彼此垂直连接的顶板、背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有分别贯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多个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从内到外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背板的外侧上设有向背板吹风的风扇;所述背板上设有从外向内孔径逐渐变小的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位于风扇的前方。名词解释:外:当外壳包围在服务器上时远离服务器的方向。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将外壳包围在服务器外,使顶板、背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一起为服务器的顶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整个服务器提供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当风扇转动的时候,风扇转动形成的风从进风孔吹进到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吹向被包围的服务器,风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被顶板、背板、左侧板和右侧板阻挡,最后从出风管或者从外壳与服务器之间的空隙中向外吹出。风从外向内吹进相对封闭的空间,作用在服务器表面带走服务器表面的热量,到最后风从出风管或者缝隙中携带热量排出,整个过程中,因为风并不是直进直出,风行进的过程中不断被外壳和服务器表面所阻挡,使风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能够滞留一些时间,使其能够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有效提高散热效果。而且进风孔与出风管以及外壳与服务器表面形成的空隙之间都存在一定距离,方便吹进来的风尽量多地同服务器表面接触,使其带走更多的热量,增强散热效果。更重要的是,进风孔从外到内孔径逐渐变小,这使得风扇形成的风(空气对流)在从进风孔逐渐进入到外壳内的时候,形成风的空气逐渐被压缩,导致体积改变。我们都知道空气体积的改变与能量改变是同步进行的,当形成风的空气在进入进风孔的时候,体积变小,释放热量;而当形成风的空气进入到外壳内后,这些空气失去了压迫其体积变小的结构(进风孔的孔壁),这些空气吸热后回复原来的体积。这使得从进风孔进入到外壳内的空气相比于外壳外的空气具有制冷效果,使进入到外壳内的风为冷风,能够携带走更多的服务器表面上的热量,有效增强了散热效果。而且,风扇都是设置在背板外侧上,要清理维护风扇都十分方便,不必拆开服务器或者散热装置就能完成对风扇上沉积灰尘的清理,操作十分方便。本技术通过直接在服务器外包围设置服务器散热装置的外壳,使服务器散热装置能够将整个服务器置于服务器散热装置外壳内的空间,方便对整个服务器进行散热处理,使服务器散热装置能够对整个服务器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为服务器提供一个便于工作的温度环境。同时,服务器散热装置没有设置前板和底板,方便将外壳套在服务器;方便从前方露出服务器上的相关操作按钮,避免影响服务器正常操作。出风管从内到外倾斜向下设置,既不阻碍携带热量的风从内到外排出,又避免外面的灰尘从出风管内进入到外壳内,对外壳内的服务器起到了一定的防尘作用。通过风扇为进风孔提供持续不断进入的风,通过进风孔使进入到外壳内的风发生体积变化,产生吸热制冷效果,有效提高整个服务器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通过出风管,将被风携带的热量及时排放出去,使散热更加迅速。整个服务器散热装置上包括风扇在内的所有的器件几乎都是外置的,极易清洁维护。本技术有效解决了现在的散热装置散热效果不好且不易清理维护的问题。方案二:进一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和背板的底端均连接有向下伸的支脚。通过支脚,方便将整个外壳平稳放置在服务器放置的台面或者底面上。采用支脚着地而不是直接用左侧板、右侧板和背板的底端直接着地,一是起到保护左侧板、右侧板和背板的目的,而是为外壳内的空间与外界空气之间留出另外一个缝隙通道,使吹进外壳内的冷风在携带走热量后能够从出风管或者底端支脚处的缝隙排出,使热量尽快离开服务器,达到尽快散热的目的。方案三:进一步,所述支脚的底端连接有轮子。通过轮子能够方便移动外壳。方案四:进一步,所述出风管为矩形管。矩形管便于加工,且在移动外壳的时候方便人手着力。方案五:进一步,所述背板的内侧面上设有与风扇通过导线连接的电动机以及用来为电动机供电的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上设有能够与服务器上的USB接口连接的USB插口。通过将USB插口插入到服务器上的USB接口,直接利用服务器的电源为服务器散热装置的电源装置供电,直接为服务器散热装置上的风扇提供能源。方案六:进一步,所述进风孔为均匀设置在背板中间位置的多个进风孔。服务器中间的热量最集中,将进风孔设置在背板的中间位置,可以集中风力将最多的热量吹走,并从背板顶端顶板与服务器之间形成的缝隙,背板底端支脚和服务器之间形成的空隙,以及背板两侧面的出风管中将热量排出。使吹进来的冷风不会阻碍到热量排出的路径,使整个散热路径互不干扰,能够最大效果地利用进风孔吹进来的风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使散热效果有效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前视图。图3为图1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顶板1、左侧板2、右侧板3、背板4、出风管5、风扇6、进风孔7、电动机8、USB插口9、支脚10、轮子1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服务器散热装置,包括可包围在服务器的顶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外的外壳,外壳包括彼此垂直连接的顶板1、背板4、左侧板2和右侧板3;左侧板2、右侧板3和背板4的底端均连接有向下伸的支脚10。通过支脚10,方便将整个外壳平稳放置在服务器放置的台面或者底面上。采用支脚10着地而不是直接用左侧板2、右侧板3和背板4的底端直接着地,一是起到保护左侧板2、右侧板3和背板4的目的,而是为外壳内的空间与外界空气之间留出另外一个缝隙通道,使吹进外壳内的冷风在携带走热量后能够从出风管5或者底端支脚处的缝隙排出,使热量尽快离开服务器,达到尽快散热的目的。支脚10的底端连接有轮子11。通过轮子11能够方便移动外壳。左侧板2和右侧板3上均设有分别贯穿左侧板2和右侧板3的多个出风管5;出风管5为从内到外倾斜向下的矩形管。矩形管便于加工,且在移动外壳的时候方便人手着力。矩形管从内到外倾斜向下,既不阻碍携带热量的风从内到外排出,又避免外面的灰尘从出风管内进入到外壳内,对外壳内的服务器起到了一定的防尘作用。背板4的外侧上设有风扇6;背板4上设有从外向内孔径逐渐变小的进风孔7。背板4的内侧面上设有与风扇6导线连接的电动机8以及用来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服务器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服务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包围在服务器的顶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外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彼此垂直连接的顶板、背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有分别贯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多个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从内到外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背板的外侧上设有向背板吹风的风扇;所述背板上设有从外向内孔径逐渐变小的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位于风扇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1.服务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包围在服务器的顶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外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彼此垂直连接的顶板、背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有分别贯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多个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从内到外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背板的外侧上设有向背板吹风的风扇;所述背板上设有从外向内孔径逐渐变小的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位于风扇的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和背板的底端均连接有向下伸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九荣
申请(专利权)人:象山浦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