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砂仪,解决了在用灌砂仪测量泥土密度时需要反复拆解挪移灌砂仪的麻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灌砂仪,包括灌砂底座、灌砂筒,所述灌砂底座连接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灌砂底座上端的滑动板,所述灌砂筒与滑动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上滑动连接有用于钻取样品的取样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与滑动板滑动连接的取样基座,所述取样基座上转动连接有钻刀组件与吸尘组件,达到了不需要拆解挪移灌砂仪就能测量处泥土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砂仪
本技术涉及工程测量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灌砂仪。
技术介绍
泥土的密度测定是检测路基压实质量主要试验之一,目前的试验方法包括环刀法、蜡封法、灌砂法、灌水法、气囊法和核子射线法等;对于粗粒土的密度测定,灌砂法试验结果被认为最准确。申请号为201320272696.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灌砂法密度自动测定仪,它包括灌砂筒、漏砂筒、称重传感器,所述灌砂筒的外部为筒状、内下部为锥形结构。锥顶设有漏砂孔,并在漏砂孔处设有漏砂开关;漏砂筒的外部为筒状;内部设有锥形灌砂漏斗、锥顶设有漏砂孔、锥底为空;灌砂筒的漏砂孔与漏砂筒的漏砂孔相对设置。称重传感器为环形结构,安装在两个漏砂孔之间,且两个漏砂孔通过环形结构连通;漏砂筒底部设有底盘。这种灌砂法密度自动测定仪虽然能在灌砂测量时能自动测出所灌砂的重量,但该灌砂法密度自动测定仪在测量泥土密度时需要反复拆解挪移灌砂仪,这样造成测量泥土密度效率低。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砂仪,具有操作方便,测量效率高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灌砂仪,包括灌砂底座、灌砂筒,所述灌砂底座连接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灌砂底座上端的滑动板,所述灌砂筒与滑动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上滑动连接有用于钻取样品的取样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与滑槽滑动连接的取样基座,所述取样基座上转动连接有钻刀组件与吸尘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砂底座连接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灌砂底座上端的滑动板,灌砂筒与滑动板滑动连接,滑动板还滑动连接有用于钻取样品的取样机构,取样机构包括与滑动板滑动连接的取样基座,取样基座上转动连接有钻刀组件与吸尘组件;将灌砂筒滑动到灌砂底座对应位置后对灌砂底座灌砂,还可以滑动取样机构,并转动钻刀组件,然后通过钻刀组件将所需要检测地面的泥土转出来,并通过吸尘组件将钻出来的泥土收集起来进行测量,这样就可以实现测量泥土密度时,不需要反复拆解挪移灌砂仪。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开设在滑动板上表面的滑槽,所述灌砂筒与取样机构滑动连接在滑槽上,所述滑槽底面开设有用于将砂灌进灌砂底座的漏砂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板上表面开设有滑槽,灌砂筒与取样机构滑动连接在滑槽上,滑槽底面开设有用于将砂灌进灌砂底座的漏砂孔,这样就可以使灌砂筒或取样机构在滑槽上滑动,并且使灌砂筒或取样机构与漏砂孔相配合,从而实现灌砂筒或取样机构对灌砂底座灌砂或对泥土取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取样基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钻刀组件包括与转轴转动连接的钻刀座,所述钻刀座上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钻刀,所述钻刀竖直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样基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钻刀座与转轴转动连接,钻刀座上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钻刀,且钻刀竖直向下设置,这样可以将取样基座滑动一定位置,同时转动钻刀座,使钻刀能穿过漏砂孔、灌砂底座对地面进行钻洞并将泥土转出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吸尘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转轴上的吸尘管架,所述吸尘管架滑动连接有吸尘管道,所述吸尘管道连接有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固定连接在取样基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尘管架与转轴转动连接,吸尘管道与吸尘管架滑动连接,吸尘管道上连接有吸尘装置,吸尘装置固定连接在取样基座上,这样可以转动吸尘管架,并使吸尘管道伸入漏砂孔,然后启动吸尘装置,吸尘装置可将样钻刀转出来的泥土通过吸尘管道吸进吸尘装置中,从而实现了吸尘组件收集泥土功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吸尘管架上滑动连接有滑动管,所述滑动管与吸尘管道固定连接,所述吸尘管道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滑动管和吸尘管架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管与吸尘管架滑动连接,滑动管与吸尘管道固定连接,吸尘管道上套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滑动管和吸尘管架相抵触,这样滑动管可以带动吸尘管道相对于吸尘管架滑动,从而实现将吸尘管道伸入灌砂底座与钻刀转出的洞中吸取泥土,并通过弹性件使吸尘管道与滑动管快速复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滑槽底面开设有用于将砂灌进灌砂底座的漏砂孔,所述滑槽底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测量重量的称重感应器,所述称重感应器固定在漏砂孔上侧,所述滑动板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显示称重感应器上所受重量的称重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底面开设有用于将砂灌进灌砂底座的漏砂孔,称重感应器与滑槽底面固定连接,且称重感应器设置在漏砂孔上侧,滑动板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显示称重感应器,这样当灌砂筒滑动到称重感应器上时,并且使灌砂筒与漏砂孔相一致时,灌砂筒可以将砂子往灌砂底座灌,同时还可以读取灌砂筒内砂子的重量,当取样机构滑动到称重感应器上后,通过钻刀组件和吸尘组件收集泥土后,也可以通过称重装置读取所收集泥土的重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称重感应器周缘设有朝向滑槽底面的倾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称重感应器周缘设有朝向滑槽底面的倾角,这样可以使灌砂筒或取样基座能够轻松顺利地滑到称重感应器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侧壁上开设有用于限制灌砂筒或取样机构纵向脱离滑动板的凹槽,所述灌砂筒上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与凹槽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侧壁上开设有凹槽,灌砂筒上的凸起与凹槽滑动连接,这样可以使灌砂筒能沿滑槽方向滑动的同时,防止灌砂筒纵向或竖直方向滑出滑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样基座上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与凹槽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样基座上的凸起与凹槽滑动连接,这样可以使灌砂筒能沿滑槽方向滑动的同时,防止灌砂筒纵向或竖直方向滑出滑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尘管道为柔性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吸尘管架或上下移动吸尘管道,可以使吸尘管道能适应其形变,并且在吸尘管道伸入灌砂底座时,可以调整吸尘管道使吸尘管道能够更加容易吸收泥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量泥土密度时,可以滑动灌砂筒对灌砂底座进行灌砂,并且可以称量出所用砂子的重量,还可以滑动取样机构并通过钻刀组件和吸尘组件可以对地面钻洞并收集泥土,同时还可以称出所所收集的泥土的重量,这样在测量泥土密度时不用拆解挪移灌砂仪,同时还可以之间测量出砂子和泥土的重量,这样增加了测量泥土密度的时的工作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将灌沙机构和取样机构均滑移设置在滑动板上,在灌沙完成并且需要取样时,不需要反复拆卸,操作方便;其二,通过将样品钻动搅碎后再通过吸尘组件将样品抽出,实现样品的取样,取样更省力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灌砂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灌砂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灌砂底座和滑动机构的示意图。1、灌砂底座;2、滑动机构;3、灌砂机构;4、取样机构;5、底板;6、灌砂孔;7、灌砂基座;8、滑动板;9、漏砂孔;10、滑槽;11、凹槽;12、称重传感器;13、称量装置;14、灌砂筒;15、连接管;16、凸起;17、开关;18、取样基座;19、通孔;20、转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灌砂仪](https://img.jigao616.com/upload/patent/2018/2/3/231625541.gif)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砂仪,包括灌砂底座(1)、灌砂筒(14),其特征是:所述灌砂底座(1)连接有滑动机构(2),所述滑动机构(2)包括固定在灌砂底座(1)上端的滑动板(8),所述灌砂筒(14)与滑动板(8)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8)上滑动连接有用于钻取样品的取样机构(3),所述取样机构(3)包括与滑动板(8)滑动连接的取样基座(18),所述取样基座(18)上转动连接有钻刀组件(21)与吸尘组件(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砂仪,包括灌砂底座(1)、灌砂筒(14),其特征是:所述灌砂底座(1)连接有滑动机构(2),所述滑动机构(2)包括固定在灌砂底座(1)上端的滑动板(8),所述灌砂筒(14)与滑动板(8)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8)上滑动连接有用于钻取样品的取样机构(3),所述取样机构(3)包括与滑动板(8)滑动连接的取样基座(18),所述取样基座(18)上转动连接有钻刀组件(21)与吸尘组件(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砂仪,其特征是:所述滑动机构(2)还包括开设在滑动板(8)上表面的滑槽(10),所述灌砂筒(14)与取样机构(3)滑动连接在滑槽(10)上,所述滑槽(10)底面开设有用于将砂灌进灌砂底座(1)的漏砂孔(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砂仪,其特征是:所述取样基座(18)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20),所述钻刀组件(21)包括与转轴(20)转动连接的钻刀座(22),所述钻刀座(22)上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动力装置(23),所述动力装置(2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钻刀(25),所述钻刀(25)竖直向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灌砂仪,其特征是:所述吸尘组件(26)包括转动连接在转轴(20)上的吸尘管架(27),所述吸尘管架(27)滑动连接有吸尘管道(30),所述吸尘管道(30)连接有吸尘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建良,余有东,叶勇,任平,朱孙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和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